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加快推進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治理強基 為發展擴容

發布時間:2022-08-31 15:16:00來源: 新華日報

  推進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yu) 提升汙染治理能力,為(wei) 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夯實基礎,也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擴容增潛。我省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如何?下一步將如何發力?8月30日,我省首次召開全省生態環境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會(hui) ,進行相關(guan) 部署。

  為(wei) 經濟發展騰出更多環境容量

  推進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僅(jin) 能夠為(wei) 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堅實支撐,更能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國家能源集團宿遷發電有限公司,兩(liang) 台660兆瓦超超臨(lin) 界二次再熱機組正有序運轉,項目采用了爐煙再循環、汽電雙驅引風機等多項新技術,提升了機組發電效率。公司總經理袁電洪介紹,正在建設的火電協同汙泥資源化利用項目總投資1.8億(yi) 元,通過協同焚燒方式,解決(jue) 宿遷市及周邊區域汙泥的出路問題,為(wei) 宿遷市汙泥處置提供兜底保障,推動煤電企業(ye) 由單純發電業(ye) 務向“發電+”的綜合能源服務型企業(ye) 轉變。項目實施後,每年可處理城市生活汙泥和工業(ye) 汙泥約26.4萬(wan) 噸,預計節約標煤14361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1013噸/年。

  近年來,宿遷拿出309億(yi) 元,建成175項重點工程,實施一批生態保護修複和汙染治理示範項目。宿遷市副市長閆輝介紹,宿遷統籌建設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重點汙染源自動監控與(yu) 基礎數據庫係統等平台,推進8個(ge) 省級以上工業(ye) 園區限值限量管理監測監控能力體(ti) 係建設,建成13個(ge) 水質自動監測站、345個(ge) 空氣微型站點,對全市1100餘(yu) 家重點汙染源工業(ye) 企業(ye) 實現全過程、無死角環境監管,為(wei) 精細化管控、應急快速響應、汙染防治決(jue) 策提供智能化支持。

  近五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環保支出達2173億(yi) 元,建成城鎮汙水處理能力2086萬(wan) 立方米/日,汙水管網7.7萬(wan) 公裏,危廢處置能力達243.4萬(wan) 噸/年,較2016年分別增加28%、24%、280%。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有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拉動城鄉(xiang) 投資消費需求、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wei) 全省高質量發展大局作出重要貢獻。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

  今年年初,我省印發全國首個(ge) 省級生態環境領域基礎設施“十四五”專(zhuan) 項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全省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ti) 思路、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充分體(ti) 現省委、省政府加強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根本改善的堅定決(jue) 心。

  截至7月底,列入年度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的909個(ge) 項目中,已開工722個(ge) ,開工率79.43%。“但是,我們(men) 必須看到,項目建設的總體(ti) 進度仍然滯後,環境基礎能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接下來的工作仍將麵臨(lin) 巨大的壓力和挑戰。”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表示,補齊基礎能力短板迫在眉睫。

  以水環境治理為(wei) 例,全省縣級及以上城市生活汙水集中收集處理率僅(jin) 為(wei) 60%左右,而很多發達國家在上世紀末就已達到70%以上。特別是今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曝光的我省突出環境問題,很多都是截汙納管不到位導致的。雖然我省在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年度任務中已針對性安排汙水處理能力建設項目,但結合項目實施情況來看,對照年度目標要求,城鎮生活汙水、工業(ye) 汙水處理仍存在新增能力缺口,一定程度上影響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對此,會(hui) 議明確,要加強監管,運用生態環境大數據平台等數字化手段加強設施運行情況監控,依法嚴(yan) 厲打擊弄虛作假、偷排漏排等違法行為(wei) 。加快推進大數據、雲(yun) 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場景應用,提升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智能化發展水平。

  又好又快推進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沿江地區要緊緊圍繞長江生態保護修複,在城鎮汙水垃圾收集處理、工業(ye) 廢水集中處理、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等領域,謀劃一批提升截汙治汙能力項目,有針對性地補齊能力缺口;環太湖地區要以新一輪太湖治理為(wei) 契機,重點布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汙染治理、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等領域,推動實現太湖“兩(liang) 保兩(liang) 提”;沿大運河地區要在加快補齊短板基礎上,結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推進生態安全緩衝(chong) 區建設,進一步放大生態效益。會(hui) 議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立足長遠和全局,高質量謀劃、實施、儲(chu) 備一批生態環境重大項目,又好又快推進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表示,將深入實施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年度達標攻堅專(zhuan) 項行動,壓茬推進項目實施,全力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強化服務保障,在環評審批上率先開辟綠色通道,提高審批效率。聯合省財政廳等部門繼續深化金融創新政策,將“環保貸”“環保擔”等綠色金融政策更多向環境基礎設施領域傾(qing) 斜,力爭(zheng) “環保貸”在已放貸300億(yi) 元基礎上實現新突破,“環保擔”年內(nei) 完成100億(yi) 元融資。

  今年蘇州市共安排129個(ge) 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重點工程項目,項目總投資159.5億(yi) 元,年內(nei) 投資46.8億(yi) 元。“我們(men) 將抓緊今年最後的4個(ge) 月時間,在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推進重點工程項目建設。”蘇州市副市長唐曉東(dong) 表示,精心謀劃做實“十四五”後三年基礎設施建設,編製《蘇州市2023-2025年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按照適度超前原則,列出項目清單,明確建設主體(ti) 、時序進度、投資總額、責任單位等,形成項目滾動實施機製。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