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產業園區“規劃環評+項目環評”9月1日起改革
9月1日起,《杭州市產(chan) 業(ye) 園區“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改革實施方案》開始施行。如果符合“一免”改革要求,企業(ye) 隻要填報項目基本信息,經園區管理機構同意後,當天即可完成豁免流程,實現項目環評“零費用”“零時限”。
原來要編製環評文件建設的項目,企業(ye) 除了需要花費幾千元到數萬(wan) 元委托專(zhuan) 業(ye) 環評機構編製環評文件外,生態環境部門還要履行受理、審查等法定審批程序——從(cong) 環評文件編製到審批完成可能需要一個(ge) 多月的時間。改革後,杭州市域範圍內(nei) 的各類開發區(園區)、產(chan) 業(ye) 集聚區、新城、特色小鎮、小微園區等重點區域,將有“一免、四減、四保障”的變化。
具體(ti) 來說,“一免”為(wei) 豁免環評編製——編製改革區域規劃環評時,可結合本區域特點,在《杭州市改革區域公共服務項目環評優(you) 化正麵清單》中,選取一個(ge) 或多個(ge) 符合本區域“三線一單”管控要求的項目類別,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jia) 要求開展評價(jia) ,並明確項目布局、生態環境準入條件、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管控等內(nei) 容。改革實施後,相應類別建設項目可由建設單位提出申請,經改革區域管理機構同意後,不再對建設項目重複開展環境影響評價(jia) 。
“四減”為(wei) 降低環評等級、開展多評集成、簡化環評編製、實行打捆審批——比方說,改革區域內(nei) 多家小微企業(ye) (以小微企業(ye) 名錄為(wei) 準)建設同一類型建設項目的,可以委托一家企業(ye) 或由改革區域管理機構代為(wei) 編製一份環評文件。
“四保障措施”集中在屬地政府加強統籌監督、改革區域管理機構抓好改革落實、生態環境部門強化監督管理、建設單位落實主體(ti) 責任。
這樣的改革,對企業(ye) 而言,環評更便捷了,這也是以改善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背景下,杭州市推進生態環境準入領域科學化精準化管理的重要舉(ju) 措,它將進一步優(you) 化杭州市營商環境,助推杭州爭(zheng) 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示範區“城市範例”建設。
今後,生態環境部門將強化環評中介機構監管,並深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大對免於(yu) 環評手續、降低環評等級的建設項目抽查檢查;對豁免環評編製的建設項目,在投運前應上門開展服務指導。同時,落實信息化建設保障。依托“生態智衛”信息化建設,動態公開符合要求的改革區域名錄,優(you) 化辦事流程,整合現有信息化資源,實現全程網辦;與(yu) 各改革園區環境監測監控係統實現數據互通。
據悉,《實施方案》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