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真心守長城(點讚新時代)
關(guan) 城、敵樓、烽火台……穿過一段陡峭的山脊,站在前幹澗段長城6號敵樓前極目遠眺,黃崖關(guan) 長城風景名勝區內(nei) 綿延16公裏的古長城,恍若一條巨龍沿著崇山峻嶺,迤邐沒入滿目蒼翠。
不遠處,黃崖關(guan) 20—21段牆體(ti) 修繕工程正在進行。“牆體(ti) 鼓脹超出60厘米,經過專(zhuan) 業(ye) 檢測,牆體(ti) 底部已不安全,修繕迫在眉睫。”眼前的邢亞(ya) 萍,一身運動裝,瘦削、幹練、少言,但講起話來卻句句透著堅定。畢業(ye) 就來到黃崖關(guan) 長城工作的她,如今是天津市薊州區盤山(長城)管理中心文物古跡管理科科長,21年來,她走遍了黃崖關(guan) 長城的每一個(ge) 角落,被同事譽為(wei) “長城通”;凡有維修工程,她總是衝(chong) 在一線,施工現場就是她的辦公室……“這既是與(yu) 曆史的對話,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邢亞(ya) 萍說。
薊北雄關(guan) 黃崖關(guan) 有著1400餘(yu) 年的曆史,沉澱了厚重的文化。邢亞(ya) 萍告訴記者,薊州區現存長城總長40.28公裏,整體(ti) 較為(wei) 脆弱,強化長城保護,日常管護必不可少。
一根簡易的登山杖、一把鐮刀,便是她日常巡護的全部裝備。“很多地方沒有路,遇到雜草等,就用鐮刀開出一條路。”1周3次長城巡護,常年風吹日曬,邢亞(ya) 萍堅持不懈。“很多檢查的點位比較遠,一去就得一整天,午飯就吃口隨身帶的幹糧。”
龍鳳嶺是黃崖關(guan) 長城軍(jun) 事防禦體(ti) 係的第一道防線,地勢極為(wei) 險要。去龍鳳嶺實地查看,需經一段山崖之上接近70度、數十米長的光滑巨石陡坡。“陡坡不長草木,每次都是挪著爬過去。今年4月,因為(wei) 長城保護項目需要,再次去龍鳳嶺實地勘查,手機在口袋裏響,根本不敢看,渾身都在抖。”這段懸崖絕壁,邢亞(ya) 萍上去過4次,“每次下來衣服都被汗水濕透,但隻要長城保護需要,我隨時還會(hui) 再上去。”
除了在日常巡查中發現、上報問題,她還要盯緊各項修繕工程,確保原始信息不被破壞。
6年前,黃崖關(guan) 長城6號敵樓修繕工程啟動。“這是一處明代敵樓,400多年風雨剝蝕,券頂出現裂痕,已經影響整體(ti) 結構。”118天的工期,她去了50多趟,每次至少巡查3個(ge) 小時。有一次發現工人正在對牆體(ti) 外表用水泥勾縫,她立即製止。“文物修複要使用原材料,保持原形製、原結構,堅持最少幹預,長城牆體(ti) 勾縫必須采用古法、使用潑灰,才能盡可能保留更多的原始信息。”正是靠著工作上的嚴(yan) 謹細致、一絲(si) 不苟,多年來,黃崖關(guan) 景區文物維修工程全部高質量通過驗收。
目前,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天津段)建設本體(ti) 修繕項目正在緊張有序進行中。邢亞(ya) 萍說:“我們(men) 和天津大學正在合力推進建立長城全數字化保護係統,通過實時全程監測隨時發現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日常養(yang) 護,改變以往出現病害再搶救的方式。”
邢亞(ya) 萍常說:“文物保護要著眼現在、放眼未來。不但要最大限度地維修保護好曆史遺存,更應加大宣傳(chuan) ,讓更多人關(guan) 注、關(guan) 愛文物。”每逢節假日,她和同事都會(hui) 帶上自製宣傳(chuan) 冊(ce) ,向遊客宣傳(chuan) 長城保護知識。深挖黃崖關(guan) 長城曆史文化內(nei) 涵,她牽頭舉(ju) 辦了“名帥雄關(guan) ——首屆‘戚繼光與(yu) 黃崖關(guan) 長城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參與(yu) 編纂了《天津市明長城保護規劃》等。“通過對黃崖關(guan) 長城的古跡修複、史料整理、文脈傳(chuan) 承,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guan) 注長城,傳(chuan) 承長城文化,共同守護長城文化根脈。”邢亞(ya) 萍說。
如今的黃崖關(guan) 長城舊貌換新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截至目前,黃崖關(guan) 長城已接待中外遊客超千萬(wan) 人次。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29日 第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