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下一步將協同治理PM2.5和臭氧
隨著北京大氣治理成效的顯現,PM2.5濃度已經大幅下降,但新的問題也隨之顯現,即臭氧汙染的治理。根據北京市下一步的治理方向,臭氧和PM2.5協同治理是重要一環。昨天,在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舉(ju) 辦的以“減汙降碳,協同增效”為(wei) 主題的2022年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yu) 氣候行動論壇全體(ti) 會(hui) 議上,臭氧和PM2.5的協同治理成為(wei) 熱點話題。
作為(wei) 2022年服貿會(hui) 生態環境服務領域的重要活動,本屆論壇雲(yun) 集全球大都市生態環境領域專(zhuan) 家代表,聚焦“雙碳”行動,共同探討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ti) 排放協同控製。專(zhuan) 家認為(wei) ,北京PM2.5與(yu) 臭氧協同下降的機會(hui) 已經到來,隨著PM2.5濃度的下降,已經出現了臭氧跟隨PM2.5一同下降的情況。未來的治理中,協同PM2.5和臭氧的治理是重要一環,短期內(nei) ,控製氮氧化物的排放成為(wei) 一條可行之路。
臭氧治理比PM2.5更難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賀泓提出,目前,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取得了重要成效,一個(ge) 突出的表現就是PM2.5濃度大幅下降,北京已走在前列。但大氣汙染防治也進入深水區,除了要進一步降低PM2.5濃度以外,還麵臨(lin) 臭氧汙染居高不下的問題,“其實PM2.5和臭氧濃度雙高,這樣的問題在發達國家也是沒有遇到過的,我們(men) 必須要走出一條PM2.5和臭氧協同控製的新路。”
PM2.5和臭氧具有共同的前體(ti) 物,即氮氧化物和VOCs(揮發性有機物),雖然如此,臭氧和PM2.5還是不同。“臭氧的形成對光照等氣象因素比PM2.5更加敏感”,賀泓說,從(cong) 這個(ge) 機製上就決(jue) 定了臭氧的控製思路和PM2.5是不一樣的,隻有把前體(ti) 物控製在很低的水平,才能夠實現對臭氧的有效控製。而這一點,也是臭氧比PM2.5還要難治理的原因,目前臭氧的治理也是國際社會(hui) 麵臨(lin) 的共同難題。
賀泓解釋,要把氮氧化物和VOCs控製到很低的濃度,才能控製臭氧的產(chan) 生。但他直言,在現階段來說,要想把VOCs控製到很低的濃度太難了,“因為(wei) 它的來源非常廣泛,控製技術體(ti) 係比較複雜,而且還有很多VOCs是來自天然的排放,所以短期內(nei) 控製到很低的水平不現實,那就隻有一條路可走,就是把氮氧化物的排放控製到很低的水平。”賀泓說。
大幅減排氮氧化物已成國際共識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用一個(ge) 很形象的比喻來解釋了PM2.5和臭氧產(chan) 生的過程。王躍思將大氣比喻成一團火,而火的燃燒需要兩(liang) 個(ge) 因素,一個(ge) 是燃料,這在大氣中就是VOCs,同時火的燃燒還需要助燃劑,這就是氮氧化物。“這兩(liang) 種物質在大氣裏可以燃燒起來,這個(ge) 火實際就指的是大氣氧化能力,而火燒完了產(chan) 生的灰,其實就是PM2.5和臭氧。”
王躍思表示,就現階段來說,北京需要大幅減排氮氧化物,才能降低大氣氧化能力,以此控製近地麵臭氧汙染加劇。而針對城市控製臭氧和區域控製臭氧,可以有所側(ce) 重。他舉(ju) 例,由於(yu) 城市中排放的氮氧化物要比VOCs更多,可以先著重治理VOCs,“先治理量更少的,效果會(hui) 更明顯。”而郊區則不一樣,郊區的VOCs比氮氧化物多,則可以優(you) 先治理氮氧化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提出的雙碳戰略,也有望使氮氧化物的排放得到進一步大幅削減,因為(wei) 氮氧化物的排放和碳的排放是完全同源的,這也成為(wei) 氮氧化物減排仍然有很大潛力的原因之一。另外,在世界衛生組織新頒布的指導之中,同樣提出要大幅減排二氧化氮,濃度指導值從(cong) 原來的40微克/立方米,大幅降低到10微克/立方米,“也就是說,不管是保護人體(ti) 健康還是改善空氣質量,國際社會(hui) 已經達成了要大幅減排氮氧化物的共識。”賀泓說。
北京PM2.5與(yu) 臭氧協同下降機會(hui) 已出現
“從(cong) 目前的情況來看,我認為(wei) 北京PM2.5與(yu) 臭氧協同下降的機會(hui) 已經到了。”賀泓解釋,隨著北京PM2.5濃度的下降,有一個(ge) 時期臭氧是上升的,從(cong) 大數據的統計發現,當PM2.5濃度在50微克/立方米以上的時候,觀測不到PM2.5跟臭氧同時下降的協同效果,“總是像蹺蹺板一樣,顆粒物濃度一下降,臭氧濃度反而上升。”而隻有當顆粒物濃度降低到50微克/立方米以下,才出現臭氧濃度跟隨PM2.5下降的窗口。賀泓說,這就說明,必須得采取正確的措施,才有可能實現協同控製。
目前北京下一步的大氣治理方向,就是要協同治理PM2.5和臭氧。賀泓表示,他之所以說PM2.5與(yu) 臭氧協同下降的機會(hui) 已經到來,正是基於(yu) 北京PM2.5年均濃度已經降到了35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也開始下降。沿著這個(ge) 路徑往下走,從(cong) 協同控製的思路繼續深度減排氮氧化物,“現階段北京主要控製交通源所產(chan) 生的氮氧化物,有望進一步實現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製。”賀泓說。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已連續6年舉(ju) 辦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yu) 氣候行動論壇,為(wei) 推動國際大都市攜手應對環境挑戰、共同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溝通交流平台。市生態環境局科技與(yu) 國際合作處處長明登曆表示,論壇一直關(guan) 注清潔空氣與(yu) “雙碳”實踐成果和經驗的分享交流,見證著北京市清潔空氣“一微克”行動不斷深化,各方專(zhuan) 家代表在其間交流碰撞出的精彩觀點,對國際國內(nei) 大都市清潔空氣和氣候行動的技術進步和實踐創新,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