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大運河第一碼頭”啟動遺址修繕

發布時間:2022-09-13 15:25:00來源: 北京日報

  在中國漕運史上,通州區張家灣素有“大運河第一碼頭”之稱。自元代設立漕糧轉運碼頭後,張家灣以商賈雲(yun) 集、漕運發達聞名天下。然而曆經600餘(yu) 年風雨,這座見證了運河萬(wan) 舟駢集、舳艫蔽日盛景的古鎮遺址現已破敗。

  作為(wei) 城市副中心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張家灣城牆遺址及通運橋文物保護與(yu) 修繕工程近日啟動。該工程計劃用120天時間消除破壞文物的各類隱患,保護延續城牆、橋體(ti) 曆史文化價(jia) 值,打造大運河北端的文旅新景點。

  時隔18年再次修繕

  本次啟動的張家灣城牆遺址及通運橋文物保護與(yu) 修繕工程,包括城牆遺址和通運橋兩(liang) 部分,都是見證古時張家灣漕運盛景的核心文物遺跡,被列為(wei)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家灣城牆遺址位於(yu) 張灣村原村址南口兩(liang) 側(ce) 、蕭太後運糧河北岸。古城建於(yu)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當時是為(wei) 保衛漕河這一明廷經濟命脈,且拱衛京師加強防備蒙古兵侵擾而搶築。張家灣城牆遺址上次修繕時間為(wei) 2004年,目前殘存南城牆西段、南城門及南城牆東(dong) 段,全部列為(wei) 本次遺址修繕的範圍。

  明代張家灣城修築的同時,於(yu) 南門修建了一座南門板橋,橫跨蕭太後河,俗稱蕭太後橋。這座橋最初是一座木橋,但是因不堪南北物資經年累月過往運輸的重負,於(yu) 明萬(wan) 曆時改建為(wei) 石橋。1605年竣工後,明神宗為(wei) 這座橋賜名“通運”。目前,橋麵青石仍保留有明顯的車痕印記,成為(wei) 過往曆史的直觀見證。

  通州區文物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通運橋及張家灣城牆在選址、建築布局、設計等方麵均與(yu) 周邊水係及地勢相結合,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jia) 值,同時也有重要的曆史文化與(yu) 旅遊價(jia) 值。本次修繕,將消除加速張家灣遺址及通運橋破敗的各種因素,保護城牆的安全穩定性,延續曆史信息的真實性。“修繕後看不出明顯變化,實際上已經做了加固修複,這就是我們(men) 希望達到的‘修舊如舊’效果。”該負責人說。

  保留城牆殘缺之美

  目前,張家灣城牆僅(jin) 存南城牆西段、南城門及南城牆東(dong) 段,由於(yu) 曾被單位或村民用作院牆,這些城牆得以保留至今。不過,現存城牆的風貌狀態差異顯著,其中,1995年經北京市恢複性修建的南城門及東(dong) 側(ce) 城牆保存較為(wei) 完好。

  北京北建大建築設計研究院遺產(chan) 五所建築專(zhuan) 業(ye) 負責人王瑤介紹,經過前期實地勘察,南城門目前保存較好,隻有城牆外壁條磚之間灰縫部分失效脫落,局部表麵輕微風化酥堿。南城牆東(dong) 段受到一定自然因素的損傷(shang) ,城牆頂麵條磚鬆動,雜土、碎磚堆積,部分頂麵及牆體(ti) 兩(liang) 側(ce) 生有雜草與(yu) 灌木。

  為(wei) 此,南城門及南城牆東(dong) 段將進行加固修繕,對南城門城台及馬道地麵鋪裝整修,疏通修補排水溝,同時加固東(dong) 段城牆,設置監測係統隨時觀察安全狀態,保證現狀文物本體(ti) 安全,滿足後期展示開放的需求。

  不同的是,南城牆西段相對保存較差,殘存城牆露出地麵部分殘損嚴(yan) 重,甚至靠近南城門附近的牆體(ti) 已經消失,另外還有部分植物根係伸入牆芯,整體(ti) 穩定性較差。為(wei) 此,修繕工程將對南城牆西段進行整體(ti) 保護,徹底清除對城牆造成破壞的樹木、灌木、垃圾、雜土等,補砌牆芯及開裂牆體(ti) ,恢複遺址原狀,保留城牆遺址的殘缺之美。

  橋上石雕無依據不補配

  通運橋也曾在2004年進行過文物修繕,修繕後的橋整體(ti) 結構狀態穩定,無結構安全病害,可以滿足行人通行要求。現狀問題主要是外露石材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風化酥堿及殘損,大量的石獅子及其它石製雕刻藝術品損壞嚴(yan) 重,失去了應有的藝術價(jia) 值。

  針對以上問題,本次橋體(ti) 修繕將以最小幹預為(wei) 原則,以維修保養(yang) 石質構件為(wei) 主,同時適當修補橋麵石材、封堵縫隙,防止雨水滲漏損害橋體(ti) ,使通運橋整體(ti) 外觀呈現出明代石橋的古樸滄桑之美。“石材的材質上,我們(men) 要求盡量與(yu) 現狀艾葉青條石石材顏色、質地一致,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石質構件的曆史痕跡。”王瑤說。

  橋上的石獅等石製雕刻藝術品將按殘損程度做不同處理:石雕局部殘缺不全,但總體(ti) 麵貌尚存,且與(yu) 主體(ti) 橋梁結構直接連接的將不予幹預維持現狀;石製構件風化、酥堿嚴(yan) 重、整體(ti) 破碎的將進行現狀整修;石雕局部殘缺、結構不穩定、已失去原有藝術價(jia) 值的,將根據曆史記載和周邊相似的石雕對損傷(shang) 部位進行整修。“目前我們(men) 還在邀請屬地政府幫助收集曆史照片,補充相關(guan) 依據。如果沒有依據,就不補配,避免造成不倫(lun) 不類。”王瑤介紹。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