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杭州市西湖區壯大高校經濟生態圈

發布時間:2022-09-16 16:05:00來源: 杭州日報

  金秋,總會(hui) 給人帶來特別的期待。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東(dong) 麵,山水相依的杭州西湖區留下區塊,新增一科創高地。

  9月15日,“環浙工大創新創業(ye) 集聚區”(下文簡稱集聚區)全麵啟動,智能製造、量子信息、工業(ye) 設計三大主導產(chan) 業(ye) 規模更集中、特色更鮮明、聯動更緊密。“依托轄區以浙江工業(ye) 大學(屏峰校區)為(wei) 主的1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我們(men) 將主攻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西湖區留下街道區域發展辦負責人周忠銘說。

  硬核創新項目不斷

  產(chan) 學研鏈路成閉環

  “不久前完成技術升級的‘軌交線路巡檢機器人’已陸續在上海、天津、杭州等多地投入使用。”浙江工業(ye) 大學(屏峰校區)工業(ye) 設計研究院院長盧純福告訴記者,該機器人搭載人工智能傳(chuan) 感器和智能鐵路行走係統,實現在軌交線路上全方位智能實時巡檢。“我們(men) 希望用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在某些危險的作業(ye) 環境中完成複雜的巡檢任務。”

  “用設計洞察需求,用科技轉化價(jia) 值,已成為(wei) 工大設計人的共識。”盧純福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機器人、電力巡檢機器人、防爆機器人等創新型項目,正在留下這片熱土上迭代研發。

  同屬“集聚區”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浙江科技學院,同樣傳(chuan) 來好消息——以垃圾分類智能物聯網為(wei) 代表的一係列高校科研項目近期落地。“我們(men) 搭建了國內(nei) 首個(ge) 基於(yu) 垃圾分類習(xi) 慣養(yang) 成的‘數字治理大腦’。”該項目主要負責老師介紹,“通過大量數據集成深度學習(xi) 提供樣本,能提高垃圾分揀準確率,有效提升後期清運物流中運收效率。”

  集聚區還催生出更為(wei) 成熟的共贏模式。“校企深度合作,打通從(cong) 用戶研究、產(chan) 品定義(yi) 、核心功能研發、產(chan) 品形態設計、設計獎項申報等全鏈路流程。”盧純福向記者介紹,高校團隊主研發,企業(ye) 則實現產(chan) 品規模化投用,讓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形成閉環。

  有意安家留下的某工業(ye) 設計公司和某科技公司眼下已進入最後的裝修階段。前者在浙江省多地與(yu) 浙工大有聯合研發中心13家,自主研發產(chan) 品超過100項,為(wei) 上百家企業(ye) 解決(jue) 難題;後者則借力浙工大重力儀(yi) 研發團隊,專(zhuan) 注於(yu) 從(cong) 事量子精密測量。

  高校經濟生態圈壯大

  “西湖模式”漸成型

  借力“集聚區”,留下街道將在“高校經濟”上做好文章,全力助力人才引領、科技創新。“以浙工大屏峰校區為(wei) 源點,整合轄區創新創業(ye) 資源,打造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高度融合的環工大高校經濟圈。”留下街道主要負責人說。

  得益於(yu) 區域優(you) 勢,以文一路科創大道和紫金港、之江、小和山三大片區為(wei) 主陣地,西湖區不斷深化區校戰略合作,加快高校經濟集聚區升級。眼下,“環浙大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帶”基本成型,聚焦“智能機器人與(yu) 未來科技”的藍圖躍然紙上;作為(wei) 國家首批15個(ge) 大學科技園試點園區之一的“浙大科技園”二十年間孵化培育科技型企業(ye) 1800多家,西湖區今年落地的14個(ge) 高校經濟類項目中,幾乎都出自這裏。

  如今的西湖區,“技術領銜+市場驅動”“區校共建+產(chan) 城共融”“多元服務+創新載體(ti) ”的高校經濟西湖模式已逐步形成,高校經濟生態圈正在不斷擴張。

  截至目前,西湖區已與(yu) 11家高校(及二級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支持高校院所整合盤活創新資源、利用存量樓宇拓展創新創業(ye) 空間,拓展產(chan) 業(ye) 合作空間20萬(wan) 平方米。今年1至8月,西湖區累計引進高校經濟項目224個(ge) ,其中優(you) 質高校經濟項目92個(ge) ,達成產(chan) 學研合作項目95個(ge) ,促成技術交易額97.59億(yi) 元(該數據為(wei) 1至7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