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 讓矛盾不出社區

發布時間:2022-09-16 16:05:00來源: 人民網-浙江頻道

  “你好,雜物堆放在樓梯,不僅(jin) 別人出行不方便,對你們(men) 來說也有消防安全隱患。”日前,78歲的楊碧霞敲響了社區內(nei) 一戶住戶的大門並進行勸說。

  楊碧霞是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江新社區“江大姐”調解室的一名誌願者。該調解室成立至今已有11年,楊碧霞是“元老”級成員。

  “最開始‘江大姐’團隊隻有6個(ge) 人,現在團隊有50多人了。”楊碧霞介紹,團隊成員從(cong) 熱心居民、退休教師,發展到了在職黨(dang) 員、律師、法院退休幹部等群體(ti) 。據統計,自成立以來,“江大姐”調解室誌願隊已調處各類矛盾糾紛500餘(yu) 起,成功率達98%以上。

  上世紀90年代,一大批當時頗為(wei) 先進的開放式小區建成。開放式小區大多麵臨(lin) 流動人口多、配套設施少、管理難度大等問題。為(wei) 實現自治,暨陽街道通過推行“一區一品提升治理能力”工作,根據23個(ge) 社區各自的區位、資源、服務優(you) 勢,著力孕育孵化符合各社區實際的社區治理品牌,實現各個(ge) 社區優(you) 勢互補,共同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1996年建成的江新社區有202幢居民樓,實有人口1.2萬(wan) 多人,“江大姐”調解室便是江新社區的一張社區治理“名片”。“作為(wei) 一名退休老師,還能發揮餘(yu) 熱,成為(wei) 社區治理的一員,感覺生活充實、有幹勁。”楊碧霞感慨道。  

  江新社區主任陳維芹說:“我們(men) 通過預防性幹預調解、背靠背調解等手段,讓矛盾不出社區,把矛盾解決(jue) 在萌芽階段,力爭(zheng) 打造成可推廣的新時代‘楓橋經驗’社區治理新典型。”

  “楓橋經驗”是諸暨的“傳(chuan) 家寶”“金名片”,也是諸暨社會(hui) 治理的一麵旗幟。依靠和發動群眾(zhong) ,永遠是矛盾“源頭治理”的法寶。在諸暨,“江大姐”調解室、“兄妹幫忙”工作室、“你點我調”工作室、“詹大姐”工作室等各類調解組織數不勝數,一場場矛盾糾紛在調解中得到和解。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59年來,“楓橋經驗”不斷創新和深化,從(cong) 鄉(xiang) 村“楓橋經驗”,衍生出城鎮社區“楓橋經驗”、海上“楓橋經驗”、網上“楓橋經驗”,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治理道路。接下來,諸暨還將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持續推進數字化改革,不斷完善社會(hui) 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製,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