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堅持問題導向 共建美好家園
“自從(cong) 引入‘千裏眼雲(yun) 廣播’智慧平台,村裏建起了全覆蓋、全方位、立體(ti) 化的智慧網格體(ti) 係,全村的衛生管理、治安監控等情況一目了然,村級治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9月17日,晉中市太穀區北汪鄉(xiang) 西山底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楊巨田自豪地談著村裏的變化。
西山底村是太穀區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的一個(ge) 縮影。全省抓黨(dang) 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zhuan) 項行動開展以來,太穀區堅持黨(dang) 建引領、問題導向,實施項目管理,以組織體(ti) 係科學化、隊伍素質專(zhuan) 業(ye) 化、權責體(ti) 係清晰化、管理運行精細化、服務群眾(zhong) 優(you) 質化“五化同治”,推進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聚焦“資金荒”,多渠道助力村集體(ti) 經濟“破殼”重生
“村裏實施了‘水井貸’項目,打開手機上的App,就可以隨時預約澆地時間,省時省力又省錢。”9月15日,太穀區胡村鎮小常村的程誌義(yi) 邊說邊掏出手機,示範用客戶端澆地的操作過程,喜悅之情溢於(yu) 言表。
小常村的71眼機井過去一直承包給個(ge) 人經營,設備長期得不到維護,出水量小,澆地費用高,群眾(zhong) 意見很大。專(zhuan) 項行動開展以來,胡村鎮創新推出“水井貸”項目,幫助小常村爭(zheng) 取銀行貸款,將水井收歸集體(ti) 進行經營。方便群眾(zhong) 的同時,通過水井獲取經營性收益,預計每年為(wei) 村集體(ti) 收入增加20萬(wan) 元,有效解決(jue) 了鄉(xiang) 村發展資金難題。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是夯實基層基礎、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之舉(ju) 。太穀區用好用足晉中國家農(nong) 高區項目、美麗(li) 鄉(xiang) 村項目、鄉(xiang) 村振興(xing) 與(yu) 脫貧攻堅項目以及財政扶持集體(ti) 經濟項目,出台發展壯大集體(ti) 經濟10條舉(ju) 措,拓寬“騰籠換鳥、土地置換”“整村打包、資源開發”“村企聯動、到惠共贏”“科技引領、輻射帶動”“農(nong) 旅結合、綠水青山”五種模式效應。全區152個(ge) 行政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全部超過10萬(wan) 元,收入20萬(wan) 元以上的可達106個(ge) 村、50萬(wan) 元以上可達40個(ge) 村。其中,經營性收入超10萬(wan) 元的有112個(ge) 村。
聚焦“人才荒”,多層次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化幹部隊伍
“今天,鄉(xiang) 農(nong) 科站的翟亞(ya) 輝站長要給咱們(men) 講最新糧食種植補貼政策。”9月12日,收到微信群消息的任村鄉(xiang) 王思村村民們(men) 一大早就趕往村委會(hui) ,參加該鄉(xiang) 碩士宣講團“送講下村”政策宣講互動交流。
碩士宣講團“送講下村”是任村鄉(xiang) 抓黨(dang) 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zhuan) 項行動的重要舉(ju) 措之一,該活動集結了鄉(xiang) 裏政治素養(yang) 高、理論知識強的4名碩士研究生,有針對性地把各項惠民政策和黨(dang) 的創新理論送到群眾(zhong) 身邊。
據太穀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莉峰介紹,太穀區加快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萬(wan) 人計劃”,已招聘72名大學畢業(ye) 生到村工作,第二批招聘80名大學畢業(ye) 生的報名工作已啟動,今年將實現152個(ge) 行政村全覆蓋。
今年以來,太穀區依托晉中國家農(nong) 高區農(nong) 民培訓中心,打造杜潤生舊居農(nong) 村改革實踐教育基地、馬定夫紅色教育基地等11個(ge) 先進村實訓點,對全區1075名村“兩(liang) 委”幹部開展常態化培訓。將152名到村任職大學生先安排到鄉(xiang) 鎮培養(yang) 鍛煉半年,選擇優(you) 秀鄉(xiang) 村幹部對其進行“一對一”結對幫帶。同時,鄉(xiang) 鎮(城區)對照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年初的履職承諾事項、履職項目清單完成情況開展“一諾一考三評議”,並與(yu) 年終考核、績效報酬、幹部進退緊密掛鉤,真正給肯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書(shu) 記評好評優(you) ,激勵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幹事創業(ye) 。
聚焦“服務荒”,立體(ti) 式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
近日,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敲響,一起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在雙方當事人所在地太穀區侯城鄉(xiang) 侯城村公開開庭審理。這也是太穀區在抓黨(dang) 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zhuan) 項行動中開通“三民(民情、民訴、民治)巡回直通車”後,變“坐堂斷案”為(wei) “送法上門”的一個(ge) 案例。
據太穀區人民法院副院長賈世東(dong) 介紹:“以‘三民巡回直通車’為(wei) 載體(ti) 的移動法庭可同步采集儲(chu) 存數據,回傳(chuan) 至法院案件信息係統。庭審結束,書(shu) 記員即可現場打印庭審筆錄與(yu) 當事人進行核對,簽字確認,做到了法官走到哪裏,設備帶到哪裏,庭審開到哪裏。”
太穀區委著眼基層發展、傾(qing) 聽群眾(zhong) 呼聲,以“三民巡回直通車”為(wei) 載體(ti) ,組建了以法院、公安、人社、民政、殘聯、發改、工商、行政審批等部門業(ye) 務骨幹為(wei) 主體(ti) 的“服務團”,以送法上門、送證上門、送調上門和送菜上門為(wei) 主要工作模式,將基層群眾(zhong) 和鄉(xiang) 鎮企業(ye) 所需的各類服務“打包下鄉(xiang) ”“快遞入村”,逐步實現從(cong) “最多跑一次”向“零跑腿”轉變。
“三民巡回直通車”能夠快速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精細化的管理服務,得益於(yu) 太穀區網格化治理成效。目前,太穀區已將原有的網格細分優(you) 化為(wei) 4413個(ge) 基層微網格,突出行業(ye) 屬性和動態屬性,劃分586個(ge) 專(zhuan) 屬網格和動態網格,做到了對黨(dang) 建情況、居民情況、特殊群體(ti) “一口清”,對網格內(nei) 的工作任務、工作責任、工作標準“一門清”,真正搭起服務群眾(zhong) “連心橋”。
探索構建居民小區精細化、精準化治理新模式,也是太穀區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一大舉(ju) 措。根據“規模大小、黨(dang) 員多少”,采取支部“自主單建、結對共建、協管聯建”三種模式,在全區285個(ge) 居民小區科學設置功能型黨(dang) 組織,共建立小區黨(dang) 支部83個(ge) ,實現了黨(dang) 組織全覆蓋。同時,太穀區還積極探索便民服務中心“一站式”政務服務模式,構建起“區級政務大廳——鄉(xiang) 鎮(城區)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點”三級體(ti) 係,全區152個(ge) 行政村都實行村級代辦員製度。(白續宏 張謙 陰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