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年再建20處古樹公園 探索本體與生境統一保護模式
2022年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chuan) 周昨天啟動。記者從(cong) 首都綠化委員會(hui) 辦公室獲悉,明年本市將繼續探索古樹本體(ti) 與(yu) 生境統一保護模式,再建20處古樹公園。
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4萬(wan) 餘(yu) 株古樹分布在城鄉(xiang) 各處,是全世界古樹最多的城市。這些樹木見證了千百年歲月,象征著京城的悠遠鄉(xiang) 愁,大覺寺古銀杏、昌平“青檀王”、北海公園“白袍將軍(jun) ”、潭柘寺“帝王樹”等,更是市民耳熟能詳的知名古樹。近年來,本市通過開展資源普查、完善標準體(ti) 係、強化生境保護和基因保護等多項措施,嗬護古樹名木。2020年,20個(ge) 古樹公園正式啟動建設,包括古樹主題公園、古樹保護小區、古樹鄉(xiang) 村、古樹街巷等。不僅(jin) 要保護樹木本體(ti) ,也要保護周邊生境,是本次試點背後的嶄新理念。
今年,20處試點已全部落成,部分古樹的長勢得到明顯改善。以密雲(yun) 新城子鎮的“九摟十八杈”古柏為(wei) 例,此前多年,挖複壯溝、加裝通氣孔、堵樹洞等舉(ju) 措都未能從(cong) 根本上改善這株3500多歲古樹的長勢。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教授叢(cong) 日晨介紹,古柏公園建設啟動後,鬆曹路東(dong) 移近20米,阻礙根係生長的擋牆得以拆除。如今,古柏的根係生長麵積擴大約400平方米,古樹時隔多年在今春抽出了嫩綠的新枝。
讓更多市民了解古樹名木,在心中種下嗬護生態的種子,是古樹公園建設的另一大目的。海澱區世紀新景園建設了本市首個(ge) 古樹保護社區,37株古樹在得到充分保護的前提下,將林下空間開辟成居民活動場所。大樹張開臂膀,撒下陰涼,人們(men) 在樹下乘涼、運動,構成一幅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麵。
“已經建成的20處試點覆蓋了16個(ge) 區,因地製宜,類型多樣。”首都綠化委員會(hui) 辦公室義(yi) 務植樹處相關(guan) 負責人曲宏介紹,密雲(yun) 新城子“九摟十八杈”古柏主題公園、昌平十三陵康陵古樹鄉(xiang) 村、東(dong) 城東(dong) 四古樹街巷、房山上方山古樹保護小區等,不同類型的試點均為(wei) 這項工作積累了不少經驗。
記者了解到,相關(guan) 工作將繼續推進,20處古樹公園明年將啟動建設。曲宏表示,目前首都綠化委員會(hui) 辦公室正向各區征集新一批試點的古樹名單,確保每區至少有一處試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