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教融合,助好苗子茁壯成長
一個(ge) 區,培養(yang) 出郭晶晶、錢紅等12名奧運冠軍(jun) 和世界冠軍(jun) 、14名亞(ya) 洲冠軍(jun) 、23名國家級運動健將、150餘(yu) 名國家一級運動員,秘訣何在?加強學校體(ti) 育工作,構建訓練、成長、賽事體(ti) 係,以體(ti) 教融合助好苗子茁壯成長,是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給出的答案。
9月初,走進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的各中小學,籃球、足球、輪滑、田徑、羽毛球等體(ti) 育項目訓練開展得有聲有色。孩子們(men) 學會(hui) 運動技能,享受運動樂(le) 趣,還能在各級校園賽事中大顯身手。
“從(cong) 我們(men) 的校園裏,走出過世界冠軍(jun) !”競秀區教育和體(ti) 育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方誌紅說,2021年舉(ju) 辦的第三十二屆夏季奧運會(hui) ,中國體(ti) 育代表團4名選手龐偉(wei) 、王涵、李冰潔、張一璠,共取得4金1銀2銅,他們(men) 都來自競秀,均就讀過該區的中小學。據統計,競秀的校園,走出了郭晶晶、錢紅等12名奧運冠軍(jun) 和世界冠軍(jun) 、14名亞(ya) 洲冠軍(jun) 、23名國家級運動健將、150餘(yu) 名國家一級運動員。
僅(jin) 僅(jin) 一個(ge) 區,如何培養(yang) 出這麽(me) 多體(ti) 育健將?“加強學校體(ti) 育,構建三大體(ti) 係,推進體(ti) 教融合,是成功秘訣!”跟隨方誌紅的指引,記者走進這個(ge) “冠軍(jun) 的搖籃”。
創新訓練體(ti) 係,實現“一校一品”變“一校多品”
天鵝小學三年級八班的45名同學穿戴好頭盔、護具、輪滑鞋……正跟著保定獵隼輪滑滑冰俱樂(le) 部教練孟鵬雁進行訓練。
這是全市首個(ge) 建成標準200米環形輪滑、速滑訓練(比賽)場地的學校。校長崔洪宇介紹,2008年起,學校就將輪滑列為(wei) 校本課程;2014年,學校與(yu) 社會(hui) 體(ti) 育俱樂(le) 部達成合作,輪滑課又上新台階;2016年,市體(ti) 育局命名“保定市輪滑(速滑)項目訓練基地”。
“學生可以享受俱樂(le) 部的專(zhuan) 業(ye) 師資,學校也順勢成立初級速度輪滑和滑冰社團,訓練實現了常規化和定期化。”崔洪宇說,2018年起,學校在一年級開設輪滑特色班,實現了專(zhuan) 業(ye) 訓練和普及訓練的結合。近兩(liang) 年,學校向保定市輪滑滑冰隊輸送隊員40人以上。
“競秀區的體(ti) 教融合工作,正是起源於(yu) 學校體(ti) 育特色班的出現,發展於(yu) 體(ti) 育傳(chuan) 統校和特色校的建立,壯大於(yu) 學校和社會(hui) 俱樂(le) 部的合作。”區教體(ti) 局副局長郭麗(li) 穎說,區內(nei) 30所中小學和幼兒(er) 園,迄今已有24所與(yu) 40家社會(hui) 俱樂(le) 部實現合作。
如今,競秀區在各校各有特色的基礎上,還通過校際聯合,實現了資源共享、整體(ti) 提升。
競秀區沈莊小學、前進小學等學校位於(yu) 主城區,想開展足球項目訓練,卻受困於(yu) 場地不足。鄰近新建的九年一貫製學校——新秀學校擁有標準足球場。根據競秀區的體(ti) 育資源共享製度,新秀學校免費敞開足球場、遊泳館和籃球館的大門,校長張國棟說,“多校分時段共用,也提升了場館的整體(ti) 利用率。”
“通過校際聯合,讓每所學校的特色項目得以拓展,實現從(cong) ‘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郭麗(li) 穎說。目前,競秀區轄區內(nei) 已掛牌8所“保定市體(ti) 育資源共享中心校”,與(yu) 13所體(ti) 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學校,實現場地、師資、競賽、教學等多方麵、全方位資源共享。
搭建成長體(ti) 係,從(cong) 小學到中學“青訓不斷檔”
“傳(chuan) 球!繼續!集中注意!”在全國首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保定二十六中的球場上,校足球隊隊員們(men) 跟隨教練指示,跑得起勁。“每次踢足球,就是我最快樂(le) 的時候!”13歲的小夥(huo) 子王子奇剛上初二,帶球、停球、攔截等技術動作頗為(wei) 老練,得到了教練表揚。
王子奇以前就讀於(yu) 競秀區足球特色學校保定市風帆學校,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接受足球訓練。“最初隻是想讓孩子鍛煉身體(ti) ,沒想到培養(yang) 出了興(xing) 趣”,王子奇的母親(qin) 張黎麗(li) 說,“上了初中,訓練沒有斷,技術也逐步提升,讓孩子和我們(men) 都有了繼續練下去的信心。”
近年來,競秀區著力推進體(ti) 教融合,中學與(yu) 小學都實現“一校多品”,如保定二十六中的足球、籃球、田徑,保定七中的橄欖球、遊泳、羽毛球……能進行體(ti) 育項目匹配的中學明顯增加,孩子們(men) 升學後繼續訓練更容易了。
在此基礎上,競秀區還將6所體(ti) 教融合開展成效較好的中小學列為(wei) “新型體(ti) 校”。保定二十六中、保定七中分別加掛了競秀區球類運動學校、競秀區體(ti) 育運動學校的牌子。
“根據市裏規定,體(ti) 校在招收專(zhuan) 項突出的學生時,可以額外給予一定名額,目的是保證孩子訓練的連續性。”郭麗(li) 穎說。到了高中階段,針對有體(ti) 育特長的學生,各校自主招生情況也在改善。“無論是招生時涉及的訓練項目範圍,還是招生的名額,與(yu) 5年前比,都有明顯增加。”保定七中副校長齊麗(li) 麗(li) 說。
目前,競秀區已建立起小、初、高各學段“一條龍式”的人才培養(yang) 鏈條,讓學生從(cong) 小學到高中都有學校可選、有項目可練,青訓更加係統化、科學化。
完善賽事體(ti) 係,分學段跨區域組織比賽活動
一聲哨響,孩子們(men) 利落地躍入泳池,擺動雙臂、奮力蹬腿,鉚足勁向前遊動……秋季學期伊始,樂(le) 凱小學二年級三班組織了一場50米蛙泳班內(nei) 對抗賽。
經過兩(liang) 輪角逐,8名同學脫穎而出,將代表班級參加10月舉(ju) 行的全校遊泳比賽。
“針對不同項目,學校每個(ge) 星期都會(hui) 組織各班舉(ju) 行對抗賽,先是班內(nei) 競爭(zheng) ,再到校內(nei) 比拚。”樂(le) 凱小學校長馬福平說,“佼佼者還能再進入更高層級的賽事。”比如學校三年級學生胡錦霓,就通過層層選拔,於(yu) 8月參加了全省青少年遊泳錦標賽,在女子9歲以下組4×50米自由泳預賽中獲得第一名,現正在衡水市集訓,準備接下來的決(jue) 賽。
在充分尊重學生個(ge) 性發展和意願的基礎上,係統性地舉(ju) 辦賽事活動,從(cong) 而搭建賽事體(ti) 係,成為(wei) 競秀區青少年體(ti) 育發展的一種常態化做法。“周期性的比賽,會(hui) 讓學生產(chan) 生一種定期期待,便於(yu) 他們(men) 自我激勵,製訂訓練計劃,達到以賽促訓效果。”郭麗(li) 穎說,“在這個(ge) 過程中,好苗子也會(hui) 被挑選出來。”東(dong) 京奧運會(hui) 遊泳金牌獲得者李冰潔曾就讀於(yu) 新市場小學,正是在學校遊泳比賽上被挑中,開啟了省隊、國家隊的運動生涯。
如今,競秀區各中小學校,建立起“周周有班級賽事、月月有校級賽事、定期有區域賽事”的分學段、跨區域青少年體(ti) 育賽事體(ti) 係,足球、籃球、遊泳、啦啦操、乒乓球、田徑、冰雪等常見項目均被納入。
方誌紅介紹,以此為(wei) 基礎,競秀區還在做向上延伸:對接市體(ti) 育局和協會(hui) ,促成全市各級各類青少年體(ti) 育賽事落地;對接省體(ti) 育局,打造競秀獨有的省級或京津冀體(ti) 育賽事;積極對接國家體(ti) 育總局、大體(ti) 協、各體(ti) 育單項協會(hui) 等,承接、承辦各項目國家級體(ti) 育賽事……
據介紹,今年以來,競秀區共承辦國家級賽事3項、省級賽事2項、市級賽事1項、區級賽事2項,多層次、多領域的賽事活動,為(wei) 孩子搭建起廣闊平台,也讓體(ti) 育後備人才更易脫穎而出。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26日 1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