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網評:“兩個最嚴”護航美麗中國建設

發布時間:2022-09-28 11:27:00來源: 人民網-觀點頻道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是一筆既買(mai) 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製度、依靠法治。過去十年來,各級人民法院共審結各類環境資源案件196.5萬(wan) 件,其中刑事案件24.4萬(wan) 件、民事案件137.8萬(wan) 件、行政案件34.3萬(wan) 件,審結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58萬(wan) 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案件335件 。一連串數字,是“堅持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生動寫(xie) 照,彰顯了法治在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數字背後,是一個(ge) 個(ge) 具體(ti) 生動鮮活的案例。騰格裏沙漠汙染係列環境公益訴訟案,促使騰格裏沙漠汙染得以治理,警示更多企業(ye) 保護環境;綠孔雀預防性保護公益訴訟案,突破“有損害才有救濟”的傳(chuan) 統觀念,采取預防性司法措施,保護了綠孔雀賴以生存的最後家園;破壞性攀爬三清山巨蟒峰案,對於(yu) 引導社會(hui) 公眾(zhong) 珍惜和善待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具有示範作用……每一起案件都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普法過程。這些引發廣泛關(guan) 注的標誌性案件,記錄著美麗(li) 中國建設的法治聲音,標注著生態環境保護法治發展的時代腳步。

  製度的生命力在於(yu) 執行,關(guan) 鍵在真抓,靠的是嚴(yan) 管。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2021年,全國環境行政處罰案件是新環保法實施前的1.6倍;2013年之前,人民法院每年審理幾十件以汙染環境罪定罪的案件,而2013年至2021年,這個(ge) 數字年均超過2000。堅持嚴(yan) 的基調、敢於(yu) 動真碰硬,在堅決(jue) 查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重大典型案件的同時,扭住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追查到底,讓環保真正長出“牙齒”,形成強大震懾。事實證明,加大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力度,讓製度成為(wei) 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就能為(wei)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you) 美”加上一層牢不可摧的“防護罩”。

  看到成績的同時,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方麵,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法律實施不到位的問題依然存在。另一方麵,雖然群眾(zhong) 身邊的汙水垃圾等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jue) ,城鎮生活中固廢、危廢、醫廢安全有效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取得了積極進展,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但離“無廢城市”、美麗(li) 鄉(xiang) 村還有較遠的路要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關(guan) 鍵要靠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提供的堅實保障,也離不開全社會(hui) 不斷提升的生態環保意識。法治建設與(yu) 生態理念相得益彰、相互促進,將形成增強群眾(zhong) 生態獲得感的強大合力。

  十年來,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的每一步,都彰顯著“人民”二字沉甸甸的分量。依法依規保護生態環境,嚴(yan) 懲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同時加快製度創新、增加製度供給、完善製度配套,定能讓更多群眾(zhong) 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在守護好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同時,不斷鞏固拓展綠水青山“生態顏值”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同步提升的良好態勢。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