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又添“大辮子”公交
人民網濟南9月27日電“大辮子”公交車再添新成員!近日,帶著“大辮子”的BRT1號線在泉城濟南北園大街開始試運行,這是濟南市運行的第6條無軌電車線路,這也標誌著濟南綠色現代無軌電車公交示範項目取得重大進展。
據介紹,濟南綠色現代無軌電車公交示範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形成由17條公交線路組成的無軌電車線網,日運量將達到20萬(wan) 人次,每年可實現節約能源折合標準煤5.68萬(wan) 噸,二氧化碳減排4.12萬(wan) 噸,PM2.5減排17.9噸,既能進一步滿足市民乘客公交出行需求,也將為(wei) 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和空氣汙染探索出一條成功路徑。
五大工程全速推進,濟南無軌電車建設開啟新篇章
據濟南公交工作人員介紹,無軌電車素有“綠色公交”之稱,是一種通常由架空接觸網供電、電動機驅動,不依賴固定軌道行駛的道路公共交通工具。傳(chuan) 統無軌電車的受電杆脫線則會(hui) 失去動力,現代無軌電車是裝備有動力蓄電池、超級電容器的雙動源無軌電車,可在沒有架空接觸網的路段實現離線行駛。無軌電車正常運營時車輛由接觸網連成係統,在車輛製動時,可以使用再生製動把動能轉化為(wei) 電能回饋接觸網,從(cong) 而進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具有更加節能環保、舒適衛生的特點。
濟南綠色現代無軌電車公交示範項目以更環保、更經濟、更舒適、更便捷為(wei) 突出特點,並圍繞場站建設、供電設施建設、走廊站台提升、車輛采購和智慧公交建設五大工程全麵推進。目前已開通運行K101、K102、B103、BRT1、BRT7、BRT10號線6條無軌電車線路,建設供配電箱變18座,架設線網75100米,並完成了661輛公交車輛采購、16處公交場站建設、75.1公裏的供電設施建設。
無軌電車項目建設還對經七路走廊站台進行了整體(ti) 改造提升,從(cong) 彰顯泉城地域文化、展示城市文明形象角度出發,進行走廊候車亭的設計建設,乘客候車時可以感受到泉城的曆史氣息和美麗(li) 風景。北園大街站台提升以乘客需求為(wei) 出發點,設置具備照明、廣播、監控、實時來車預報功能的智慧燈杆,人性化的候車座椅和乘車引導標識,多措並舉(ju) 完善市民乘客候車條件。同時,濟南公交積極提升建設營運調度指揮中心、車輛綜合管控中心、一體(ti) 化大數據應用平台、雲(yun) 平台,通過“兩(liang) 個(ge) 中心兩(liang) 個(ge) 平台”形成“乘客服務、運營調度、車輛保障”三位一體(ti) 的公共交通綜合管理載體(ti) ,有效發揮公共交通的運調管控中樞作用。
按照項目實施計劃,2022年底,車輛采購、線網架設、場站建設、站台提升、智慧公交主體(ti) 工程將全麵完工。
“十大”技術創新引領項目建設,“零汙染”“零排放”綠色公共交通體(ti) 係逐步建立
國內(nei) 首創高架走廊專(zhuan) 用快車道全部架設無軌電車觸線網,且環形成網;國內(nei) 首創高架橋下無軌電車觸線網供電全部應用綠化帶內(nei) 建設直流牽引箱變模式,國內(nei) 直流牽引箱變最大容量;國內(nei) 首創集無軌電車供配電係統遠控調度、場區充電弓充電設施供電、區段電車線網供電三位於(yu) 一體(ti) 的功能;國內(nei) 首創走廊高架下直流牽引箱變既為(wei) 電車線網供電,又為(wei) 共享充電設施供電;國內(nei) 創新應用走廊高架箱變直流輸出近端雙饋模式為(wei) 無軌電車觸線網供電,極大減少了道路挖掘、綠化遷改、電纜敷設等工程難點及成本支出;國內(nei) 首次應用120mm2銅銀合金觸線,在載流量上有了質的提升;國內(nei) 首創無軌電車觸線網比照路中站台位置安裝彈性捕捉器,解決(jue) 了無軌電車脫線運行需二次停車掛線的弊端;國內(nei) 首創觸線網架設全程應用彈性架設,安裝自動補償(chang) 彈性分段絕緣器,實現觸線換季自動補償(chang) 功能;國內(nei) 首次應用最大無軌電車直流牽引箱變,電容量最高為(wei) 2530KVA(國內(nei) 同行業(ye) 未能突破630KVA箱變上限);采用國內(nei) 功能最完善,性能最先進無軌電車直流牽引箱式變電站,箱變內(nei) 部設備軟硬件均采用雙備份、雙通道、軟件硬件雙聯鎖功能。
也正是在多個(ge) 國內(nei) 首創的引領推動下,山東(dong) 泉城綠色現代無軌電車公交示範項目不斷取得新進展,項目建成後將大大提升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能力,也將助力我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同時,通過該項目的建設,不僅(jin) 能使濟南公交在車輛、供電設施、場站、公交站台、信息化等多方麵得到提升,也將提升線網規模和承載體(ti) 量,並以其高效性、快捷性和實用性,進一步提升市民乘客公交出行的體(ti) 驗感、獲得感。
一部“大辮子”電車承載幾代人的回憶,新式無軌電車開辟綠色交通新路徑
無軌電車在濟南市已有40餘(yu) 年的發展曆史,已經成為(wei) 城市公交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1977年1月1日,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電車1路(即今101路的前身)正式通車,同年,電車2路(即今102路的前身)建成通車。當時的1路電車是由兩(liang) 節車廂組成的一種大公交車,被稱為(wei) “大通道”,因為(wei) 有兩(liang) 條長長的線連接線網,人們(men) 也都形象地叫它“大辮子”。通車時很多人喊著:“街上有像龍一樣的大車,快去看啊!”當時,這種車是普通公交車的兩(liang) 倍長,中間有帆布連接著,一走到拐彎處就扭來扭去,所以,通道車的運營引來人們(men) 好一陣子驚奇。
2011年3月,101路首部雙源電車投入運行;2018年8月,濟南最後21輛老舊“大辮子”電車也全部更換為(wei) 新式雙源電車,既可在線網上運行,也可在沒有線網的路段用純電模式運行,也就是說“大辮子”還在,隻不過換了新顏而已,同時也真正實現了“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市民乘客坐車更加舒適了。
時至今日,車輛設施更新迭代,但是那兩(liang) 條“大辮子”依舊在。“大辮子”所承載的不僅(jin) 是曆史記憶,更多的是象征著濟南公交為(wei) 民服務不變的初心。市民有需求,公交有響應。城市發展到哪裏,公交服務就輻射到哪裏;路修到哪裏,公交線路就通到哪裏。一代又一代公交人始終堅持以市民乘客為(wei) 中心,不斷提升公交服務品質,展現濟南文明形象,為(wei) 城市發展不斷貢獻公交力量。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公交為(wei) 民服務步伐也從(cong) 不止步。山東(dong) 泉城綠色現代無軌電車公交示範項目建成後,將擁有龐大的線網規模和巨大的承載體(ti) 量。並將以其高效性、快捷性和實用性,為(wei) 市民乘客提供更高品質的公共交通服務。在大幅度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軟實力、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狀況的同時,它還將在傳(chuan) 播泉城文化,豐(feng) 富城市內(nei) 涵,厚重城市底蘊上發揮巨大作用,濟南也必將逐步成為(wei) “零汙染”“零排放”的綠色公共交通引領之城!泉城必將成為(wei) 現代無軌電車複興(xing) 之城、典範之城!(張代生 崔芳芳)
(責編:公雪、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