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紹興嵊州:碧波清流漾剡城

發布時間:2022-09-28 15:10:00來源: 紹興日報

  “東(dong) 南山水越為(wei) 最,越地風光剡領先。”紹興(xing) 嵊州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xing) ,境內(nei) 1000多條溪流如條條血脈,縱橫交錯,將活力和生機源源不斷地輸入,滋潤了一方水土。

  近年來,嵊州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五水共治”,全域創建“汙水零直排區”,全麵提升農(nong) 村飲用水水質,創建美麗(li) 河湖,生態環境麵貌持續改善。如今,漫步剡溪江畔,仿佛又回到了那條充滿詩意的路上。

  汙水零直排:護好剡溪水

  “以前,我們(men) 這裏的汙水管道都裸露在外麵,汙水也漏出來。現在,經過雨汙分流改造,這些問題都沒了。”提起“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嵊州市剡湖街道北門新村的居民紛紛點讚。

  近年來,嵊州市大力整治水環境,累計投入16.58億(yi) 元,完成448個(ge) “汙水零直排區”建設項目,改造雨汙管網、建設汙水處理廠、整治“六小”行業(ye) 、接通主城區排澇口涉及的主管網……一場全域“汙水零直排區”創建高潮在嵊州掀起。

  在嵊州市“汙水零直排區”整治工作專(zhuan) 班辦公室的牆上懸掛著《“汙水零直排區”建設作戰圖》,上麵清楚標注著城區雨水係統管網和汙水係統管網,並重點標注了曝光問題點位。專(zhuan) 班還抓住數字化改革契機,以嵊新區域協同治理為(wei) 切入點,通過整合多部門數據,全麵構建曹娥江流域涉水汙染源數據庫、應急預警和限排數字化管控係統,實現“一張圖”決(jue) 策指揮和流域“整體(ti) 智治”。

  “一張圖”決(jue) 策指揮是嵊州市全力推進“汙水零直排區”建設的一個(ge) 縮影。為(wei) 確保工作落實落細,嵊州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半月一督查,分管領導一周一例會(hui) 等工作機製,同時,依據曝光問題“一點一策”整改方案和《任務交辦單》,每日通報汙水處理及水質情況,並通過建立常態化巡回檢查機製,靈活運用“紅黃牌”“蝸牛獎”等監督手段倒逼責任落實。

  隨著“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工作的推進,越來越多市民都感受到了身邊的變化。特別是針對老舊小區部分管網老化破損、淤積堵塞等情況,嵊州提出“奮戰100天,決(jue) 勝老城區”的攻堅目標,著手對老舊小區進行汙水管網、雨水管網重建,攻堅實施132個(ge) 老舊小區的雨汙分流改造項目,每天投入施工人員達1400餘(yu) 人、施工機械320餘(yu) 台。

  “施工人員非常辛苦,我們(men) 的住戶也看在眼裏。隨著工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居民對工程持支持、肯定的態度,用實際行動參與(yu) 到治汙工作中。”家住剡湖街道怡園新村的居民王凱成說。

  供水一張圖:守好飲用水

  “現在家裏的自來水和礦泉水一樣,幹淨清爽。”家住嵊州市三界鎮的張達飛喜上眉梢。

  2022年7月,三界水廠完成技改,製水能力從(cong) 每天1.7萬(wan) 噸提升到每天2.2萬(wan) 噸,惠及三界鎮5萬(wan) 多名群眾(zhong) 。

  三界水廠技改項目的順利投運,是嵊州建設全市“供水一張圖”的一個(ge) 縮影。2018年,嵊州市正式實施城鄉(xiang) 供水一體(ti) 化建設,作為(wei) 浙江首個(ge)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貸款項目,總投資達18.68億(yi) 元,主要依據各鄉(xiang) 鎮的自然條件和飲水設施現狀,“量身定製”農(nong) 村飲用水提標達標工程。

  “以前喝水既要看天氣,也要看運氣。”嵊州市甘霖鎮長安村村民倪力沁說,由於(yu) 村子距離水廠較遠,水壓不夠,以前村民一直靠自建的蓄水池解決(jue) 用水問題。如今,嵊州市通過“政府補貼+村民自籌”的方式,利用當地閑置的鳳凰窠水庫水資源新建水廠,並重新鋪設供水管網,讓長安及周邊9個(ge) 村的1.5萬(wan) 村民都喝上了優(you) 質自來水。

  近年來,嵊州還全麵優(you) 化城鄉(xiang) 管網供水結構,打造集遠程監視、生產(chan) 運行、水質化驗、安全生產(chan) 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智慧水務”管理平台,構建“供水一張圖”全域長效管理機製,推進全市水資源的統籌調度和有效利用。目前,該項工作已投資16.46億(yi) 元,累計改善約38萬(wan) 鎮鄉(xiang) 居民飲水環境,基本實現城鄉(xiang) 供水“同網、同質、同服務”。

  從(cong) 2022年開始到2024年,嵊州市水務集團計劃投資22.2億(yi) 元,推進第三水廠、第四水廠、富西水廠建設,新建318公裏大口徑管網,並積極開展城區管網升級改造和智慧水務數字化建設等工作。

  美麗(li) 河湖:擦亮生態底色

  近年來,嵊州市相繼實施曹娥江綜合治理工程,建設艇湖城市公園、詩畫剡溪、“美妙三公裏”等民生工程,以水興(xing) 城、以水化文、以水促旅,把各類山水文化資源連點成線、串線成片,生動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目前,嵊州已擁有省級美麗(li) 河湖8條、紹興(xing) 市級美麗(li) 河湖11條。

  如何下好“水利”這粒棋子,不僅(jin) 是嵊州治水麵臨(lin) 的一道必答題,更是彰顯嵊州水文化的一道附加題。2019年8月,超強台風“利奇馬”讓依澄潭江而建的蒼岩村以及下遊幾個(ge) 村成為(wei) 重災區。事後,嵊州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決(jue) 定投資1.88億(yi) 元建設澄潭江(蒼岩段)防洪能力提升應急工程,將該河段防洪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整個(ge) 工程於(yu) 2021年3月底全部完工。

  類似的還有艇湖城市公園。2015年,嵊州投資15億(yi) 元開始規劃建設湛頭滯洪區·艇湖城市公園項目,防洪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依托剡溪山水人文資源,實施“詩畫剡溪”項目,實現“水利、旅遊、景觀、生態、文化”五位一體(ti) 的功能融合。而“美妙三公裏”濱江公園的建設,不僅(jin) 承擔了城南防洪和生態廊道的功能,又與(yu) 城市建設、市政道路等緊密結合,是“水”與(yu) “城”融為(wei) 一體(ti) 的佳作。

  多年的“五水共治”工作不僅(jin) 改變了多地的居住麵貌,也改變了不少市民的思想觀念,全民參與(yu) 也成為(wei) 嵊州“治水”的一大亮點。如今,嵊州有30支團隊、12000餘(yu) 名誌願者加入“碧水聯盟”公眾(zhong) 治水大軍(jun) ,聘任民間河長175名,常態化開展“美麗(li) 嵊州實踐日”“我為(wei) 生態嵊州代言”等活動。同時,全市推行治水護水“綠水幣”製度,累計完成注冊(ce) “碧水聯盟”小程序61947人,累計整改各類涉水投訴問題1766個(ge)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