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鄉村新貌)
“瞧這稻穗,籽粒飽滿,又是一個(ge) 豐(feng) 收季!”湖北省大冶市陳貴鎮堰畈橋村種糧大戶程正春開心地說,“這些年有補貼、有扶持,種糧有奔頭,口袋鼓起來。”
廣袤田野稻菽翻滾,億(yi) 萬(wan) 農(nong) 民喜迎豐(feng) 收。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wan) ,增加農(nong) 民收入是關(guan) 鍵。”“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後日子會(hui) 更好!”
豐(feng) 收賬連著增收賬。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政策給力,為(wei) 農(nong) 民增收注入了強勁動能。今年上半年,我國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7元,實際增長4.2%,農(nong) 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態勢。10年來,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取得新進展,2021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較2012年翻了一番多,農(nong) 民生產(chan) 生活水平上了一個(ge) 大台階,億(yi) 萬(wan) 農(nong) 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農(nong) 民挑上“金扁擔”
增收基礎更穩固
“稻蝦共作,一塊地有雙份收入。”湖南省南縣昌群水稻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昌建文種了2000多畝(mu) 稻蝦米。“稻蝦米品種好,減肥減藥,綠色優(you) 質,每斤比普通米高出四五角錢。”昌建文說。
10年來,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政策接連出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深入推進,農(nong) 業(ye) 提質增效,農(nong) 民增收的基礎更穩固,成效可持續。
——經營增效,種得好更賣得好。
“既有‘大水缸’,又是‘大花園’,好山好水產(chan) 出好產(chan) 品,蜂蜜、水庫魚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深受歡迎。”北京神農(nong) 之鄉(xiang) 養(yang) 蜂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總經理劉金良自豪地說,“我們(men) 生產(chan) 成熟蜂蜜,建立專(zhuan) 業(ye) 化的蜂王漿生產(chan) 基地,研發蜜蜂小屋,一二三產(chan) 融起來。”目前北京密雲(yun) 蜂蜜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達1.3億(yi) 元。
9月13日,2022年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在密雲(yun) 區啟動。密雲(yun) 水庫魚、平穀大桃、永順獼猴桃等農(nong) 產(chan) 品紛紛亮相。活動將持續3個(ge) 月,預計帶動50萬(wan) 家商家參加。
鄉(xiang) 村興(xing) 旺為(wei) 農(nong) 民增收提供了堅實的支撐。10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全力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多措並舉(ju) 增加農(nong) 民家庭經營性收入。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業(ye) 加快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營業(ye) 收入近25萬(wan) 億(yi) 元;鄉(xiang) 村休閑旅遊業(ye) 穩步發展,全國休閑農(nong) 莊、觀光農(nong) 園、農(nong) 家樂(le) 等達到30多萬(wan) 家,年營業(ye) 收入超過7000億(yi) 元。
廣袤田疇,農(nong) 業(ye) 的生態底色更加鮮亮,綠色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擺上餐桌,成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增收底氣。10年來,各地區依托鄉(xiang) 村特色資源,因地製宜發展特色鮮明的鄉(xiang) 土產(chan) 業(ye) ,創響了一批鄉(xiang) 字號、土字號品牌。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數量累計達6.2萬(wan) 個(ge) 。
——節本減損,會(hui) 種地變“慧”種地。
稻穀飄香,機器轟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中華鎮育才村,成片的稻田裏“流金淌銀”,一台台大農(nong) 機飛速運轉。“以前是揮鐮割稻,打穀曬場,現在十幾套收割、烘幹設備一起發力,收得快、丟(diu) 糧少,省事又放心!”聯豐(feng) 農(nong) 機服務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鄭成功說。
“一田雙收,複合種植效益好。玉米已經處於(yu) 蠟熟後期,大豆處於(yu) 落葉期,即將進入收獲期。” 眼下,吉林省公主嶺市東(dong) 興(xing) 隆農(nong) 機作業(ye) 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李振軍(jun) 正忙著給農(nong) 機檢修。今年,他帶領合作社種了220多公頃地,其中大豆種植麵積80多公頃,玉米種植麵積140公頃。
種地方式升級,省錢更省力。各地通過服務社會(hui) 化和生產(chan) 機械化,降低生產(chan) 成本。目前全國培育95萬(wan) 多個(ge) 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組織,服務麵積近17億(yi) 畝(mu) 次,服務帶動小農(nong) 超過7800萬(wan) 戶。10年來,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物質技術裝備條件明顯改善,農(nong) 業(ye) 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
新業(ye) 態蓬勃發展
增收渠道更多元
檢驗農(nong) 村工作成效的一個(ge) 重要尺度,就是看農(nong) 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10年來,各地區各部門發展產(chan) 業(ye) 、穩崗就業(ye) 、推進創業(ye) 、投資興(xing) 業(ye) ,千方百計保持農(nong) 民增收好勢頭。
——強幫扶,增收致富有門路。
“9座大棚裏種了香菇5萬(wan) 袋,年收入達到20萬(wan) 元。”河南省魯山縣瓦屋鎮易地扶貧搬遷社區脫貧戶李軍(jun) 偉(wei) 說。受益於(yu) 當地的幫扶措施,他多次參加技術培訓,向食用菌專(zhuan) 家取經,脫貧產(chan) 業(ye) 持續發展壯大。如今,李軍(jun) 偉(wei) 帶動5戶村民種植香菇,平均每戶增收10萬(wan) 元左右。
今年以來,各地區堅持把促進脫貧地區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作為(wei) 重點,加強指導服務,強化政策扶持。832個(ge) 脫貧縣每個(ge) 縣已初步培育2至3個(ge) 優(you) 勢突出、帶動能力強的主導產(chan) 業(ye) 。截至6月末,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3223萬(wan) 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6.7%。下一步,相關(guan) 部門還將強化穩崗就業(ye) ,確保今年全國脫貧人口務工就業(ye) 規模要穩定在3000萬(wan) 人以上。
——拓銷路,新業(ye) 態帶火好日子。
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雲(yun) 桃村,鄉(xiang) 親(qin) 們(men) 正熱火朝天地忙活著。榨出來的花生油剛裝進油桶,碾出來的新米剛裝入口袋,就被一輛輛卡車運走。“我們(men) 給網店供貨,過秤、封裝有嚴(yan) 格標準,發貨季就是我們(men) 的收獲季!”村民李萍滿麵春風。
在當地政府和幫扶單位的支持下,雲(yun) 桃村把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線上線下相結合,延伸產(chan) 業(ye) 鏈。如今全村在線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11種,“雲(yun) 桃匯”品牌米麵糧油產(chan) 品俏銷全國,村民收入從(cong) 過去年人均8168元上升到如今的15293元。
甘肅省成縣家裕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張會(hui) 林,為(wei) 了研發出適合網上售賣的核桃產(chan) 品,租賃場地,建加工生產(chan) 線,一款“棗夾核桃”打開市場,打響了“同穀家裕”品牌,如今合作社年銷售額已有1000多萬(wan) 元。
一根網線,連通城鄉(xiang) ,讓分散的小農(nong) 戶對接大市場,暢通了從(cong) 田間到餐桌的產(chan) 業(ye) 鏈,推動了農(nong) 業(ye) 的轉型升級。看全國,2014年至2021年,我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從(cong) 0.18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5萬(wan) 億(yi) 元,增長10倍多。今年上半年,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較快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2900億(yi) 元、同比增長12.4%。
鼓口袋更富腦袋
增收後勁更強勁
10年來,各地區各部門紮實推進鄉(xiang) 村發展,堅持富裕農(nong) 民、提高農(nong) 民、扶持農(nong) 民,推動實現農(nong) 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xiang) 村更美麗(li) 。
——提高農(nong) 民素質,增強致富本領。
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的蘋果園裏,紅彤彤的果子掛滿枝頭。“這100畝(mu) 果園剛套了100萬(wan) 個(ge) 果袋,今年估計能產(chan) 50萬(wan) 斤果子。”鳳翔區雨嘉果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王雨嘉,不僅(jin) 會(hui) 種蘋果,還是教技術的“老師”。
“要想種果致富,必須得懂技術。”作為(wei) 區裏的農(nong) 民果業(ye) 技術指導員,王雨嘉把合作社當場地,搞起高素質農(nong) 民培訓。目前,鳳翔區培訓高素質農(nong) 民超過7.2萬(wan) 人次,全區已建成優(you) 質蘋果基地22萬(wan) 畝(mu) 。
越來越多的高素質農(nong) 民湧現在廣袤田野。10年來,以吸引年輕人務農(nong) 、培養(yang) 高素質農(nong) 民為(wei) 重點,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通過培訓提高一批、吸引發展一批、培育儲(chu) 備一批,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hui) 管理的高素質農(nong) 民隊伍。目前全國每年培育高素質農(nong) 民80萬(wan) 人,其中種糧大戶17萬(wan) 人。
——豐(feng) 富文化生活,提升精神氣質。
“早上或傍晚,村裏的文化廣場就特別熱鬧,村民都會(hui) 來這裏打打球、跳跳舞,文化活動越來越豐(feng) 富多彩。平時鄉(xiang) 親(qin) 們(men) 遇到什麽(me) 事都會(hui) 商量著來,歡聲笑語多了。”江西省萍鄉(xiang) 市安源區丹江街道聯星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陳新生說。
安源區著力推進文化鑄魂,倡導村民自覺樹立良好社會(hui) 風氣,鼓勵家家戶戶立家規、傳(chuan) 家訓、美家風,通過宣傳(chuan) 好人好事、道德標杆、美德善行,推進移風易俗,農(nong) 村風氣煥然一新。
前幾天,湖北省竹溪縣兵營鎮四條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積分超市裏,村民吳誌琴一手拎著卷紙,一手拿著牙膏,開心地說:“這都是文明積分兌(dui) 換的,把自家院子收拾幹淨,不僅(jin) 自己舒心,還有獎勵。”截至今年8月底,竹溪縣已有14個(ge) 鄉(xiang) 鎮、96個(ge) 行政村、2600餘(yu) 戶、8900餘(yu) 人參與(yu) “積分製”管理。
10年來,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紮實開展,移風易俗持續推進,鄉(xiang) 村治理效能不斷提升;農(nong) 民文明生活觀念顯著提升,生活質量普遍提高;農(nong) 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生活垃圾和汙水治理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實現幹淨整潔有序。
奮進新時代,啟航新征程,億(yi) 萬(wan) 農(nong) 民腳踏實地加油幹,努力繪就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