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宜居幸福 哈爾濱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發布時間:2022-09-29 14:50:00來源: 哈爾濱日報

  優(you) 良的生態環境,是城市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標。10年來,哈爾濱堅持節約優(you) 先、保護優(you) 先,自然恢複為(wei) 主,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帶來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通過減少汙染物排放,大力推進濕地生態恢複,2021年哈爾濱全年空氣質量創有記錄以來最好成績,“項鏈式”濕地景觀布局點亮城市“北國水鄉(xiang) ”之美。生態改善讓人們(men) 居住幸福感不斷提升,“宜居幸福之都”成為(wei) 新的城市名片。

  汙染物排放不斷減少,城市環境持續提升

  藍天、碧水,是城市生態環境向好最直觀的感受之一。為(wei) 了守好這片“冰城藍”,10年來,哈爾濱統籌規劃生態治理一盤棋,持續推進原生態、藍天、碧水、淨土、美麗(li) 鄉(xiang) 村“五場保衛戰”,城市空氣質量、水環境不斷改善。

  作為(wei) 供暖期長達半年的北方城市,燃煤汙染是影響空氣質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近年來,哈爾濱推進燃煤鍋爐淘汰、改造的腳步從(cong) 未停歇。到2021年,哈市在全省率先實現建成區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清零”和建成區6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同時,按照“減煤、替煤、潔煤、控煤”的整體(ti) 思路,哈市大力推進對散煤燃燒的汙染物排放監管。2020年至2021年累計實現削減替代散煤210.3萬(wan) 噸。

  華能新陽供熱廠曾經使用燃煤熱水鍋爐供暖,不僅(jin) 能效低還存在汙染排放問題。哈爾濱市華能集中供熱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靳大勇介紹,2020年底,企業(ye) 投資4000萬(wan) 元安裝兩(liang) 台70MW燃氣鍋爐,全部投用後,預計每年減少標煤約6萬(wan) 噸,減少排放煙塵16.88噸、二氧化硫112.56噸、氮氧化物112.56噸。

  多年持續治理大氣汙染物排放,讓哈爾濱在保衛“冰城藍”上交出了一份優(you) 秀答卷。2019年8月,在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空氣質量狀況排名中,哈爾濱位列第三名。2021年,哈爾濱全年優(you) 良天數達310天,創空氣質量自動監測以來曆史最好指標。

  在保衛藍天的同時,哈爾濱也在為(wei) 守護碧水努力。2018年起,哈市開展城區46條重點水係綜合整治,堅持垃圾、違建、畜禽、涉水點源和農(nong) 業(ye) 麵源五大專(zhuan) 項整治,實現了阿什河消除劣五類水體(ti) ,城區流域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2021年,哈爾濱實現了少陵河、蜚克圖河雙雙消劣,全市25個(ge) 國考斷麵劣五類水體(ti) 全麵清零。

  濕地公園增多,自然之美帶來休閑愉悅感

  時而結群翱翔,時而輕點水麵,一群江鷗在鬆花江麵上掠過的美景讓人心曠神怡。選個(ge) 晴朗的日子到江邊觀賞江鷗,成為(wei) 冰城市民的日常休閑方式。

  近年來哈爾濱減少汙染物排放的努力得到了大自然的回饋,被稱為(wei) “地球之腎”的濕地生態環境不斷修複,城市中野生動物種類不斷增加,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景隨處可見。僅(jin) 以江鷗為(wei) 例,觀賞江鷗的地點,從(cong) 太陽島濕地、陽明灘濕地,到長嶺湖、阿勒錦島附近、呼蘭(lan) 河口濕地、白魚泡濕地、大頂子山水壩等地。

  哈爾濱市城鄉(xiang) 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園林所所長趙誌強告訴記者,哈爾濱濕地資源豐(feng) 富,現有濕地總麵積19.87萬(wan) 公頃。近年來,哈市形成了以鬆花江為(wei) 紐帶,南有“以哈東(dong) 沿江濕地和白魚泡為(wei) 主的濕地景觀”,

  北有“太陽島、阿勒錦、呼蘭(lan) 河口濕地沿線為(wei) 主的新區濕地生態景觀係統”的“項鏈式”濕地景觀布局。120公裏的沿江線上,鑲嵌著“一江、四段、十二景區”。瀕危動物東(dong) 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等珍稀鳥類也頻頻現身冰城。

  濕地之美,為(wei) 哈爾濱點亮了城市生態名片。2018年,哈爾濱被國際濕地組織評為(wei) 首屆“國際濕地城市”。2020年2月,哈東(dong) 沿江濕地保護區指定為(wei) 國際重要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良好的生態環境與(yu) 涼爽的氣候,讓“冰城夏都”的金字招牌享譽中外。據統計,2012年至2018年,哈爾濱夏季接待遊客人數從(cong) 2093.2萬(wan) 人次增加到3623.2萬(wan) 人次。2021年全年共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9188.6萬(wan) 人次,比上年增長17.3%。

  鋪就城市“綠肺”“花海”,讓城市更宜居

  在保護好城市自然生態的同時,作為(wei) 近千萬(wan) 級人口的城市,哈爾濱通過科學規劃林木、打造城區內(nei) 生態景觀,讓城市更宜居。2021年,城區新增公園(遊園)3處,改建開放式公園5個(ge) ,新植樹木9.7萬(wan) 株,新增綠地45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麵積16229公頃,比上年增加45公頃。

  “我每年都要看網上的最新攻略,總能發現不少新的花海。”市民李先生退休後經常帶家人在城區內(nei) 賞花、拍照。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杏花、濱水大道附近的波斯菊花海、群力外灘生態濕地公園內(nei) 向日葵花海、薰衣草莊園、多處公園的荷花湖……色彩繽紛的花海點綴著城市風景,也裝飾著人們(men) 的生活。

  為(wei) 了提升人居環境,打造宜居幸福之都,近年來,哈市在“三溝一河”兩(liang) 岸因地製宜辟建慢行係統,持續建設親(qin) 水綠色生態廊道。未來,馬家溝、信義(yi) 溝、阿什河沿線的濱水綠道,將架構起城市綠色生態網絡。這些親(qin) 水綠色生態廊道不僅(jin) 為(wei) 沿線百姓打造綠色休閑空間,也將成為(wei) 外地遊客認識冰城夏都的打卡地。

  不僅(jin) 建設城市生態美景,也要管好千萬(wan) 級人口的生活垃圾。2021年哈市全年機械化清掃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0%和100%。2022年,哈爾濱在9城區建立了“村收集、鎮轉運、區運輸、市處理”的農(nong) 村生活垃圾標準化收運體(ti) 係。實現9城區農(nong) 村生活垃圾從(cong) 收集、轉運,到無害化處理的閉環運行。

  10年來,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意識深植在哈爾濱的發展理念中。不斷改善的生態環境成為(wei) 哈爾濱“冰城夏都”“冰雪之城”的底蘊,更帶給生活在這座城市和前來休閑度假的人們(men) 宜居幸福的生活體(ti) 驗。(記者 李木雙)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