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教育經費實現“好鋼用在刀刃上”
2021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2.93萬(wan) 所,在校生2.91億(yi) 人;與(yu) 2012年相比,學校增加6300餘(yu) 所,在校生增加2800餘(yu) 萬(wan) 人。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9年,比2012年增加1.0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24.9%,比2012年提高10.3個(ge) 百分點。全國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超過2.18億(yi) ……
在9月27日教育部舉(ju) 行的發布會(hui) 上,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ya) 用數據展現了十年來我國教育麵貌發生的格局性變化。變化背後離不開的,是黨(dang) 和國家優(you) 先保障教育投入的巨大努力。那麽(me) ,教育投入如何實現“好鋼用在刀刃上”,如何保障教育普及水平提高、公平惠民、質量提升?教育部財務司司長郭鵬介紹了相關(guan) 情況。
從(cong) “窮國大教育”到“大國強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逐年加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教育投入何去何從(cong) ?郭鵬表示,盡管麵臨(lin) 一係列壓力,對教育的財政投入始終堅持逐年隻增不減。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十年累計支出33.5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9.4%,高於(yu) 同期GDP年均名義(yi) 增幅(8.9%)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幅(6.9%)。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達到4%,這是我國在2012年首次實現、又連續10年鞏固的一個(ge) 目標。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中央和地方各級黨(dang) 委政府共同努力下,在財政、發展改革、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等各部門大力支持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例連續10年保持在4%以上。盡管這一比例不同年份有高有低,但始終沒有低於(yu) 4%。”郭鵬介紹。
“當然,與(yu) 世界平均4.3%和OECD(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國家平均4.9%的水平相比,我們(men) 還有一定差距,但也要認識到,我國是在財政收入占GDP比例低於(yu) 世界平均水平的情況下,達到了世界平均的財政教育投入水平,是用世界平均水平的財政教育投入強度,支撐著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ti) 係。”郭鵬分析,根據國際經驗數據,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例的高低,與(yu) 財政收入占GDP比例直接相關(guan) 。一般來說,當一國財政收入占GDP比例在30%~40%時,這一比例才有可能達到4%以上。“我國財政收入占GDP比例長期低於(yu) 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首次實現4%目標時還不到30%。特別是‘十三五’時期,我國財政收入占GDP比例不升反降。在這種背景下,我們(men) 能夠連續十年保住4%這一底線,用李克強總理的話說,‘這是很不容易的’。”
保“4%”更大的意義(yi) 在於(yu) 帶動教育投入基數持續增加。據悉,經過十年的努力,教育投入基數的基本格局是:總投入超過5萬(wan) 億(yi) 元,接近6萬(wan) 億(yi) 元;財政性超過4萬(wan) 億(yi) 元,接近5萬(wan) 億(yi) 元;一般公共預算超過3萬(wan) 億(yi) 元,接近4萬(wan) 億(yi) 元;非財政性超過1萬(wan) 億(yi) 元。相比2012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一般公共預算、非財政性教育經費都實現了翻番。
教育“家底”厚實,受惠的是每個(ge) “家庭成員”。據悉,在教育經費投入總量實現翻番的同時,生均經費水平同樣實現曆史性跨越,生均財政保障水平大幅提高。2021年全國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幼兒(er) 園9506元、普通小學12381元、普通初中17772元、普通高中18809元、中職學校17095元、普通高等學校22586元,分別是2011年的3.3倍、2.2倍、2.4倍、2.5倍、2.1倍、1.5倍。
“過去,我們(men) 通常用‘窮國辦大教育’來形容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教育投入狀況。這十年,隨著4%目標的實現和鞏固,財政教育投入每年4萬(wan) 多億(yi) 元,比2011年翻了一番,是1978年的近500倍。可以說,我國已經邁入了‘大國辦強教育’的曆史階段。”郭鵬分析。
保基本、補短板的同時促公平、提質量
教育投入如源頭活水,那麽(me) ,從(cong) 何處引流,才能“源遠流長”?郭鵬介紹,十年來,以政府投入為(wei) 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ti) 製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完善。
郭鵬表示,隨著我國小康社會(hui) 的全麵建成,教育的“家底”也是一個(ge) 小康的“家底”。這個(ge) “家底”,概括起來是“三個(ge) 80%”。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中,80%來自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政府投入是教育經費的第一大來源渠道;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中,80%來自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教育成為(wei) 一般公共預算的第一大支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中,80%來自地方,地方政府是教育支出的第一大主體(ti) 。
教育投入結構優(you) 化,更大的意義(yi) 在於(yu) 使用結構改變帶來的效益增加。郭鵬表示,教育經費特別是財政性教育經費的使用,始終堅持“保基本、補短板、促公平、提質量”原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新增財政教育資金更多向薄弱環節、貧困地區傾(qing) 斜,著力解決(jue) 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各級教育中,一半以上用於(yu) 義(yi) 務教育;各項支出中,一半以上用於(yu) 教師工資待遇;各個(ge) 地區間,一半以上用於(yu) 中西部地區。
優(you) 化結構首先體(ti) 現在學段的傾(qing) 斜。郭鵬表示,一是把義(yi) 務教育作為(wei) “重中之重”優(you) 先保障。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中用於(yu) 義(yi) 務教育的經費,2021年達2.3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8.9%;十年來,占比始終保持在一半以上,在各級教育中比重最大,有力推動了城鄉(xiang) 義(yi) 務教育從(cong) 基本均衡邁入優(you) 質均衡發展階段。二是把學前教育作為(wei) “短中之短”優(you) 先補齊。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用於(yu) 學前教育的經費,2021年達2700億(yi) 元,年均增長20.6%,在各級教育中增長最快;占比達5.9%,比2011年的2.2%提高了3.7個(ge) 百分點,有力推動了學前教育從(cong) 普及發展邁向普惠發展階段。
從(cong) 地區上講,教育投入把“三區三州”等原深度貧困地區作為(wei) “堅中之堅”優(you) 先支持,把“建檔立卡”等深度貧困學生作為(wei) “困中之困”優(you) 先資助。據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用於(yu) 中西部地區的經費占到50%以上,中央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資金用於(yu) 中西部地區的經費占到80%以上。特別是新增教育經費優(you) 先支持實施教育脫貧攻堅行動,原“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速達12.2%,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8個(ge) 百分點,有力助推了“發展教育脫貧一批”。
“十年來,學生資助政策和標準體(ti) 係不斷完善,實現了從(cong) 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有學段、所有公辦民辦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三個(ge) 全覆蓋’。全國學生資助金額累計超過2萬(wan) 億(yi) 元,年資助金額從(cong) 2012年的1322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2668億(yi) 元,翻了一番。各級教育階段的‘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得到優(you) 先資助,保證了不讓一個(ge) 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郭鵬表示。
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教育大計、教師為(wei) 本。十年來,教育經費支出重點還逐步從(cong) “投資於(yu) 物”轉向更多“投資於(yu) 人”。在確保學校正常運轉、設備購置、校舍建設、學生資助的同時,各地各校堅持把改善教師工資福利待遇作為(wei) 財政教育支出的本中之本優(you) 先保障,堅持把義(yi) 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作為(wei) 貫徹“不低於(yu) 公務員”法定要求的重中之重優(you) 先落實。在各項支出中,用於(yu) 教職工人員支出的占比最高,2021年達61.6%,比2011年提高12.9個(ge) 百分點,提高幅度最大;年均增長12.1%,顯著高於(yu) 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的平均增速。
郭鵬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優(you) 先發展教育事業(ye) 、優(you) 先保障教育投入的決(jue) 策部署,不斷完善教育投入同GDP同步增長機製,充分發揮教育投入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保發展、推改革、促公平、提質量政策導向作用,把教育優(you) 先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