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碧波蕩漾恢複勃勃生機
本報記者 王天淇
碧空如洗,青山蒼翠,蜿蜒的白河宛若穿城而過的玉帶,串起素有“燕山明珠”之稱的密雲(yun) 水庫和沿岸多處公園、綠地,繪就一幅藍綠交織的生態畫卷。
曾經泛濫成災
“清嘉慶六年洪水,六月初二日,密雲(yun) 縣城西白河盛漲,水勢洶湧,西岸龍神廟正殿及廂房共20餘(yu) 間均被水衝(chong) 沒……”密雲(yun) 水庫展覽館裏,講解員郭高緣指著被淹的民房模型,為(wei) 參觀者講述著白河的曆史。“95後”郭高緣是土生土長的密雲(yun) 人,成為(wei) 水庫展覽館的講解員後,為(wei) 了詳細了解密雲(yun) 水庫上遊潮河、白河以及下遊潮白河的曆史發展情況,她曾查閱過很多曆史資料。但每每看到明清史書(shu) 上記載的白河泛濫的淒慘場景,小郭都很難和現在家門口的白河聯想到一起。
據史料記載,白河是海河水係支流潮白河的上源西支,發源於(yu) 河北,因“兩(liang) 岸沙白,寸草不生”而得名;又因河性悍、遷徙無常,也被俗稱為(wei) “自在河”。曆史上,白河常常泛濫成災,兩(liang) 岸百姓飽受其苦。
為(wei) 城區解決(jue) 缺水之苦
新中國成立後,為(wei) 了解決(jue) 水患和華北人民的吃水問題,1958年6月,黨(dang) 中央、國務院作出修建密雲(yun) 水庫的決(jue) 定。1960年9月1日,密雲(yun) 水庫勝利竣工,實現一年攔洪、兩(liang) 年建成的水利奇跡。
密雲(yun) 水庫的落成讓沿河兩(liang) 岸人民得以免受洪澇之苦,變水害為(wei) 水利,基本解決(jue) 了困擾北京城區多年的缺水之苦。但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城市迅速發展和連年幹旱,白河的水漸漸少了。
“河裏基本上沒什麽(me) 水,隻能看到河床的大石頭。”郭高緣還記得,那個(ge) 時候,過年放煙花,大家甚至能站在河道裏等著看,“因為(wei) 沒水,河道有足夠的地方給人站著。”
成為(wei) 市民休閑好去處
近幾年,白河水位漸漸回升,尤其是去年的豐(feng) 沛降水,更讓白河再現碧波蕩漾,恢複了勃勃生機。去年春天開始,密雲(yun) 水庫還經由白河向下遊潮白河生態補水,累計超過15億(yi) 立方米。
如今,站在白河上遊的大關(guan) 橋上遠眺,夾岸山峰連綿不絕,從(cong) 山中流出的清冽河水帶著活力,仿佛一下解了束縛般,衝(chong) 出一條寬闊的河道,匯入密雲(yun) 水庫。水鳥悠然地劃過水麵,為(wei) 這幅山水畫卷增添了幾分活力。白河下遊,穿密雲(yun) 城區而過,沿途有白河城市森林公園、白河公園、白河郊野公園、密虹公園等多處公園、綠地、亭廊綠蔭相伴,健身步道與(yu) 林水相依,不僅(jin) 豐(feng) 富了城市景觀,更成為(wei) 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除了來水量增加,白河的水質也越來越好。為(wei) 了確保白河水入庫清澈,密雲(yun) 水庫管理處水環境管理科的工作人員會(hui) 定期對白河上遊以及入河支流開展巡河檢查。“養(yang) 殖、排汙、傾(qing) 倒垃圾的,都有可能對水質造成影響,是我們(men) 巡查時要重點關(guan) 注的。”密雲(yun) 水庫管理處水環境管理科工作人員段炳玉說,此外,對河麵出現的漂浮物等,也會(hui) 及時打撈處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