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青少年結伴參觀北大紅樓 聆聽生動一課

發布時間:2022-10-18 18:40: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訊(記者 牛偉(wei) 坤)國慶假期,依托北大紅樓而建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迎來參觀熱潮。假期前兩(liang) 日眾(zhong) 多的參觀者中,不乏青少年的身影,他們(men) 或與(yu) 家長同行,或相約結伴前來。在這棟百年建築裏,年輕學子踏著先驅者的足跡,感受百年來的追求與(yu) 夢想,聆聽了一節生動的愛國主義(yi) 教育課。

  展廳中,“光輝偉(wei) 業(ye) 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覽正在展出。一個(ge) 由十幾個(ge) 家庭組成的參觀團格外引人注意:係著紅領巾的孩子們(men) 手裏捧著筆記本、耳朵裏塞著耳機,穿梭在大大小小的展室裏,認真聽著講解,與(yu) 曆史對話。“這裏是圖書(shu) 館的登錄室,主要承擔對新到書(shu) 刊的登記、統計、蓋章和貼卡等工作,李大釗在北大圖書(shu) 館主持工作期間,引進了很多進步的文獻,就是在這裏登錄入藏。”樂(le) 樂(le) 的媽媽說,希望孩子能身臨(lin) 其境地走近那段曆史,了解自己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家長們(men) 欣慰的是,很多孩子在參觀過程中主動拿起了筆記本,“這也是寫(xie) 日記的絕佳素材。”

  不少大學生也趁著假期來到展廳裏“充電”。站在《南陳北李 相約建黨(dang) 》的油畫前,北京理工大學大一學生郭宇辰的內(nei) 心久久不能平靜。郭宇辰在校學習(xi) 的是信息科學技術,也是曆史愛好者。“這個(ge) 展覽對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一種滋養(yang) 。”在《五四前夜》微縮景觀前,北京大學中文係2022級博士研究生石子萱深受觸動。“作為(wei) 一名北大的學生,看完展覽之後,我對自己身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了更深的認識。”展覽呈現的很多重要刊物的原件也讓石子萱驚喜不已。“我們(men) 專(zhuan) 業(ye) 的發展和五四運動息息相關(guan) ,這次參觀對我來說,也是非常好的專(zhuan) 業(ye) 學習(xi) 機會(hui) 。”

  “出研究室入監獄 南方兼有北方強”。“搬”到3樓展廳裏的“亢慕義(yi) 齋”吸引了不少觀眾(zhong) 。寬大的桌子上,四盞老式台燈整齊擺放,筆墨紙硯一應俱全。一百多年前,李大釗和馬克思學說研究會(hui) 的其他成員們(men) 就是在這裏定期舉(ju) 行討論會(hui) 、演講會(hui) ,組織閱讀馬克思主義(yi) 書(shu) 籍。國慶假期,帶學生前來進行入學教育的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e) 學院思政課教師倪誌勇,在此收獲了備課的靈感和素材。“身臨(lin) 其境的探訪讓書(shu) 本上的知識鮮活起來,這次參觀經曆激勵我要不斷學習(xi) ,不斷充實自己。”上完一節行走的思政課,該校航空工程學院學生樊德晗充滿力量,革命先烈在救國道路的探索和勇氣讓他敬佩不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要努力學習(xi) 專(zhuan) 業(ye) 知識,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圖書(shu) 館主任室、文科學長室、第二閱覽室、大教室幾處複原舊址是人氣兒(er) 最旺的地方。大教室裏,暗紅的地板、古樸的座椅,讓觀眾(zhong) 瞬間穿越時空隧道,回到百年前最受歡迎的課堂。“李大釗在講台上為(wei) 學生講授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課程,在教育部任職的魯迅被蔡元培聘為(wei) 北京大學講師,在此授課。”市民劉女士一邊參觀一邊在手機上搜索著更多的介紹,“真理點亮了年輕人的夢想,也點亮了未來。”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