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擼起袖子加油幹 風雨無阻向前行

發布時間:2022-10-18 18:5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講身邊變化,談奮鬥曆程,話使命擔當。

  10月16日上午,在黨(dang) 的二十大開幕前,15位來自黨(dang) 的建設、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教育醫療、文化體(ti) 育等不同領域的黨(dang) 代表走上“黨(dang) 代表通道”,接受國內(nei) 外媒體(ti) 的采訪。他們(men) 樸實無華卻自信滿滿的話語,充分展現了黨(dang) 代表的風采,彰顯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開放自信、風華正茂。

  身為(wei) 黨(dang) 員 無比驕傲

  “現在我的三位戰友正在浩瀚的太空‘出差’。每次在太空聽聞黨(dang) 和國家的大事、喜事,對航天員來說都是最強大的精神激勵。”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王亞(ya) 平代表說。去年10月16日,王亞(ya) 平和戰友出征太空,一年後的今天站在“黨(dang) 代表通道”上,王亞(ya) 平說:“懷著同樣激動的心情,即將參加黨(dang) 代會(hui) ,感到無比光榮,充滿期待。”

  王亞(ya) 平於(yu) 2013年首次飛天,近十年來,她親(qin) 身經曆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e) 捷報頻傳(chuan) 、勇攀高峰,中國載人航天有了更廣闊的飛行平台、更長的飛行時間,有了自己的空間站。

  王亞(ya) 平說,現在,我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已經開始,中國空間站也將全麵建成。“我們(men) 始終準備出征,用實際行動書(shu) 寫(xie) 對黨(dang) 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我們(men) 在搶險救災的現場留下了奮鬥的足跡,書(shu) 寫(xie) 了無悔的青春。”甘肅藍天救援隊隊長於(yu) 若飛代表說。這些年,甘肅藍天救援隊從(cong) 剛開始的3個(ge) 人發展到現在的上千人,參與(yu) 國內(nei) 外救援行動900多次;救援隊參加了四川雅安地震、尼泊爾地震等國內(nei) 外救援行動。

  新時代年輕人應該有什麽(me) 樣的責任和擔當?於(yu) 若飛動情地講起了自己的一次經曆:地震救援現場,餘(yu) 震不斷,“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必須站出來救人”。當他完成任務,從(cong) 廢墟裏爬出來時,周圍的人都鼓起掌來。“黨(dang) 員的責任就是即使麵臨(lin) 生命危險也要勇敢無懼,衝(chong) 鋒在前。”現在,看見越來越多的青年誌願者加入公益救援,於(yu) 若飛十分欣慰,“新時代的青年更應該有這樣的理想信念,去承擔時代賦予我們(men) 的責任和使命。”

  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已經奮進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黨(dang) 用偉(wei) 大奮鬥創造了百年偉(wei) 業(ye) ,也一定能用新的偉(wei) 大奮鬥創造新的偉(wei) 業(ye) 。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謝春濤代表說,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未來5年以至更長時間的發展作出規劃和部署,一定會(hui) 對中國未來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引領、推動作用,一定能夠使中國式現代化更穩、更快、更好地推進,“黨(dang) 的二十大一定會(hui) 成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中的重要裏程碑”。

  攻堅克難 開拓進取

  “我將繼續紮根苗寨,更加努力讓苗山更美、苗寨更富,苗家人更幸福。”在“黨(dang) 代表通道”采訪活動中,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江門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楊寧代表說。

  去年,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楊寧頒發了獎章。她倍感振奮,深受鼓舞。

  江門村曾是深山裏的貧困村,條件非常艱苦。2010年,楊寧大學畢業(ye) 後回到家鄉(xiang) ,成為(wei) 一名大學生村官。幫村民賣竹子,帶村民種辣椒、種葛根……2017年,她帶領村民種起高山特色稻米,那一年迎來大豐(feng) 收。2020年,贏得村民信任的楊寧當選為(wei) 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

  雲(yun) 南農(nong) 業(ye) 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代表是著名的“農(nong) 民院士”,他的另一身份是中國工程院在雲(yun) 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駐村科技特派員。

  2015年,朱有勇60歲,他毅然奔赴脫貧攻堅一線,幫助農(nong) 民用冬閑田種上冬季馬鈴薯,還推廣林下中藥材,開辦農(nong) 民技能培訓班。如今,在科技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過程中,他又有了一些新的實踐——水稻上山。“我們(men) 成功研發了水稻旱地種植新技術,實現水稻上山、旱地種植,解決(jue) 了口糧生產(chan) 的難題。”朱有勇說。

  “許多人通過種菌草、種菇,擺脫了貧困,改變了命運。”福建農(nong) 林大學研究員、國家菌草工程技術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代表說,菌草援外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在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東(dong) 高地省,林占熺因地製宜、因陋就簡,把技術本土化、簡便化,讓村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hui) 、一做就成。

  林占熺自豪地說,2017年,菌草技術被“中國—聯合國和平與(yu) 發展基金”列為(wei) 重點項目,正在為(wei) 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國家強盛 人民幸福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人民軍(jun) 隊體(ti) 製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麵貌一新。今天的人民軍(jun) 隊正向著世界一流軍(jun) 隊的目標加速邁進。

  作為(wei) 一名基層官兵,陸軍(jun) 第71集團軍(jun) 某旅連長孫金龍代表對此有很直觀的感受——十年來,官兵鐵心向黨(dang) 的信念更加堅定,備戰打仗的行動更加堅決(jue) ,轉型向強的步伐更加堅實;傳(chuan) 統的步兵連改為(wei) 合成營體(ti) 製下的裝甲步兵連,作戰協同更靈活,實戰能力更強。

  “麵對未來的戰場、麵對使命任務,作為(wei) 新時代革命軍(jun) 人,我們(men) 有信心、有決(jue) 心、有能力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勁對手。”孫金龍話語鏗鏘、眼神堅毅。

  中國男子短道速滑隊運動員武大靖代表身著北京冬奧會(hui) 領獎服步入人民大會(hui) 堂。說起身邊的變化,武大靖坦言,“十年前我們(men) 的冰場還很少,就連我們(men) 專(zhuan) 業(ye) 運動員訓練,可能還得排隊到後半夜。現在,全國室內(nei) 冰場已經達到了1400多塊,全國有3億(yi) 多人參與(yu) 到冰雪運動中。”

  如今,即便在氣候炎熱的南方城市,也會(hui) 有冰雪愛好者在冰場上起舞、在雪場上馳騁。武大靖期待有更多人加入冰雪運動,“未來我國將會(hui) 湧現出更多、更優(you) 秀的冰雪人才。”

  十年來,可喜的變化也發生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族群眾(zhong) 身邊。喀什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校長祖力亞(ya) 提·司馬義(yi) 代表說,“十年來,新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多,創曆史新高。新疆各族群眾(zhong) 平等地享有安全、穩定、發展和進步的幸福生活。”


  《 人民日報 》( 2022年10月17日 12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