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 繪就美麗山西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2-10-22 10:16:00來源: 山西日報

  從(cong) 巍巍太行到連綿呂梁,春日的兩(liang) 山蓊鬱蔭翳;從(cong) 汾水源頭到桑幹河畔,夏日的七河清波暢流;從(cong) 青青翹果到橙紅沙棘,秋日的林間綠富雙贏;從(cong) 天鵝起舞到黑鸛翩飛,冬日的濕地靈動多姿。如今,三晉大地處處皆景、時時如畫。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定不移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以“兩(liang) 山七河一流域”為(wei) 主戰場,深度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精準謀劃,科學施策,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把握減汙降碳總要求,提升生態係統碳匯能力,加快綠色發展步伐,全麵開啟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新征程。

  凝聚合力保護治理 綠色版圖日漸遼闊

  十年來,我省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圍繞“兩(liang) 山七河一流域”,打造“三屏四群五區”國土三化體(ti) 係,堅持“增綠、提質、防災、創新”四位一體(ti) ,加強林草生態建設和資源保護,全力構建生態大動脈,形成厚實舒美的綠色屏障。

  “這批魚鱗坑合格。”10月21日,在偏關(guan) 縣黃河沿線生態修複治理工程關(guan) 河口段造林現場,縣林草事務中心技術員張明厚和同事奔忙著。腳下的黃河清波粼粼,遠處今春新栽的紅葉李、杏樹與(yu) 楊樹等秋色絢爛。偏關(guan) 縣屬全省生態極度脆弱區和黃河流域北部生態修複重點區,10月5日開工的這一工程是偏關(guan) 今年實施的重點工程。一直以來,偏關(guan) 縣堅持因地製宜科學綠化,采用魚鱗坑細致整地為(wei) 主的困難立地抗旱造林技術,選用鄉(xiang) 土樹種,采取喬(qiao) 灌花草結合、針闊樹種混交等模式,實施通道、景點綠化。這個(ge) 季節,偏關(guan) 黃河沿線處處美如畫。

  十年來,我省國土綠化麵積持續擴大。2013年—2021年,全省累計完成營造林4164.76萬(wan) 畝(mu) 、義(yi) 務植樹4.7億(yi) 株,森林覆蓋率達23.57%;完成防沙治沙任務869.1萬(wan) 畝(mu) ,防沙治沙工作始終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同時,我省加強草地資源監測,實施亞(ya) 高山草甸保護修複、退化草地改良等生態修複工程,並在全國首次由省政府辦公廳出台《山西省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指導方案》,全省草原生態功能逐步提升,2020年底全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73%,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

  十年來,我省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能力顯著提高。堅決(jue) 貫徹“四水四定”,在全國率先推動頒布《山西省節約用水條例》,實施水源置換和泉域保護工程,有效遏製地下水超采趨勢。“七河”“五湖”水生態治理項目列入國家重大水利工程,永定河市場化治理模式成為(wei) 全國典型。統籌推進“五水綜改”,通過大力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淤地壩及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水土保持重點項目,黃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顯著增強。

  十年來,我省堅持汙染減排與(yu) 生態擴容同步發力,遏製“兩(liang) 高”項目盲目發展,加強能耗“雙控”管理,生態環境成為(wei) 全省變化最大、成效最明顯的領域之一。截至2022年10月11日,我省PM2.5平均濃度已降至35微克/立方米,為(wei) 2013年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和世衛組織第一階段目標值。同時,將生態保護修複與(yu) 資源節約集約相銜接,創新露天煤礦準入、臨(lin) 時用地還地等長效機製,製定全省綠色礦山建設評價(jia) 指標,150座礦山達綠色礦山標準,位居全國前列。

  生態係統穩定多樣 綠色家園和諧共生

  清晨,薛公嶺省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監測室監測員王凱像往常一樣收集紅外監測相機數據。“看,今天又有金錢豹和原麝出現啦!這幾年,越來越多的赤狐、豹貓、黃喉貂、褐馬雞、雀鷹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在咱保護區活動。”王凱邊翻看數據邊和同事們(men) 分享驚喜。

  生態環境保護需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我省以生態省建設為(wei) 抓手,實施依法保護、係統保護、重點保護,著力築牢生態保護根基。頒布永久性生態公益林保護條例、禁止野外用火決(jue) 定等一係列法規,推動2100多萬(wan) 畝(mu) 天然林得到休養(yang) 生息,5800多萬(wan) 畝(mu) 永久性公益林得到立法保護;出台《汾河流域生態修複規劃(2015—2030年)》,成為(wei) 國內(nei) 首個(ge) 全流域生態修複的省份。2020年6月,汾河流域國考斷麵全麵退出劣Ⅴ類,2021年全部提升到Ⅳ類水質以上,2022年上半年Ⅲ類及以上斷麵比例達52.4%,穩定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

  綿綿用力,久久為(wei) 功。我省科學劃定管護網格實現山水“長治”,3.38萬(wan) 名林長、17675名河湖長覆蓋全省所有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林長+”“河湖長+”的模式形成強大保護合力。同時,我省優(you) 化生態空間和保護格局,建設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以旗艦物種及珍稀瀕危物種為(wei) 重點強化棲息地和原生境修複,提升生態保護成效。88%的野生動物種群和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護,華北豹數量明顯增加,為(wei) 全國最多的省份;30餘(yu) 種植物、17種鳥類在我省有了新分布和新紀錄,珍稀瀕危物種分布區域不斷擴大,種群數量穩步增長,生物多樣性得到恢複發展。

  與(yu) 此同時,堅持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yang) 生息。出台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完善濕地分級管理體(ti) 係和保護修複保障機製,啟動省級濕地生態效益補償(chang) 試點和退耕還濕試點,“七河一流域”及“五湖”重要生態功能區一批濕地自然保護地初見成效,東(dong) 方白鸛現身我省濕地。

  秋日的汾河四期景區,碧波藍天、鳥集鱗萃,山、水、林、河相互依偎,相映成趣。汾河四期工程對恢複汾河太原城區段濕地生態係統有積極作用,不僅(jin) 調節了徑流、改善了水質,也進一步豐(feng) 富了生物多樣性。

  探索轉化產(chan) 業(ye) 增值 綠色發展動力十足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多渠道創造生態產(chan) 品,多角度探索生態經濟轉化模式,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ti) 係,堅持綠富同興(xing) ,發展林草產(chan) 業(ye) ,在保護生態前提下逐步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互促共榮。2012年—2021年,全省林草產(chan) 值由311億(yi) 元提高到600多億(yi) 元。

  “在坡地上種的連翹,不僅(jin) 使村莊變綠變美了,還成了村裏的聚寶盆。今年我家10畝(mu) 連翹賣了11萬(wan) 元。要是3月份來這兒(er) ,連翹花開,滿坡金黃,美著呢。”說起種連翹的好處,翼城縣南梁鎮南北坡村村民任海林讚不絕口。

  近年來,翼城縣南梁鎮堅決(jue) 打好生態治理、生態建設、生態產(chan) 業(ye) “組合拳”,大力發展連翹產(chan) 業(ye) ,以翔山周邊九個(ge) 丘陵山區村、重點村為(wei) 核心,打造雙萬(wan) 畝(mu) 連翹基地,形成“七坡兩(liang) 嶺十五道梁”近40平方公裏連翹自然景觀。連翹產(chan) 業(ye) 成為(wei) 當地脫貧致富的主導產(chan) 業(ye) 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的支柱產(chan) 業(ye) 。

  十年來,我省完成重點鄉(xiang) 村園林綠化2000個(ge) ,實施森林鄉(xiang) 村建設887個(ge) ,36個(ge) 村獲評“全國生態文化村”,255個(ge) 行政村獲得國家森林鄉(xiang) 村認定,城鄉(xiang) 綠化麵貌整體(ti) 改善。綠色生態形成的深厚底蘊大大促進了當地旅遊產(chan) 業(ye) 的發展。

  靈丘縣下車河村挖掘山水林田河巨大潛力,治理改造荒山、荒地、荒坡、荒灘,采取“村莊改造+有機農(nong) 業(ye) +生態旅遊”的模式,發展有機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如今,下車河村已蛻變成集農(nong) 業(ye) 生態旅遊、有機種養(yang) 基地、特色餐飲住宿等為(wei) 一體(ti) 的宜居、宜業(ye) 、宜遊、幸福的山水特色村。2019年起,村裏接待遊客數量每年超8萬(wan) 人次,盈利25萬(wan) 餘(yu) 元。“以前村裏一年也難見一個(ge) 外來客,現在環境好了,外國人也來參觀了。靠著土地流轉、務工、旅遊服務、公司分紅的收入,村裏年人均收入2.25萬(wan) 元,綠水青山真正成了咱的金山銀山。”10月16日,坐在電視機前收看黨(dang) 的二十大開幕盛況的村民王金文說起村裏的變化滿臉自豪。

  全鏈條產(chan) 業(ye) 增值效益不斷顯現,綠水青山的經濟優(you) 勢高效發揮。我省堅持“在一個(ge) 戰場打贏兩(liang) 場戰役”,啟動實施林業(ye) 生態扶貧PPP項目,創新投融資模式,2021年五大項目聯動惠及55.96萬(wan) 群眾(zhong) 增收12億(yi) 元。探索森林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發展新路徑,全省國家級森林康養(yang) 試點達98家,森林旅遊人數2200萬(wan) 人次;9月20日,2022(陽城)·首屆山西森林旅遊節開幕,現場簽約項目總投資額達190.31億(yi) 元。率先對2017年—2020年生態扶貧項目營造符合開發條件的生態林進行碳匯項目開發,探索形成資源型省份全省域森林碳匯開發機製,充分釋放森林資源的經濟價(jia) 值;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完成達峰目標等核心指標測算,發揮碳市場機製減排作用,首批組織107家發電企業(ye) 參與(yu)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

  新征程,新目標。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新的藍圖已經繪就,山西也必將建設得更綠更美。(記者張麗(li) 媛)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