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創業投資發展規模逐年擴大,年均增長35%
人民網濟南10月25日電 (喬(qiao) 姝)25日下午,山東(dong) 省政府新聞辦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解讀《山東(dong) 省推動創業(ye) 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以下簡稱《若幹措施》),並回答記者提問。
近年來山東(dong) 省創業(ye) 投資發展的整體(ti) 情況如何?山東(dong)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棟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王棟表示,近年來,山東(dong) 省創業(ye) 投資發展規模逐年擴大,投資山東(dong) 的創業(ye) 投資金額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長,注冊(ce) 在山東(dong) 的創投基金備案基金數量、基金管理規模、投資案例數等主要指標穩居全國前列,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發展環境逐步優(you) 化。
一是創業(ye) 投資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全省上下深入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壯大“十強”產(chan) 業(ye) ,綜合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成為(wei) 我國北方重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聚地。截至目前,全省“四新”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4年提高10個(ge) 百分點,達到31.9%,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產(chan) 值比重達到46.8%,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43%。培育省級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25個(ge) ,入選國家級戰略性產(chan) 業(ye) 集群7個(ge) 、數量居全國首位。山東(dong) 擁有規模以上製造業(ye) 企業(ye) 3.16萬(wan) 戶,全國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362家,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5777家,小巨人企業(ye) 757家,數量居全國第三位;累計培育國家級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145家,省級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788家,數量居全國第二位;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高新技術企業(ye) 、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總數分別達到200家、2.3萬(wan) 家、3.2萬(wan) 家,逐漸成為(wei) 創業(ye) 投資的“豐(feng) 沛資源”“科技富礦”和資本市場“價(jia) 值窪地”。山東(dong) 成長出一批備受市場青睞的創業(ye) 公司,並越來越受到投資界關(guan) 注。
二是創業(ye) 投資規模快速擴大。從(cong) 投資山東(dong) 省的創投基金投資額看,截至2022年上半年,投資山東(dong) 省的創投基金累計投資額530.6億(yi) 元,同比增長40.7%,是2020年的1.6倍。從(cong) 在山東(dong) 省注冊(ce) 的創投基金看,山東(dong) 省在中基協備案的創投基金1530隻、募資規模1409.2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98%和72%,是2020年的4.4倍和3.2倍,創投基金的支數和規模在全國的比重同比分別提高3.1個(ge) 和1.2個(ge) 百分點。魯信創投等一批國有創投公司和源創投資等一批民營創投企業(ye) 不斷發展壯大,濟南和青島依托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和全國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逐漸成為(wei) 全球新興(xing) 的創投風投中心。
三是投資行業(ye) 區域日趨多元化。“十三五”初,山東(dong) 省創投基金投資案例主要集中在半導體(ti) 及電子設備、機械製造、生物技術、醫療健康三個(ge) 行業(ye) ,到2021年底,山東(dong) 省創投基金涉足行業(ye) 已達26個(ge) ,其中新材料、環保工程、先進製造業(ye) 、金融保險業(ye) 、網絡產(chan) 業(ye) 等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成為(wei) 新的投資熱點。創投項目持股比例和投資階段呈多樣性,2021年,山東(dong) 創投基金投資於(yu) 種子期、初創期、成熟期、擴張期的占比分別為(wei) 24%、16.4%、15.4%和44.2%。
四是創業(ye) 投資發展環境不斷優(you) 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創業(ye) 投資發展,先後出台了《山東(dong) 省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促進創業(ye) 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關(guan) 於(yu) 推進科技型企業(ye) 科創板上市的若幹措施》等,各市也紛紛出台了含金量高的獎補支持政策,積極為(wei) 創業(ye) 投資發展培育成長的沃土、營造良好的環境,多措並舉(ju) 為(wei) 創業(ye) 投資項目落地提供全方位便利服務。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