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非凡十年|鹽城高新區:發力智能終端產業 打造蘇北雙創高地

發布時間:2022-10-28 15:14: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秋高氣爽,馬正南背著雙肩包,騎行在鹽城高新區的非機動車道上。他是鹽城超算中心的負責人,此行目的地是當地老牌企業(ye) 東(dong) 九重工。

  在東(dong) 九重工對接完模型優(you) 化的相關(guan) 需求後,馬正南將數據結果反饋給對方。作為(wei) 中科院計算所在鹽城設立的“信息高鐵第一站”,鹽城超算中心與(yu) 東(dong) 九重工之間的距離,騎行僅(jin) 需十幾分鍾。

  集聚高新資源為(wei) 區域經濟賦能,是鹽城高新區打造雙創高地的一個(ge) 縮影。十年間,鹽城高新區實現了平台建設質的飛躍,2012年創成省級高新區,2015年升格為(wei) 國家級高新區。2020年,鹽城高新區獲列鹽城市第一個(ge) 、也是蘇北唯一一個(ge) 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2022年,在全國雙創示範基地考核評估中獲得優(you) 秀等次。十年來,鹽城高新區堅持確立智能終端產(chan) 業(ye) 首位度,先進製造業(ye) 快速崛起,現代服務業(ye) 蓬勃發展,形成百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

  發力智能終端 形成集群發展

  像馬正南一樣,拎著筆記本上門為(wei) 當地企業(ye) 提供算力服務,已成為(wei) 鹽城超算中心人員的工作常態。

  據了解,鹽城超算中心今年7月成立,致力於(yu) 服務當地的高新技術企業(ye) 。如此布局的背後是鹽城高新區對智能製造、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力。2021年,鹽城高新區數字經濟總規模達220億(yi) 元,占GDP比重32%,年均增長30%以上。其中,工業(ye) 生產(chan) 設備數字化率、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均超過60%,建成省星級上雲(yun) 企業(ye) 248家。

  2015年,鹽城高新區剛剛升格為(wei) 國家級高新區,未來如何布局?鹽城高新區招商局辦公室主任丁廣治回憶,“當時邀請深圳城市規劃院幫助高新區做了新一輪的戰略規劃,基本確立了以智能終端、高端裝備、新能源作為(wei) 三大主導產(chan) 業(ye) 的發展方向。”

  到深圳的產(chan) 業(ye) 招商,也隨之緊鑼密鼓地展開。丁廣治介紹,當時從(cong) 深圳落戶鹽城高新區的企業(ye) 不少,“我們(men) 按照智能終端產(chan) 業(ye) 發展的定位,優(you) 先挑選在細分環節中具有爆發力的企業(ye) ,根據這些企業(ye) 的上下遊需求,盡可能在區域內(nei) 形成產(chan) 業(ye) 鏈。”

  三年兩(liang) 步走。從(cong) 2015年到2016年,鹽城高新區基本構建了智能終端的生產(chan) 鏈條,“每年都會(hui) 有二三十家企業(ye) 抱團落戶,到2017年東(dong) 山精密進駐,成為(wei) 了鹽城高新區科技產(chan) 業(ye) 上台階的標識。”丁廣治說。

  同時,新產(chan) 業(ye) 的進駐也給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帶來了危機感。作為(wei) 傳(chuan) 統鍋爐企業(ye) ,東(dong) 九重工是困境中創新轉型的代表。“我們(men) 之前主要做燒煤的小鍋爐,隨著環保要求逐步提高,我們(men) 的產(chan) 品麵臨(lin) 淘汰。”東(dong) 九重工工程部負責人顧陽生坦言,“不創新沒有出路,我們(men) 把精力投入到研發當中,最後獲得了正向的反饋,研發的燒結機餘(yu) 熱鍋爐獲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市場占有率60%,獲評省科技小巨人企業(ye) 。”研發之前,企業(ye) 的年產(chan) 值隻有1000多萬(wan) 元,今年前三季度的合同量就已經超1.7億(yi) 元。

  厚植人才沃土 打造雙創高地

  “招商、科技、規劃等部門的人有時候比我們(men) 更了解自己。”談及平日接觸的政府工作人員,江蘇吉能達環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徐中州讚不絕口。

  深入了解產(chan) 業(ye) ,就能切中企業(ye) 需求。當地豐(feng) 富的中端人才資源,成了很多企業(ye) 留在鹽城的重要原因。“我們(men) 2008年到的鹽城,和原來所處的上海相比,地偏人稀。但這裏有一個(ge) 優(you) 勢,鹽城工學院和其他配套的教育體(ti) 係能夠讓企業(ye) 擁有相對固定的技術人才。”江蘇漢印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文成對鹽城的中端人才規模很看好,“在大城市培養(yang) 一批固定的高級鉗工,成本可能要翻兩(liang) 番。”

  “在和企業(ye) 溝通過程中,我們(men) 發現很多企業(ye) 並不是特別關(guan) 心土地等政策,而是在意一個(ge) 員工能夠紮根企業(ye) 多久。”為(wei) 此,鹽城高新區專(zhuan) 門為(wei) 人才培養(yang) 製定了專(zhuan) 項補貼、企業(ye) 輪崗補貼,不但讓本土人才留在當地,也為(wei) 企業(ye) 縮減了人力開支。

  人才落腳,創新生根。鹽城高新區科技人才局副局長王中海介紹,鹽城高新區目前擁有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評價(jia) 入庫近千家、國家高企281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比達70.9%。獲批省示範智能車間(工廠)13家、省首台(套)重大裝備44個(ge) ,均列鹽城市第一。

  如今,走進鹽城高新區6平方公裏的核心區域,120多個(ge) 項目林立,多個(ge) 先後入選江蘇省重大項目。2021年,鹽城高新區開票銷售額突破200億(yi) 元,同比增長30%,占到鹽城全市的五分之一。今年1至7月,鹽城高新區已實現全口徑工業(ye) 開票銷售203.7億(yi) 元,預計全年完成340億(yi) 元,年均複合增長率22.3%。

  “農(nong) 田變城市,小路變大道,零散、落後的傳(chuan) 統加工變高端智能製造,生態、教育、醫療都在跟進,如今的高新區和十年前相比,可謂天翻地覆。”2012年來到鹽城高新區規劃建設局工作的戚俊,對這裏的變化有著深切的感受。

  “站在新的起點,鹽城高新區將堅決(jue) 貫徹落實省、市委部署,競逐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加速釋放創新活力,持續激發創業(ye) 熱情,奮力實現‘產(chan) 業(ye) 超千億(yi) 、挺進五十強’目標,全力打造長三角北翼創新創業(ye) 高地。”前不久,在2022年全國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活動周江蘇分會(hui) 場活動中,鹽城市副市長、鹽都區委書(shu) 記、高新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王娟如是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