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有溫度的文化 不一樣的精彩

發布時間:2022-10-31 17:0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十年來,我國覆蓋城鄉(xiang) 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不斷擴大和完善,文化產(chan) 品和活動極大豐(feng) 富,服務更優(you) 化、更便捷、更“對味”,人民群眾(zhong) 的文化獲得感不斷增強,生活更加美好。近日,本報記者走進北京、上海、成都、沈陽、杭州5座城市,邀請普通市民講述他們(men) 的故事,與(yu) 他們(men) 一同感受身邊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變化。

  來北京胡同開一場社區派對

  講述人:牛瑞雪(北京市朝陽門社區文化生活館負責人)

  2006年,我赴法國留學,在當地感受到社區公共文化福利帶給居民的影響,美好的事物與(yu) 藝術的氛圍在一種全民享受的狀態下展開。2011年底,抱著要將公共藝術帶給大眾(zhong) 的信念,我回國和一群誌同道合的小夥(huo) 伴創辦了北京ONE藝術周。

  北京ONE藝術周的目標是以公共藝術激活城市文化生活,為(wei) 此我們(men) 做了很多工作。2015年年底,在一次活動上,我圍繞創建新型文化空間、通過藝術這一驅動力助力社區建設、複興(xing) 鄰裏關(guan) 係等熱門話題做了一次演講。演講結束後,北京市東(dong) 城區朝陽門街道的負責人找到我,主動提出和他們(men) 一起攜手打造一個(ge) 公共文化升級的試驗田,將我們(men) 期望傳(chuan) 遞的理念在社區落地。

  這個(ge) 試驗田就是內(nei) 務部街27號院。當時走進去,第一感覺是院子太大、太舊,以我們(men) 的實力很難負擔這樣的整修改造。但是3個(ge) 月後,街道負責人再次帶著我走進院子的時候,這個(ge) 坐落在胡同裏的小院已經修葺一新。街道書(shu) 記和主任掏心窩子地跟我說,東(dong) 四南大街這一片在曆史上就是文化集中地,大家下了決(jue) 心,一定要用文化帶動這個(ge) 地區的發展。就在那時,我看到了政府的付出和決(jue) 心,決(jue) 定紮根社區,為(wei) 公共文化、為(wei) 居民的福祉作出自己的貢獻。

  2016年9月10日,“朝陽門社區文化生活館”開張了,因為(wei) 27號的地址,大家也給這裏起了親(qin) 切的昵稱“27院兒(er) ”。起初並不順利,居民對我們(men) 組織的活動完全不買(mai) 賬,他們(men) 的文化活動還停留在廣場舞、棋牌室的階段,社區組織活動也處於(yu) “不給我東(dong) 西我不來”的境況,完全沒有文化中心和公共文化服務的概念。那時,我們(men) 迫切意識到,憑借一腔熱情和學術態度進入社區是不夠的,必須學會(hui) 如何融入。

  由此,我們(men) 開始了“藝術社區”的探索和“夥(huo) 伴”關(guan) 係的搭建。我們(men) 挨家挨戶走訪調研,和社區居委會(hui) 不斷溝通,統一認知,細分居民的多元文化需求,針對不同年齡人群喜好,設計不同內(nei) 容的供給。隨著“藝術社區”逐漸成型,我們(men) 將更多來自社會(hui) 力量的優(you) 質資源引入社區,將優(you) 質資源與(yu) 本土故事的挖掘相結合,輸出高質量的服務。

  近年來,我們(men) 為(wei) 朝陽門積累起了多元豐(feng) 富的本地品牌:有專(zhuan) 門以“老人”為(wei) 群像的藝術項目“老好使”,通過采訪老人的人生故事和采購經驗,開發了“老好使Zine”和“老好使SHOP”,深度探討老年人的社會(hui) 價(jia) 值;有集合了沙龍、展覽、工作坊、市集、音樂(le) 與(yu) 舞蹈的複古主題日活動“北平派對”,激活老年人與(yu) 年輕人輕鬆社交與(yu) 家園精神;有關(guan) 注老年人與(yu) 年輕人互動交流的公共藝術項目“當我像你一樣”,實現了本地故事向社會(hui) 影響力轉化的可能。此外,還有各領域專(zhuan) 家智庫交流的主題對話“朝陽門TALK”、文商旅探索項目“8小時掌櫃的計劃”、公眾(zhong) 議事能力培養(yang) 的“生活大爆炸”、關(guan) 照社區日常的“無廢社區空間站”“記憶交換站”等項目。成立至今,“27院兒(er) ”培育了400多個(ge) 文化創意項目,開展各類文化活動4000餘(yu) 場,服務人群超過14萬(wan) 人次。

  6年來,“27院兒(er) ”如一塊文化磁石,將天南海北的文化藝術吸引到胡同四合院裏,老人、年輕人、外國人、小朋友爭(zheng) 相成為(wei) 參與(yu) 者、培育者。年輕人重新回歸社區生活場景,本地居民的幸福感也在增長,整體(ti) 滿意度達95%。我們(men) 通過“藝術社區”的不斷實踐,探索出公共文化新型空間的可持續運營和高質量發展路徑。今後,我和我的團隊會(hui) 繼續深耕在這個(ge) 既洋溢著藝術氣息,更充滿人情味的文化藝術空間裏,像一粒種子紮進土壤,為(wei) 這片家園持續開出美麗(li) 的花兒(er) 。

  沈陽城市書(shu) 房的“漢字熱”

  講述人:英 子(沈陽漢字主題書(shu) 房負責人)

  今年夏天,在有著厚重文化積澱的遼寧省沈陽老北市,一家以漢字為(wei) 主題的城市書(shu) 房開業(ye) 了。

  漢字主題書(shu) 房是沈陽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百家城市書(shu) 房(書(shu) 屋)以來打造的又一文化惠民項目,也是全國第一家以漢字為(wei) 主題的書(shu) 房。書(shu) 房引進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讓你愛上中國字”,將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與(yu) 城市書(shu) 房結合在一起,為(wei) 公共文化服務注入豐(feng) 富的文化養(yang) 分,是城市書(shu) 房主題化、特色化、趣味化、體(ti) 驗化的創新嚐試,更是以文化人、以文化城的深耕設計。

  東(dong) 臨(lin) 實勝寺,西傍錫伯家廟,青磚黛瓦的漢字主題書(shu) 房建築麵積約1600平方米,分為(wei) 上下兩(liang) 層,根據書(shu) 房主題、閱讀需求、創設目的、建築結構等因素,設計了以經史子集分類的國學區、以圖書(shu) 舊藏為(wei) 主的主題區、以傳(chuan) 統兒(er) 童教育為(wei) 特色的蒙學區等,此外還有上書(shu) 房、南書(shu) 房、上房東(dong) 壁、南齋西園、可以上房揭瓦的讀書(shu) 廊等閱讀打卡點位。甲骨文及漢字演化的曆史具象化蘊藏在書(shu) 房的各個(ge) 角落,可謂處處有典,處處是故事。

  除了具備城市書(shu) 房功能,滿足大眾(zhong) 閱讀需求之外,漢字主題書(shu) 房還是麵向中小學生、文字和書(shu) 法愛好者、國際友人的漢字文化傳(chuan) 承傳(chuan) 播基地。來這裏的讀者和遊客可以通過講解員講解、電子設備演示、主題講座等方式,了解漢字的產(chan) 生、演變曆程。依托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的成果轉化,書(shu) 房還向大眾(zhong) 提供讀、聽、看、寫(xie) 、講、研、訓、動等特色服務,開展“每周一字”“每月一訓”“每季一講”等活動,每年主題活動不少於(yu) 60場次,讓讀者和遊客以趣味化的形式,加深對漢字文化的理解和記憶。

  近些年,隨著文化自信不斷增強,中國人更加重視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漢字是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ti) ,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價(jia) 值理念、思維方式,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標識,也是推動東(dong) 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橋梁。漢字主題書(shu) 房通過考試招募了400多名誌願講解員,他們(men) 中年齡最小的10歲,最大的66歲,在他們(men) 身上可以看到傳(chuan) 統文化的火種在一代代地傳(chuan) 遞。除了中國人,也經常有外國人帶著孩子來這裏看書(shu) ,感受中國文化,通過漢字,打開了了解中國的另一扇窗口。

  漢字主題書(shu) 房開業(ye) 以來,每天最多接待過讀者1500多人次,愛書(shu) 、讀書(shu) 、愛漢字、學漢字的熱潮在這裏湧動。僅(jin) 3個(ge) 多月,書(shu) 房便登上知名點評網站“沈陽書(shu) 店音像好評榜”的第一名。在眾(zhong) 多點評中,有一位讀者說,沒來漢字主題書(shu) 房之前,一直以為(wei) 這隻是一家充滿噱頭的書(shu) 房,來過後才發現並非如此,這裏讓他再次認識和愛上了中國的古老文字。這些評價(jia) ,讓我們(men) 獲得了繼續前進的信心與(yu) 動力。

  接下來,隨著圖書(shu) 的不斷添置更新,活動的持續開展,我們(men) 將爭(zheng) 取用3年的時間,把漢字主題書(shu) 房變成所有讀者查找、認知、解讀漢字的特色主題書(shu) 房,成為(wei) 引導全民閱讀、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的文化地標。

  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真是妙

  講述人:王 偉(wei) (上海市民藝術夜校學員)

  與(yu) 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結緣,純屬巧合。4年前,我在網上查詢文化展覽信息,無意中看到“市民藝術夜校”秋季課程的報名推文,覺得好奇點了進去,沒想到竟然發現了一塊“新大陸”。

  上海市民藝術夜校是上海市群眾(zhong) 藝術館創辦的文化藝術普及項目,采用延時開放、公益收費模式,在晚間時段為(wei) 18歲至55歲的中青年群體(ti) 提供藝術培訓課程。我是一名金融從(cong) 業(ye) 人員,平時雖然工作比較忙,但因為(wei) 喜愛文藝,一有時間就會(hui) 去聽聽音樂(le) 會(hui) ,看看展覽,也會(hui) 找機會(hui) 學一些感興(xing) 趣的藝術課程。在知道有這麽(me) 一個(ge) 地方,可以提供藝術培訓時,我毫不猶豫就報了名。

  我很喜歡花,選的第一門課便是花藝課,目前已經學了好幾年了。不同季節盛產(chan) 不同的鮮花,在花藝課上,老師會(hui) 根據節氣的變化選擇花材,解花語,說曆史,介紹花藝基礎知識以及不同花藝流派的特點,然後讓我們(men) 自己動手完成插花。有時候,我會(hui) 把自己的作品發到朋友圈,朋友們(men) 紛紛點讚,誇我的水平已經可以去開花店了!

  生活中,我熱愛傳(chuan) 統文化,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4年來,在上海市民藝術夜校,我學習(xi) 了花藝、茶道、香道、布藝、中式點心製作、朗誦等十餘(yu) 門課程,最近我又報名了盤扣製作課,再度“解鎖”了一項非遺新技能。通過這些課程,我學到了許多以前想學沒學的東(dong) 西,觸達更為(wei) 廣闊的傳(chuan) 統文化領域,結識了一群來自不同行業(ye) 、不同年齡層的誌趣相投的朋友,對藝術、對美、對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獲益良多。

  上海市民藝術夜校分春秋兩(liang) 季招生,每門課程12節,每周一節,時長3個(ge) 月,每堂課收費500元。與(yu) 市場上同類課程相比,雖然是公益收費,但卻是高品質。我接觸到的老師不僅(jin) 專(zhuan) 業(ye) 資質高,而且很多是行業(ye) 翹楚、非遺傳(chuan) 承人。現在,我每周保持三節課的節奏,下班後墊點小食,就驅車10公裏先去上課,樂(le) 此不疲,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這幾年,上海市民藝術夜校越辦越好,也越來越火。據統計,7年來,上海市民藝術夜校共開辦課程495期,參與(yu) 學員30282人。2021學年春季班開啟線上報名通道時,5大校區46門課程近1200個(ge) 名額,在5分鍾內(nei) 被搶報一空,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作為(wei) 一名比較“資深”的學員,我也明顯感受到夜校已經火出圈。今年,上海市政府將夜校列為(wei) 為(wei) 民辦實事項目,在政府支持下,夜校以上海市群眾(zhong) 藝術館為(wei) 總校,不斷“擴容”,實現16個(ge) 區全覆蓋,相信未來會(hui) 有更多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人,享受到這項優(you) 質公共文化服務。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唱一唱

  講述人:楊振華(成都市街頭藝人)

  春熙路、大悅城、太古裏、來福士熊貓廣場、九眼橋、東(dong) 郊記憶……近幾年,很多來成都的朋友注意到,不少熱門地標、繁華地段多了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那就是街頭藝人。

  街頭藝人作為(wei) 一種文化現象,在歐美許多大城市,如巴黎、倫(lun) 敦、羅馬、紐約等很普遍,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他們(men) 在街頭表演,不但可以展示自身的文藝特長、獲取相應的酬勞,同時為(wei) 市民欣賞藝術提供了另一種途徑。在國內(nei) ,上海、廣州等城市也一直在摸索街頭藝人的管理。

  2018年,成都開放街頭空間,啟動“成都街頭藝術表演”項目,將街頭藝術表演納入公共文化統一管理,麵向社會(hui) 公開招募街頭藝人,經成都市文廣旅局、市城管委統一授權,由成都市文化館為(wei) 考核通過的藝人頒發表演證。那一年,得知這個(ge) 消息後,我也報名參加了。

  我自學過Beatbox(嘻哈文化的重要元素)和街舞,在全國、省、市的比賽中獲過一些獎項,但在街頭藝人的考核中卻經曆過兩(liang) 次“滑鐵盧”。成都街頭藝人的考核還是比較嚴(yan) 格的,對表演形式、節目內(nei) 容等都有較高要求。考核結束後,需要參加一次培訓,主要內(nei) 容包括政策法規、管理規定和行業(ye) 規範、演出包裝、基本禮儀(yi) 等,藝人還需現場簽署《成都街頭藝人公約》,最終才能“持證上崗”。

  2019年,我成為(wei) 成都市第七批街頭藝人。記得第一次走上街頭是在春熙路,表演的是Beatbox和街舞。那時候,我完全沒有街頭演出的經驗,很拘謹,不會(hui) 和觀眾(zhong) 交流互動。觀眾(zhong) 也一樣,對街頭藝人的了解還不夠,比較羞澀,彼此都不知道怎麽(me) 辦,結果我演了4個(ge) 半小時,最後隻得到幾塊錢的“打賞”。

  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經過幾年運行,“成都街頭藝術表演”項目從(cong) 最初的30幾個(ge) 點位增加到88個(ge) 點位,藝人近500人。表演門類除了流行、民族、說唱、器樂(le) 等音樂(le) 類型之外,還有魔術、舞蹈、相聲等。大量優(you) 秀藝人的湧現,給成都帶來了不一樣的文化氛圍。如今,隻要音樂(le) 聲在街頭響起,不論是步履匆忙的上班族,還是含飴弄孫的老者、外地遊覽的旅客等,都會(hui) 駐足停留欣賞演出,有人還會(hui) 跟著藝人一起互動,“打賞”成為(wei) 一種自覺的行為(wei) 。

  每次站在街頭演出,我都有一種幸福感。其實不隻是觀眾(zhong) ,街頭藝人大部分也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忙碌而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裏,很多人無暇釋放壓力,綻放多麵才華。在成都街頭,我們(men) 學會(hui) 了停下腳步,彼此接納,互相欣賞,傳(chuan) 遞溫暖。

  杭州“文化管家”的新鮮事

  講述人:李凱迪(杭州市蕭山區衙前鎮文化管家)

  “文化管家”是個(ge) 什麽(me) 職業(ye) ,很多人可能最近剛聽說。

  這是2020年,杭州針對基層缺少專(zhuan) 業(ye) 人才、服務項目不能與(yu) 時俱進、群眾(zhong) 要求無法及時滿足等痛點和難點,在全市範圍創新推出的一個(ge) 項目——由政府出資購買(mai) 服務,第三方社會(hui) 文化機構按照需求清單,以基層綜合文化中心、文化禮堂為(wei) 陣地,讓老百姓享受一攬子公共文化服務。簡單點說,文化管家就是政府聘請的為(wei) 老百姓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專(zhuan) 業(ye) 人才。

  我大學讀的是文化產(chan) 業(ye) 管理專(zhuan) 業(ye) ,在校期間,受公共文化服務課程啟發,對公共文化工作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我進入杭州新青年歌舞團實習(xi) 。杭州新青年歌舞團2015年推出“文化管家”的服務模式,是“文化管家”項目的雛形,並延續至今。實習(xi) 中,我切身感受到群眾(zhong) 文化的熱情和活力,也見證了“文化管家”項目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推進,2021年畢業(ye) 後,我就職杭州新青年歌舞團,正式成為(wei) 一名文化管家。

  “文化管家”的職責涵蓋活動策劃、專(zhuan) 業(ye) 培訓、場館運營、群眾(zhong) 文化隊伍建設等。在衙前鎮,我主要負責“三團三社”建設,在原合唱團、民樂(le) 團、藝術團、攝影社、文學社、書(shu) 畫社的基礎上新增了走秀隊、戲曲部、美妝隊、舞蹈隊等多支隊伍。策劃組織活動150多場,如走秀隊老街旗袍秀、農(nong) 民畫走親(qin) 活動、喜迎新春運河遊園活動、“西湖之光”詩書(shu) 畫印大展暨紅色衙前藝術作品展,參與(yu) 人數眾(zhong) 多,反響熱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們(men) 的農(nong) 民畫團隊,作品頻頻獲獎,省級以上獲獎31幅,其中入選中國美協的作品1件,入選浙江美協的作品4件。

  “文化管家”項目把文化課程送到鎮街,走進村社,原本利用率不高的文化禮堂、家園現在每周都有活動,瑜伽、太極、舞蹈、書(shu) 法、戲曲等文藝活動代替了棋牌娛樂(le) 。文藝團隊從(cong) 平時閑散的娛樂(le) ,變成了能夠登台演出的“專(zhuan) 業(ye) ”團隊。去年,衙前鎮創業(ye) 新村社區在“文化管家進村社”項目中排練出舞蹈《紅旗飄飄》。由於(yu) 首次表演,很多人怯場不敢登台,但演出大獲成功,有些隊員還收到家人送來的鮮花,成就感滿滿。今年的課程,隊員們(men) 積極性飆升,經常自發組織練習(xi) 基本功,等待新的表演機會(hui) 。看到隊員們(men) 自信起來,精神麵貌更加昂揚向上,我也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別有意義(yi) 。

  “文化管家”這種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已經寫(xie) 入《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在我看來,“文化管家”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公共文化服務事業(ye) 的創新,同時也改變了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以衙前鎮文化品牌——農(nong) 民畫為(wei) 例,鄉(xiang) 村婦人在茶餘(yu) 飯後,放下手中的手機、麻將,拿起畫筆,講述本地紅色文化故事,交談著村鎮的進步變化,一筆一畫勾勒出一幅幅“紅色衙前 美麗(li) 鄉(xiang) 村”的作品,精神文化生活富足了起來。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10月31日 第 07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