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水和諧譜新篇——洞庭湖治理的十年答卷
人水和諧譜新篇
——洞庭湖治理的十年答卷
10月31日,嶽陽市東(dong) 風湖生態公園風景如畫,美不勝收。東(dong) 風湖與(yu) 洞庭湖水脈相連,原為(wei) 城市調蓄湖、養(yang) 殖湖、納汙湖,曾被列入湖南省黑臭水體(ti) 治理名單。近年來,嶽陽樓區采取“截汙、清淤、複綠、退養(yang) 、嚴(yan) 管”等治理措施,如今的東(dong) 風湖水環境和周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湖南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辜鵬博 曹嫻 孟姣燕 攝影報道
護一江碧水,守一湖安瀾。
2018年4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赴洞庭湖考察,殷切囑托“守護好一江碧水”,為(wei) 洞庭湖保護與(yu) 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湖南牢記囑托、砥礪前行,先後開展洞庭湖區防洪蓄洪治理及水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工作,努力構築保護洞庭湖“一湖碧水”的水生態屏障。如今,湖區防洪能力顯著提升,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老百姓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
夯實底線,力保安瀾
一句“洞庭天下水”,高度概括了洞庭湖的“江湖地位”。洞庭湖納湘、資、沅、澧四水,是湖南抗洪主戰場,也是長江中下遊防洪體(ti) 係重要組成部分,牽係著長江中下遊抗洪大局。
根據國家安排,為(wei) 保障長江中下遊防洪安全,在長江流域發生超標準洪水時,洞庭湖城陵磯地區需要承擔50億(yi) 立方米的分洪任務。2015年起,我省實施錢糧湖、共雙茶、大通湖東(dong) 等三大垸安全建設一期工程和三大分洪閘工程建設。先後新修圍堤61.7公裏,加固堤防56.4公裏,建設11個(ge) 安全區、2個(ge) 安全台,新建3座分洪閘,總進洪流量達1萬(wan) 立方米每秒,實現有計劃調蓄洪水,長江中下遊地區防洪工程體(ti) 係又添“保險”。
經曆了錢糧湖垸1996年潰垸之苦,今年56歲的錢糧湖鎮古月湖村村民蔡浩然感慨:“現在好了,國家幫助我們(men) 建安全區。在集中居住的地方,再圍一圈大堤,且大堤是按最高標準新修的。萬(wan) 一外麵的防洪大堤垮了,洪水也淹不了安全區。我們(men) 現在新修房子,都建在安全區內(nei) ,真正有了安全感。”
這是一份大湖安瀾的優(you) 秀答卷:2017年7月,湖南發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湘江長沙站水位竄至39.51米的曆史最高水位,城陵磯站最高水位34.63米(超保證水位0.08米),洞庭湖波瀾不驚。2020年,城陵磯站最高水位34.74米,為(wei) 曆史實測第五高洪水位,超警水位持續60天,洞庭湖區堤防險情明顯減少,未發生特大險情。今年初,水利部批複同意城陵磯站警戒水位由32.5米調整為(wei) 33.0米,提高了0.5米,這既是湖南水利人的擔當,更是近年來堤防建設巨大成就的印證。
今年9月30日,洞庭湖區重點垸堤防加固工程開工。一期對洞庭湖區鬆澧、安造、沅澧、長春、爛泥湖、華容護城6個(ge) 重點垸658公裏一線堤防進行全麵係統加固;二期工程,對沅南、安保、育樂(le) 、大通湖、湘濱南湖等5個(ge) 重點垸一線堤防全麵係統加固。作為(wei) 完善長江流域防洪體(ti) 係的關(guan) 鍵措施,該工程將使重點垸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確保垸”。
係統治理,潤澤一方
洞庭湖北部華容縣,一度出現“水窩子”缺水的窘況。地下引用水源幾近枯竭,城市供水被迫采用華容河地表水,水質不理想。
在2.2億(yi) 元三峽後續專(zhuan) 項資金支持下,華容縣城關(guan) 二水廠工程於(yu) 2013年11月動工,2018年12月竣工驗收,建成日供水能力12萬(wan) 噸的城關(guan) 二水廠、日取水20萬(wan) 噸的長江取水泵船、總建築麵積4000平方米的高位水池以及全長43.5公裏的輸水管線。如今,華容縣城及周邊鄉(xiang) 鎮、縣工業(ye) 集中區近30萬(wan) 人,徹底告別了苦鹹水、高錳水,喝上了水質達到Ⅱ類的水。
因應三峽工程運行後“江湖關(guan) 係”新情勢,在國家支持下,湖南持續推進三峽後續項目實施。2011年以來,完成投資18.58億(yi) 元,實施項目51個(ge) ,目前已完工44個(ge) 、在建7個(ge) ,包括一批供水及灌溉影響處理、河勢及岸坡影響處理、生態與(yu) 環境影響處理項目。項目全部完工後,將有效解決(jue) 洞庭湖部分地區200餘(yu) 萬(wan) 人飲水及52萬(wan) 畝(mu) 農(nong) 田灌溉用水問題,大力提升洞庭湖區水安全保障能力。
今年大旱發生後,洞庭湖北部地區分片補水工程發揮水網骨幹工程作用。嶽陽君山、華容和常德安鄉(xiang) 、益陽大通湖等地累計獲得補水超過8億(yi) 立方米,保障了226萬(wan) 畝(mu) 農(nong) 田、162萬(wan) 人用水需求,為(wei) 穩定全省防旱抗旱形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另外,2020年汛期連續幾場大雨,洞庭湖區灌排泵站全線開機,累計排水96億(yi) 立方米,減少受淹耕地810萬(wan) 畝(mu) ,有效應對了湖區內(nei) 澇等災害。
開展洞庭湖區溝渠塘壩清淤疏浚,恢複垸內(nei) 溝渠連通性能和塘壩蓄水能力。組織實施了水環境綜合整治五大專(zhuan) 項行動、生態環境專(zhuan) 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6年至2020年,湖區各地共完成10.78萬(wan) 公裏溝渠疏浚和13.64萬(wan) 口塘壩清淤,構建了旱能灌、澇能排的溝渠塘壩生態活水網,達到“活水”“清水”“蓄水”的效果。
守水護水,水清岸綠
問題在水裏,根子在岸上。湖南以全麵推行河湖長製為(wei) 抓手,管好“盛水的盆”和“盆裏的水”,書(shu) 寫(xie) 著人水和諧的優(you) 秀答卷,老百姓的幸福感持續增強。
河湖長守水有責、管水擔責、護水盡責。2017年,在全國率先全麵建立省、市、縣、鄉(xiang) 、村五級河長體(ti) 係,共明確河湖長5.12萬(wan) 人、民間河湖長1.57萬(wan) 人,實現江河湖庫全覆蓋。各級河湖長每年巡查河湖200餘(yu) 萬(wan) 人次,基本形成河湖長領治、部門聯治、社會(hui) 共治工作格局。2018年8月,省委書(shu) 記、省長共同簽署第5號省“總河長令”後,整治河湖“四亂(luan) ”問題6179個(ge) ,其中洞庭湖區納入水利部和省級台賬的1700多個(ge) 河湖“四亂(luan) ”問題全部銷號。2019年至2021年,我省河湖長工作連續3年獲得國務院真抓實幹督查激勵。
河道砂石,水中“軟黃金”。2011年以來,全省持續以“硬措施”管好河道砂石,先後出台《湖南省河道采砂管理條例》《湘資沅澧幹流及洞庭湖采砂規劃》,為(wei) 維護河道采砂良好秩序提供了法規指引,河道采砂“亂(luan) 象”得到有效遏製,河道采砂秩序總體(ti) 穩定可控。
圍繞“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湖南近10年共創建水利風景區44家(國家級19家、省級25家),其中洞庭湖區15家,涵蓋河湖、水庫、濕地等類型,建成了嶽陽市黃蓋湖、常德市柳葉湖、益陽市黃家湖等一批生態優(you) 良、文化底蘊深厚、親(qin) 水性強的精品景區,擦亮了美麗(li) 湖南的底色。
推進洞庭湖總磷汙染控製與(yu) 削減攻堅行動。2021年洞庭湖湖體(ti) 總磷濃度下降為(wei) 0.063毫克每升,比2015年下降43.8%,水環境呈逐年改善、持續向好的良好態勢。成功實施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子項目,特別是在改善大通湖水質過程中,新建截汙閘截汙、引水泵站補水、疏通渠道活水,水質實現從(cong) 劣Ⅴ類到Ⅳ類的轉變;在珊珀湖新建、疏通18.9公裏環湖溝,使之成為(wei) 了水流清澈的生態溝。
生態環境持續變好,洞庭湖的動物“朋友圈”持續擴大。2021年監測數據顯示,洞庭湖區域江豚數量穩定在120頭左右;野生麋鹿種群數量由最初10頭發展到230多頭;水鳥74種40.4萬(wan) 隻,為(wei) 有監測記錄以來之最。(記者 肖秀芬 通訊員 向朝暉 楊瑛 黎振興(xi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