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末藝聚”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質化多元化
與(yu) 身著民國服飾的演員一路相伴,沿著中軸線探索北京城的前世今生……近日,一場“行走的中軸線”戶外參與(yu) 式演出在永定門城樓下開啟,這也是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周末藝聚”藝術推廣活動推出的特色體(ti) 驗之一。自2017年創辦以來,“周末藝聚”五年累計開展活動600餘(yu) 場,開放展覽800餘(yu) 天,參與(yu) 人次上千萬(wan) ,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品質化、多元化。
一次體(ti) 驗讓觀眾(zhong) 沉浸於(yu) 中軸之美
深秋的永定門公園內(nei) 銀杏正黃,一群觀眾(zhong) 戴上耳機,由演員帶領,從(cong) 永定門城樓出發,步行穿過中軸廊道,踏上了一段圍繞南中軸線建築、曆史、民俗文化展開的時空漫遊。
旅程中,觀眾(zhong) 可以跟隨演員一起放風箏、鬥蛐蛐,探索古建築的測繪方式;耳機裏,居民與(yu) 學者共同講述的北京故事和南中軸線市井生活的吆喝叫賣,勾起了大家的兒(er) 時回憶;參與(yu) 者還可以和同行的朋友們(men) 相互配合,共同畫下心目中北京城的樣子……這個(ge) 融合了聲音引導、視覺體(ti) 驗、角色扮演、肢體(ti) 表演、互動參與(yu) 、口述曆史等元素的“參與(yu) 式城市漫遊聲音劇場”,讓觀眾(zhong) 多維度感受著城市的變遷與(yu) 中軸線文化之美。
第一次參與(yu) 這樣的戲劇體(ti) 驗,觀眾(zhong) 俞女士在摘下耳機後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沒想到能夠代入到這個(ge) 程度。我是在西郊長大的,生活在北京40多年了,還是第一次以這樣的方式認識北京,感慨太多了,這種體(ti) 驗很‘奢侈’。”
“行走的中軸線”活動從(cong) 去年5月啟動,已經陪伴觀眾(zhong) 走過了北京的四季。“策劃這個(ge) 活動既是嚐試探索劇場以外的演藝新空間,也是想讓藝術與(yu) 生活有更多融合。”天橋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樹聰表示,現在,很多觀眾(zhong) 的觀劇訴求已經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欣賞一部劇,而是希望通過戲劇去充實自己,“行走的中軸線”正是從(cong) 這個(ge) 點出發,希望通過短短一小時的藝術呈現,去建立人與(yu) 城市、人與(yu) 自然、人與(yu) 社會(hui) 、人與(yu) 人的連接,讓參與(yu) 者在過程中去感受藝術、豐(feng) 富內(nei) 心。
多彩活動推動劇院“全天候開放”
“行走的中軸線”僅(jin) 僅(jin) 是天橋藝術中心“周末藝聚”的眾(zhong) 多特色項目之一。五年來,“周末藝聚”充分利用劇院的優(you) 質舞台藝術資源、豐(feng) 富公共空間、完善配套設施與(yu) 綜合宣傳(chuan) 渠道,通過線上線下向大眾(zhong) 開放,舉(ju) 辦了豐(feng) 富多彩的藝術普及、公共開放日、藝術展覽等活動。
領略舞台劇場文化的“劇院之旅”,親(qin) 身體(ti) 驗非遺藝術的“藝術研習(xi) 社”,促進行業(ye) 交流的“大咖講座”,為(wei) 藝術愛好者搭建展示平台的“藝術+”公共展演,聚焦中華傳(chuan) 統節日文化打造的“大美中國節”係列沉浸式公共開放日……通過一場場各具特色的“周末藝聚”活動,更多市民在看劇之外也能走進天橋藝術中心,獲得高品質的藝術體(ti) 驗。
“‘周末藝聚’從(cong) 倡導大家‘來藝術中心度周末’到倡導劇院‘全天候開放’,讓藝術與(yu) 生活無縫連接。”天橋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利表示,未來“周末藝聚”還將圍繞優(you) 質舞台內(nei) 容打造更多適合大眾(zhong) 的藝術普及活動,並不斷創新活動形式,讓“藝術不設限,全民樂(le) 參與(yu) ”,積極助力“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的打造。“‘周末藝聚’既為(wei) 優(you) 質舞台作品培育了潛在的觀眾(zhong) ,也通過對青少年的藝術普及和興(xing) 趣培養(yang) ,為(wei) 首都藝術人才蓄力。”
堅持公益讓市民零門檻接觸藝術
“周末藝聚”之所以受到觀眾(zhong) 的歡迎,除了專(zhuan) 業(ye) 的內(nei) 容策劃和豐(feng) 富的活動形式,也源於(yu) 它始終對公益性的堅持。“這些活動主要以免費和低收費藝術活動為(wei) 主,線上線下同步開放,讓藝術零門檻。”張利介紹,“周末藝聚”還通過增設線上音頻、視頻手語等“無障礙”輔助方式,提升活動對基層與(yu) 特殊群體(ti) 的覆蓋麵。
同時,天橋藝術中心還積極探索“後疫情時代”下的藝術推廣新方式,通過短視頻、直播、音頻等方式讓藝術發力線上;聯動天橋區域文藝院團及眾(zhong) 多文化傳(chuan) 承人,重點挖掘非遺項目、文化故居等屬地特色,搭建區域文化傳(chuan) 承複興(xing) 平台;通過聯動周邊社區和街道,積極構建區域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張利表示:“未來,天橋藝術中心將持續踐行社會(hui) 責任與(yu) 擔當,加強與(yu) 社區、學校、行業(ye) 的聯動,把‘藝術走出去’做實,將優(you) 質藝術內(nei) 容送達大眾(zhong) 生活的各個(ge) 角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