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20年,南京這個區從教育窪地邁向“優質均衡”

發布時間:2022-11-02 16:34: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2002年,南京行政區劃作出調整,建鄴區退出老城,進軍(jun) 河西。20年來,伴隨河西新城發展成為(wei) 最能代表南京現代化、國際化形象的“城市客廳”,當地居民最關(guan) 心的教育也走出了一條由弱變強、從(cong) 有到優(you) 的高質均衡發展之路。

  回首當初,在建鄴區任教的特級教師僅(jin) 有1人,“還是退休返聘的”。建鄴區教育局局長吳坤明曾說,他們(men) 那時僅(jin) 有半個(ge) 省級特級教師。這看起來既是調侃,卻又是曾經的現實。

  正像吳坤明所說,要想有好的教育,需要靠時間去經營。春華秋實,碩果飄香,建鄴區在基礎教育領域獲得的榮譽不一而足。今年4月,2022年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市、區、旗)名單公布,建鄴區榜上有名。

  “引培並舉(ju) ” 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

  提起南京主城區,教育強似乎是一個(ge) 固有標簽。對於(yu) 既是主城又是新區的建鄴而言,沒有先天優(you) 勢,唯有後發追趕。

  讓教育內(nei) 涵品質提升,教師隊伍起著決(jue) 定性力量。2002年底,建鄴決(jue) 定聚集優(you) 質資源,以期教育品牌集聚孵化,讓新城區充分放大名師、名校效應。

  “想要將‘窪地’改造為(wei) ‘高原’,首先要做的是形成‘高峰’。2005年,南師附中新城初中創辦,區裏調動了所有能調動的教育資源。當這個(ge) 未來教育的‘基準線’樹立起來後,建鄴開始強化區域統籌,實行資源共享,大力推進質量均衡。”建鄴區教育局副局長馬峰說。

  事實上,新城區作為(wei) “一張白紙”,又有著獨一無二的優(you) 勢。政策、硬件、師資、管理、品牌在建鄴實現了良好的化學反應,也逐漸吸引了更多新鮮血液的加入。

  2019年,薑玉梅參加了省內(nei) 兩(liang) 地的教師編製考試,在關(guan) 注到建鄴區為(wei) 青年教師提供保障性公寓後,即選擇到金陵中學實驗小學任教。

  工作進入第三個(ge) 年頭,薑玉梅愈發堅定當初的選擇。“通過師徒結對,我在校內(nei) 有兩(liang) 名‘傳(chuan) 道授業(ye) ’的師父。教導處主任王焱從(cong) 班級管理、家校溝通方麵給我建議,特級教師謝雲(yun) 霞則從(cong) 教學素養(yang) 方麵為(wei) 我提供幫助。”

  薑玉梅舉(ju) 例,初為(wei) 人師,學生們(men) 對她出的應用題例題不是很“感冒”,師父謝雲(yun) 霞建議她嚐試讓數學貼近生活,比如結合核酸統計來設計題目情境,讓孩子們(men) 在實際問題中培養(yang) 數感能力。一語點破別別竅,薑玉梅受益匪淺。

  “引培並舉(ju) ”多重發力之下,目前建鄴區中小學特級教師工作室實現了100%全覆蓋,江蘇省特級教師為(wei) 29人、南京市學科教學帶頭人72人、市優(you) 秀青年教師150人、市名校長5人、市斯霞獎獲得者9人,區級以上骨幹教師占比達42.9%。

  辦好家門口的學校 推進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

  兩(liang) 年前,建鄴高新區在南京率先推出“四點半課堂”,為(wei) 園區企業(ye) 職工提供子女放學後的托管服務。去年暑假開始,建鄴特色教育服務平台“四點半課堂”服務升級,推出了暑期托管班。

  今年,這個(ge) 班直接辦進了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校園裏,學校成立專(zhuan) 班,指定骨幹教師全程參與(yu) 項目,研究定製了專(zhuan) 項課程。這讓小米有品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公共事務負責人李夢雨鬆了一口氣,解決(jue) 了她無人帶娃的煩惱。

  近年來,隨著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南師附中新城初中等校逐漸嶄露頭角,建鄴教育的優(you) 質均衡的特質愈加凸顯。馬峰坦言,一個(ge) 地方高水平辦好幾所學校容易做到,可優(you) 質均衡辦好每一所百姓家門口的學校,有效遏製“擇校熱”,並非易事。

  如今,“辦好每一所,惠及每一個(ge) ”的理念在當地教育係統已成普遍共識。據了解,建鄴區現已形成包括南師附中、金陵中學、中華中學、致遠中學、南京外國語學校在內(nei) 的五大品牌和七大教育集團,集團化辦學涵蓋了全區所有義(yi) 務教育學校。單就南師附中新城教育集團來看,集團內(nei) 各分校沿黃山路依次排開,優(you) 質教育資源惠及片區10萬(wan) 人口。

  聽說家門口的學校口碑不錯,薑坤琴兩(liang) 年前搬回了升龍天匯小區,兒(er) 子也轉到南京外國語學校河西初級中學第一附屬小學就讀。“集團內(nei) 學校優(you) 勢互補,推動資源擴容增量、研修共享增值、課程共建增彩,教育資源均衡化初見成效。”校長祝瑞鬆介紹,從(cong) 2017年開辦至今,學校平均每年會(hui) 有50多名學生轉入,類似情況在全市並不多見。

  從(cong) 全國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區、全國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先行創建區等“國字號”榮譽,到江蘇省首批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省首批促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先進區、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區……在吳坤明看來,抓住優(you) 質均衡,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關(guan) 鍵。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