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送法上門” 增強法治觀念(法治頭條)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開展法治宣傳(chuan) 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作為(wei) 由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chuan) 部、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國法學會(hui) 6部門聯合舉(ju) 辦的大型法治宣講活動,“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hui) ”(以下簡稱“雙百”活動)自2006年啟動實施以來,在地方各級法學會(hui) 等部門的有力組織和支持下,至今已在全國範圍內(nei) 舉(ju) 辦超過17萬(wan) 場。近年來,“雙百”活動不斷走深走實,迸發出新的活力。
宣傳(chuan) 闡釋好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的曆史性成就
“習(xi) 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yi) 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理論的重大創新發展,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全麵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堅持黨(dang) 對全麵依法治國的領導,是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的根和魂,是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十一個(ge) 堅持’中的第一個(ge) 堅持,具有根本性、決(jue) 定性的重要地位。”
…………
這天,一場以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相關(guan) 內(nei) 容為(wei) 主題的報告會(hui) 在中國法學會(hui) 舉(ju) 行。
近年來,“雙百”活動把宣傳(chuan) 闡釋好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的曆史性成就作為(wei) 重要任務。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習(xi) 近平法治思想是“雙百”活動的重中之重。
據介紹,各級“雙百”活動組委會(hui) 始終把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列為(wei) “雙百”活動重大主題,加大法治宣講力度,掀起學習(xi) 研究、宣傳(chuan) 貫徹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的熱潮,2021年各地相關(guan) 專(zhuan) 場的受眾(zhong) 逾千萬(wan) 人。
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是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也是“雙百”活動的重要宣講主題。
“董某軍(jun) 雖然繼承了房屋所有權,但是董某峰通過遺囑方式使得邱某享有房屋的居住權。執行法院遂依照民法典關(guan) 於(yu) 居住權的相關(guan) 規定,裁定將房屋的居住權登記在邱某名下……”
不久前,“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法治思想 積極推動民法典更好實施”專(zhuan) 題報告在重慶理工大學舉(ju) 行。主講人西南政法大學教授侯國躍結合具體(ti) 案例,對民法典內(nei) 容進行了生動細致的講解,令聽眾(zhong) 受益匪淺。
據了解,僅(jin) 2021年,“雙百”活動就舉(ju) 行民法典相關(guan) 專(zhuan) 場近3萬(wan) 場。
“雙百”活動組委會(hui) 介紹,近年來,“雙百”活動圍繞黨(dang) 中央提出的重大法治戰略、重大立法事項、重點改革舉(ju) 措,圍繞促進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圍繞“十四五”時期重點領域法律問題,開展集中宣講。
更好服務法治建設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
近年來,“雙百”活動愈加關(guan) 注法治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更好服務於(yu) 法治建設以及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數字法治’要求將法治考核指標分解為(wei) 一個(ge) 個(ge) 具體(ti) 的數字化指標,通過定性定量分析,讓法治建設目標形成邏輯自洽的體(ti) 係。”
“‘數字法治’,核心元素是數據,實質內(nei) 容是大數據法治,要利用大數據推進法治建設。”
“浙江省檢察機關(guan) 提出的‘個(ge) 案辦理—類案監督—係統治理’數字檢察模式就是一個(ge) 很好的範例。”
…………
2022年9月中旬的一天,一場主題為(wei) “法治示範區建設的數字化進路”的報告會(hui) 在浙江舟山舉(ju) 行。主講人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錢弘道對數字化法治建設作了詳細的介紹,同時對舟山未來的法治建設進程提出了建議。
舟山市普陀區委副書(shu) 記、政法委書(shu) 記黃林偉(wei) 聽完報告收獲頗豐(feng) :“這場報告,對我們(men) 未來以‘數字法治’理念和方法推進市域整體(ti) 智治,促進市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打造法治浙江示範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yi) 。”
近年來,基層社會(hui) 治理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凸顯,“雙百”活動將其作為(wei) 關(guan) 注重點。
廣東(dong) 東(dong) 莞大朗鎮群眾(zhong) 信訪訴求綜合服務中心門前人來人往。一位來辦事的群眾(zhong) 表示,中心工作人員調解糾紛、溝通訴求過程中的法治觀念明顯提升,還時常為(wei) 群眾(zhong) 普及法律知識。
這樣的進步來自東(dong) 莞相關(guan) 部門注重法治宣講,尤其注重對基層社會(hui) 治理參與(yu) 者進行法治宣講。
今年7月,一場主題為(wei) “基層社會(hui) 矛盾化解與(yu) 法治化治理”的報告會(hui) 在東(dong) 莞大朗鎮舉(ju) 行。主講人廣東(dong) 省法學會(hui) 法理學研究會(hui) 會(hui) 長葛洪義(yi) 剖析了當前我國基層社會(hui) 治理中的各類重點難點問題,並重點探討了新時代“楓橋經驗”與(yu) “四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對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作用和意義(yi) 。
信息網絡權益保護、疫情防控、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近年來,各地組織開展“雙百”活動時,將主題聚焦社會(hui) 現實需求,以更精準的法治宣講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黑龍江大慶邀請曾任職於(yu)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hui) 的專(zhuan) 家,結合親(qin) 身工作經曆和現實案例講授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新問題、新難點;浙江麗(li) 水邀請專(zhuan) 家作網絡社會(hui) 的法治建設專(zhuan) 題報告,對當地網絡社會(hui) 治理法治化的發展做了許多前瞻性謀劃;吉林省今年組織6名法學家專(zhuan) 題宣講傳(chuan) 染病防治法等疫情防控法律知識,取得良好社會(hui) 反響;河南省多地對行政執法人員開展行政處罰法專(zhuan) 題報告,以助力法治政府建設,優(you) 化營商環境……
將法律知識和法治理念傳(chuan) 遞給更多人
作為(wei) 重要的法治宣講形式,“雙百”活動一直推動“送法上門”,將法律知識、法治理念傳(chuan) 遞給更多人。
青少年是法治宣傳(chuan) 教育的重要對象。這天,“雙百”活動來到重慶一所中學。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法院副院長劉秀榮為(wei) 該校學生開設法律專(zhuan) 題講座。
劉秀榮以電影《少年的你》中演繹的校園欺淩事件為(wei) 線索,結合“失足少年”的案例,深入淺出地教育引導同學們(men) 應知法、守法,同時讓同學們(men) 了解校園欺淩可能構成違法和犯罪:“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shang) 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shang) 造成嚴(yan) 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遇到校園暴力,要保持沉著冷靜,並及時報告老師或家長,不斷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劉秀榮說。
推進全麵依法治國,要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ge) “關(guan) 鍵少數”。領導幹部是“雙百”活動的重要宣講對象。
在青海,近200名廳級幹部濟濟一堂,共聽中國法學會(hui) 民法學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謝鴻飛所作的《民法典的編纂曆程、意義(yi) 、內(nei) 容與(yu) 時代性》的專(zhuan) 題講座。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xi) 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謝鴻飛結合民法典關(guan) 於(yu) 習(xi) 慣在民事糾紛中適用的規定,針對青海當地民族地區的實際交易習(xi) 慣和生活習(xi) 慣,講解了習(xi) 慣對於(yu) 民事糾紛解決(jue) 起到的補充功能。報告內(nei) 容貼合聽眾(zhong) 的實際工作,台下聽眾(zhong) 聚精會(hui) 神。
除了麵向特定重點群體(ti) 的“送法上門”,各地為(wei) 了最大程度、最廣範圍地進行法治宣講,紛紛創新方式方法,推進網上“雙百”活動陣地建設:2022年“雙百”活動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專(zhuan) 場報告會(hui) ,各直播平台加分會(hui) 場累計觀看量達2000多萬(wan) 人次;福建通過視頻會(hui) 議係統、黨(dang) 建遠程教育網等方式組織收聽收看;安徽蚌埠利用綜治“視聯網”係統每月舉(ju) 辦一次專(zhuan) 題講座,實現“一網覆蓋、同步收看”;山東(dong) 青島著力打造“雙百講堂”線上學法新模式……
據了解,僅(jin) 2021年,全國“雙百”活動共舉(ju) 辦報告會(hui) 6萬(wan) 餘(yu) 場,聽眾(zhong) 約3510萬(wan) 人次,場次數、聽眾(zhong) 數再創新高,“雙百”活動覆蓋麵進一步擴大、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下一步,各級“雙百”活動組委會(hui) 將深入推進“八五”普法規劃貫徹落實,紮實開展“雙百”活動,為(wei) 推動全社會(hui) 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