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大國農匠”全國農民技能大賽 成都“新時代農民”獲獎

發布時間:2022-11-04 15:06:00來源: 成都商報電子版

 

  幾天前,萬(wan) 畝(mu) “穩糖米”收割、儲(chu) 存完畢後,科研人員隨即帶著稻種飛往海南繼續“穿梭育種”。這時,崇州市蜀州水稻研究所所長、成都天健君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德明鑽進了辦公室,查資料、寫(xie) 文章——他受邀參加第九屆天府臨(lin) 床營養(yang) 高峰論壇會(hui) 議,要在大會(hui) 上發言。偶爾,他會(hui) 抬頭望向窗外的農(nong) 田,地裏豎起的牌子上寫(xie) 著公司的產(chan) 品:穩糖米。

  不久前,2022年“大國農(nong) 匠”全國農(nong) 民技能大賽獲獎名單正式公布,宋德明榮獲“創業(ye) 創新類”二等獎。大賽由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hui) 組織開展,旨在展示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技藝,推進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助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

  在宋德明看來,獲獎是對自己科技成果產(chan) 業(ye) 化的認可。現在他住在村裏、工作在村裏,宋德明認為(wei) 自己是“新時代農(nong) 民”“農(nong) 村的產(chan) 業(ye) 工人”。

  住在村裏的“專(zhuan) 家”

  “我就居住在村裏。”見麵時,宋德明說道。他的公司在成都崇州旅遊環線旁。深秋時節,地裏的水稻已經收割,人們(men) 正在種植油菜,不遠處是天府國際慢城和榿木河濕地公園,遊人絡繹不絕。

  “你們(men) 目光所及之處的農(nong) 田,種的都是穩糖米。”宋德明在地裏一塊豎起的牌子處停下,上麵寫(xie) 著“穩糖米 功能大米”的字樣,他告訴記者,今年穩糖米在崇州的種植麵積有一萬(wan) 畝(mu) 。

  “穩糖米專(zhuan) 為(wei) 高糖人群研發。”宋德明解釋道,穩糖米的直鏈澱粉和抗性澱粉含量高於(yu) 一般大米——前者在穩糖米中含量達27%,後者可達7.12%。直鏈澱粉含量高,食用後分解為(wei) 糖緩慢;抗性澱粉在人體(ti) 小腸中不分解成糖,能在大腸中被微生物發酵並分解為(wei) 人體(ti) 可吸收的短鏈脂肪酸,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腸道微生菌群。

  這時候宋德明像個(ge) 老師——而事實上,宋德明也確實是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研究生校外輔導員,合作開展功能大米的研究。

  “我就是農(nong) 民,新時代的”

  10月22日,2022年“大國農(nong) 匠”全國農(nong) 民技能大賽獲獎名單公布,宋德明獲“創業(ye) 創新類”二等獎。知道消息時,宋德明正在辦公室裏查詢學術資料,“很激動,當時把消息分享給了很多親(qin) 朋好友。”

  但很快,回憶又把他拉回了19年前。

  2003年,宋德明的嶽母因為(wei) 糖尿病去世,“才53歲。”大約也是從(cong) 那時起,他開始了穩糖米的研發,直到2017年左右,穩糖米初步培育成功,之後又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多家機構開展穩糖米臨(lin) 床效果的觀察試驗。“現在我們(men) 有穩糖米產(chan) 品,以及基於(yu) 穩糖米為(wei) 原料的深加工產(chan) 品,比如低蛋白米、通心粉、輕食米線、方便米飯等。”2022年11月2日下午,站在公司產(chan) 品展示台前,宋德明介紹道。

  怎麽(me) 看待這一獎項?“創業(ye) 創新,在我看來,即強調科技成果能夠實現市場化、產(chan) 業(ye) 化,通過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帶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另一方麵,宋德明對“農(nong) 民技能”的大賽名稱也感受頗深,“其實可以說我就是農(nong) 民,不過我是新時代的農(nong) 民,或者說是農(nong) 村的產(chan) 業(ye) 工人。”宋德明認為(wei) ,大賽拓展了“農(nong) 民”“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的內(nei) 涵。

  “現在種下油菜苗,要明年春天時開放,到時候這裏車水馬龍。”宋德明心裏惦記著明年4月的另一件事:到時,團隊成員會(hui) 像候鳥一樣從(cong) 海南飛回崇州,進行新一輪的“穩糖米”水稻播種。到那時候,種植麵積還會(hui) 擴大,“比如,今年在自貢的試種很成功,明年那裏也要開始大規模種植。”而他的產(chan) 業(ye) 化想象還不止於(yu) 此:基於(yu) 功能米的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也已經在謀劃中。

  “我們(men) 將一如既往堅持‘守住飯碗’,‘守護健康’的初心,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健康中國貢獻力量。”宋德明說道。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亮 攝影記者 王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