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網絡禁售清單將再添兩大類
原標題:藥品網絡禁售清單將再添兩(liang) 大類
藥品網絡銷售監管政策正在進一步完善。日前,國家藥監局就《藥品網絡銷售禁止清單(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擬將醫療機構製劑、中藥配方顆粒兩(liang) 類藥物納入禁售清單。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這兩(liang) 類藥品均可通過網絡購買(mai) ,且不會(hui) 核對處方。專(zhuan) 家表示,此次禁止清單的出爐,將更好地規範網售處方藥,促進合理用藥。
政策
網售禁止清單新增兩(liang) 類藥
征求意見稿將網絡禁售清單分為(wei) “政策法規明確禁止銷售的藥品”和“其他禁止通過網絡零售的藥品”兩(liang) 大類。第一類包括疫苗、血液製品、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藥品類易製毒化學品、醫療機構製劑、中藥配方顆粒。
第二類包括注射劑(降糖類藥物除外),含麻黃堿類複方製劑(不包括含麻黃的中成藥)、《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含可待因複方口服溶液、複方甘草片和複方地芬諾酯片購銷管理的通知》《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辦公廳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含麻醉藥品和曲馬多口服複方製劑購銷管理的通知》所列的品種以及右美沙芬,《興(xing) 奮劑目錄》所列的蛋白同化製劑和肽類激素(胰島素除外),以及地高辛、丙吡胺、奎尼丁等用藥風險較高的品種。
記者梳理發現,根據2019年12月施行的《藥品管理法》,疫苗、血液製品、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藥品類易製毒化學品等已禁止通過網絡銷售,此次新增的是醫療機構製劑和中藥配方顆粒兩(liang) 類。“這是市場關(guan) 注度較高的兩(liang) 個(ge) 類別,涉及麵更廣。”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
現狀
網售配方顆粒不核處方
“防風1.3克、地黃2克、車前草0.7克……”市民佟女士一邊清點著中藥配方顆粒,一邊核對著藥方。受慢性蕁麻疹困擾,佟女士需長期服用中藥調理。半年前,病友推薦了這帖藥方,“這都是我在網上買(mai) 的,不用煎藥,不用冷藏,開水一衝(chong) 就能喝。”
中藥配方顆粒是由單味中藥飲片按傳(chuan) 統標準炮製後經提取濃縮製成、供中醫臨(lin) 床配方用的顆粒,俗稱免煎中藥飲片。昨天,記者在某電商平台搜索“中藥配方顆粒”,發現不少店鋪公開售賣。記者隨機搜索到兩(liang) 張中藥處方,以文字形式提供給了某店鋪客服後,客服迅速給出了單劑報價(jia) ,並表示會(hui) 將配方顆粒混裝發貨。“隻有小醫院才使用獨立小袋分裝,混裝是用智能調配機自動分成早晚各一包,藥效精準,三甲醫院才能配備。”客服說。
整個(ge) 流程中,客服沒有進行任何處方核實。當記者主動詢問中藥配方顆粒來源時,客服僅(jin) 簡單解釋說:“都是大廠家的顆粒,原材料都是好藥”,並稱“現在抓藥85折,可以多買(mai) 點”。
醫療機構製劑同樣存在網絡上“盲買(mai) 盲賣”的現象。醫療機構製劑,是指僅(jin) 限醫療機構根據本單位臨(lin) 床需要而常規配製、自用的固定處方製劑,並未正式獲批供應市場。不久前,“近視神藥”阿托品通過互聯網醫院繞過監管賣到了“院外”,引發外界熱議。目前,在社交平台上,記者仍看到大量“黃牛”活躍兜售各類醫療機構製劑。
目標
強化監管避免藥品濫用
米內(nei) 網數據顯示,近年來網上藥店終端藥品(化學藥加中成藥)銷售規模逐年上漲,從(cong) 2019年的100多億(yi) 元擴大至2021年的300多億(yi) 元,年增長率均達兩(liang) 位數。加強對網絡售藥的監管已成大勢所趨。
對於(yu) 中藥配方顆粒擬被納入清單的消息,以嶺藥業(ye) 、紅日藥業(ye) 等企業(ye) 表示對其影響不大。“中藥配方顆粒是需要在醫療機構並在醫生處方下調配、購買(mai) 、使用的藥品。”紅日藥業(ye) 證券部人士解釋,中藥配方顆粒並非感冒衝(chong) 劑等屬中成藥的顆粒劑,而是納入中藥飲片管理範疇。
“國家藥監局首要考慮的是用藥安全,避免藥品濫用、誤用的風險。”某化學製藥企業(ye) 臨(lin) 床研發部門負責人表示。
北京某醫藥電商平台負責人認為(wei) ,征求意見稿是為(wei) 了更好地支持即將實施的《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國家藥監局或許還將陸續出台更多配套文件或解釋,並在征求意見過程中與(yu) 行業(ye) 各方深度溝通,更好地規範網售處方藥,促進合理用藥。”(北京日報記者 袁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