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濕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1月5日,習(xi) 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湖北武漢舉(ju) 行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開幕式並發表致辭,引發熱烈反響。習(xi) 近平主席指出:“中國濕地保護取得了曆史性成就,濕地麵積達到5635萬(wan) 公頃,構建了保護製度體(ti) 係,出台了《濕地保護法》。中國有很多城市像武漢一樣,同濕地融為(wei) 一體(ti) ,生態宜居。”
山東(dong) 東(dong) 營黃河三角洲濕地,一隻隻天鵝在水麵上展翅飛翔;湖南洞庭湖,候鳥鳴唱,江豚歡躍,麋鹿奔跑;深圳福田,大片紅樹林濕地景色宜人,與(yu) 城市融為(wei) 一體(ti) ……新時代這十年,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麵推進濕地保護修複,實施濕地保護修複項目3400多個(ge) 。目前,我國已有64處國際重要濕地、29處國家重要濕地、1021處省級重要濕地,設立了901處國家濕地公園。
《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主題為(wei) “珍愛濕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大會(hui) 在“百湖之市”“濕地之城”中國武漢設線上線下主會(hui) 場,在《濕地公約》秘書(shu) 處總部瑞士日內(nei) 瓦設線上線下分會(hui) 場,將審議通過《2025後全球濕地保護發展戰略框架》。保護修複濕地,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世界矚目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濕地保護修複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濕地與(yu) 森林、海洋並稱為(wei) 地球三大生態係統,具有涵養(yang) 水源、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被形容為(wei) “地球之腎”。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濕地保護修複工作,將其作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作出一係列決(jue) 策部署。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國濕地保護修複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走進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隻見數百頭麋鹿正在天鵝洲長江故道的濕地淺灘中覓食、嬉戲。保護區管護科研科副科長楊濤和同事用望遠鏡等設備,對麋鹿群進行著觀測。
麋鹿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上世紀90年代初,湖北省政府批準在石首天鵝洲濕地設立麋鹿保護區,並從(cong) 北京南海子引入64頭人工飼養(yang) 的麋鹿,進行野化訓練,恢複野生種群。楊濤說:“近年來,保護區大力實施退耕還濕,將3000畝(mu) 意楊林砍伐或移栽,改種本地的旱柳、楓楊等濕地植物,恢複濕地係統,保證麋鹿食源。”
經過持續努力,保護區及周邊的麋鹿種群數量增加到2500多頭,生物多樣性也得到顯著恢複。保護區記錄到的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物種達56種,近年來先後發現了東(dong) 方白鸛、黑鸛等珍稀瀕危鳥類和獸(shou) 類,而且其數量不斷增加。
“新時代十年,我國推進生態保護的力度前所未有,保護區的建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易紅新說。
湖北是濕地大省。截至2021年底,湖北已有國際重要濕地4處、國家重要濕地8處、省級重要濕地54處;已建立國家濕地公園66處、省級濕地公園38處、濕地保護區(小區)72處。湖北的國家重要濕地、國際重要濕地、國家濕地公園數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一、二、三位。
“千湖之省”湖北濕地生態環境的巨大變化,是我國以最嚴(yan) 格的製度、最嚴(yan) 密的法治保護濕地並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個(ge) 生動縮影。
新時代十年,我國形成科學保護濕地的理念原則和做法經驗,並上升為(wei) 法律製度。
2021年12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十二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濕地保護法,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為(wei) 強化濕地保護修複、實現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法律保障。濕地保護法立足濕地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保護修複,確立了“保護優(you) 先、嚴(yan) 格管理、係統治理、科學修複、合理利用”的原則。
新時代十年,我國建立完善相關(guan) 製度,濕地保護修複製度體(ti) 係不斷完善。
隨著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深入推進,濕地保護修複製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2016年,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九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該方案,成為(wei) 指導全國濕地保護修複的綱領性文件。國家和省級層麵陸續出台實施方案,做好貫徹落實工作,28個(ge) 省(區、市)製修訂了省級濕地保護法規,濕地保護修複製度體(ti) 係不斷完善。
“目前,我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總數達到2200多個(ge) 。在全球43個(ge) 國際濕地城市中,我國占13個(ge) ,數量位居第一。”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副司長鮑達明說。
多措並舉(ju) 保護修複濕地生態環境,產(chan) 生顯著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
秋高氣爽,水光瀲灩,水鳥翩飛。秋日裏的浙江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遊客們(men) 流連忘返。
2020年3月3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察看濕地保護利用情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水是濕地的靈魂,自然生態之美是西溪濕地最內(nei) 在、最重要的美。要堅定不移把保護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保持濕地生態和水環境。
生態優(you) 先,保護第一。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持續加強濕地保護修複,保持良好的濕地生態和水環境。目前,西溪七成麵積為(wei) 湖漾、沼澤等各類濕地,水質總體(ti) 保持在Ⅲ類,成為(wei) 東(dong) 方白鸛、白尾海雕等20多種國家一級及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這個(ge) 曾經汙水橫流、杭州人“繞著走”的地方,如今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成為(wei) 杭州一張亮閃閃的城市名片。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因地製宜、多措並舉(ju) 保護修複濕地生態環境,產(chan) 生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一處處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濕地,成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寫(xie) 照。
——人工修複與(yu) 自然恢複相結合,改善濕地生態係統。
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內(nei) ,新種下的珍稀紅樹植物欖李的幼苗生機盎然。“去年秋天育出欖李幼苗後,經過一年多的精心嗬護,部分符合條件的幼苗被移植到灘塗上。”濕地公園管理處監測部部長鄧秋香說,他們(men) 將繼續努力攻克技術難點,讓珍稀紅樹植物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繁育。
2014年至2021年,濕地公園利用中央、自治區及地方財政濕地補助資金2400多萬(wan) 元,開展了9個(ge) 紅樹林濕地保護與(yu) 生態恢複建設項目,新種植紅樹林33畝(mu) ,紅樹林生態恢複麵積達2000多畝(mu) 。同時,對園區部分區域實施封閉式管理。通過人工修複及自然恢複相結合的方式,濕地生態係統得到明顯改善。
——自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在發展中“留白”“增綠”。
浙江寧波杭州灣國家濕地公園,廣闊水麵在陽光下波光粼粼,不時有水鳥掠過。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杭州灣南岸成了寧波對接上海的最前沿。不少人曾建議在灘塗濕地上布局大項目,讓黃金區塊產(chan) 生黃金效益。但寧波市委、市政府慎重考慮,最終決(jue) 定讓這片土地的1/5“留白”,投入3億(yi) 元建起一個(ge) 濕地公園。
“強化管理和保護後,水鳥種群密度平均每公頃超過17隻,比以前增加了6倍。”長期在這裏開展監測項目的中國林科院亞(ya) 林所研究人員焦盛武說,濕地公園生物群落類型日益豐(feng) 富,目前已發現鳥類303種。
擦亮濕地公園這張金名片,杭州灣新區匯聚多家世界500強企業(ye) ,成為(wei) 長三角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
——加強小微濕地保護修複,讓人們(men) 在家門口享受生態福祉。
位於(yu) 湖北武漢市江漢區金融街的西北湖公園,是一處麵積約1公頃的小微濕地。“以前湖水不大幹淨,哪像現在這麽(me) 清澈透亮!”附近居民王大爺每天早上都會(hui) 來湖邊打太極拳,親(qin) 眼見證了湖水的顯著變化。
“我們(men) 采用‘食藻蟲引導的水下生態修複技術’等有效措施,構建出了‘食藻蟲—水下森林—水生動物—微生物群落’的共生體(ti) 係,顯著改善了濕地生態環境。”武漢市濕地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李鵬說。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ye) 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武漢製定了小微濕地保護與(yu) 修複指南,積極建設濕地公園、環湖綠道,讓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親(qin) 近濕地、享受良好生態福祉。目前,全市已建設小微濕地23處,預計今年底將達到32處。濕地生態服務範圍,由傳(chuan) 統的濕地保護區、濕地公園向城市中心區域拓展。
最近,“駐華外交官看濕地”活動在北京舉(ju) 行。來自新西蘭(lan) 、納米比亞(ya) 等14個(ge) 國家的外交官,實地考察野鴨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修複示範項目,了解中國濕地保護成效、經驗做法。多位外交官表示,對中國濕地保護印象深刻,高度認可中國生態保護治理取得的成效。
堅持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濕地保護,推動濕地保護事業(ye) 高質量發展
今年1月發布的2021年《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shu) 》顯示,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總體(ti) 保持穩定,總體(ti) 水質呈向好趨勢,生物多樣性豐(feng) 富度進一步提高。自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至今,中國政府與(yu) 國際社會(hui) 共同努力,在應對氣候變化、濕地退化等全球性挑戰方麵采取積極行動,通過開展濕地調查監測和保護修複工程等措施,全麵強化濕地保護修複,濕地生態狀況持續改善。中國以占全球4%的濕地,滿足了世界1/5人口對濕地的生產(chan) 、生活、生態等多種需求,為(wei) 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還提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yang) 生息,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健全耕地休耕輪作製度。
習(xi) 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武漢舉(ju) 行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開幕式並發表致辭時強調:“中國將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濕地保護事業(ye) 高質量發展。”
奮進新征程,怎樣進一步保護修複濕地?
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濕地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麵加強濕地保護工作。繼續組織實施《紅樹林保護修複專(zhuan) 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嚴(yan) 格保護現有紅樹林,科學開展紅樹林的生態修複,到2025年,營造和修複紅樹林1.88萬(wan) 公頃;將編製實施互花米草防治專(zhuan) 項行動計劃,科學指導各地開展防治。
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濕地保護法是我國首部專(zhuan) 門保護濕地的法律。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等部門將建立保護協作機製,建立和完善濕地資源調查評價(jia) 、麵積總量管控、分級管理、生態修複等重要配套製度,全麵貫徹落實濕地保護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將根據本地實際,修訂完善新的地方濕地保護法規,為(wei) 濕地保護修複保駕護航。
近日,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了《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有關(guan) 部門和地區將以實施規劃為(wei) 抓手,進一步統籌濕地保護管理,重點在“三區四帶”生態功能嚴(yan) 重退化的濕地開展綜合整治和係統修複,優(you) 先在30個(ge) 重點區域實施濕地保護修複項目。
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秉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原則,完善濕地分級分類管理,加大重要濕地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力度,探索推行濕地休養(yang) 生息的體(ti) 製機製,強化江河源頭、上中遊濕地和泥炭地整體(ti) 保護,減輕人為(wei) 幹擾,加強江河下遊及河口濕地保護,改善濕地生態狀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國家濕地公園為(wei) 平台,進一步探索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的有效機製,堅持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濕地保護,推動濕地保護事業(ye) 高質量發展。
(人民日報記者劉毅、寇江澤、範昊天、強鬱文、龐革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