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二!安徽加快縣域醫共體建設 共享“健康紅利”
人民網合肥11月9日電 (周坤)11月9日,人民網安徽頻道從(cong) 安徽省衛健委獲悉,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發布2021年度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建設評價(jia) 結果,安徽省連續兩(liang) 年排名全國第二。
縣域醫共體(ti) 於(yu) 2015年由安徽首創,國務院醫改辦在全國推廣安徽省“天長模式”。此後,縣域醫共體(ti) 內(nei) 涵不斷升級,創新“兩(liang) 包三單六貫通”建設路徑,組織開展縣域醫防融合試點,持續鞏固完善醫共體(ti) 改革成果。
近年來,安徽省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滿足群眾(zhong) 健康需求。優(you) 化資源配置,提高診療水平。縣級醫院是縣域醫療服務的龍頭和城鄉(xiang) 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的紐帶,加強其綜合能力建設,繪就“健康安徽”新圖景。
為(wei) 此,安徽省壓實縣政府投入責任,安排40家三甲醫院對口幫扶薄弱地區的74家縣級醫院,提高牽頭醫院技術水平;柔性引才引智,外請專(zhuan) 家到縣級醫院開展手術會(hui) 診、帶教等工作,帶動學科建設,減輕群眾(zhong) 看病負擔。
如今,安徽省建成縣域醫療次中心100餘(yu) 個(ge) ,持續開展“千醫下鄉(xiang) ”,三年累計安排市縣級醫院中青年骨幹4000餘(yu) 人次,連續一年駐點幫扶鄉(xiang) 鎮衛生院,建設特色專(zhuan) 科,開展外科手術;持續開展對鄉(xiang) 村醫生的“萬(wan) 醫輪訓”,累計進修培訓10萬(wan) 人次;持續開展“銀針行動”、共享“智慧中藥房”,中醫藥適宜技術實現鄉(xiang) 村兩(liang) 級全覆蓋,服務項目納入醫保報銷,既方便了村民享受中醫藥服務,也提高了村醫的職業(ye) 收入。
另外,率先在全省8個(ge) 縣(市)開展縣域醫防融合試點:金寨縣縣鄉(xiang) 村一體(ti) “盯住大病、管住慢病、關(guan) 注特困人群”;濉溪縣將慢性病醫保經費交由鄉(xiang) 鎮衛生院包幹使用,健康產(chan) 出提升,同比節約醫保資金1000萬(wan) 元;天長市政府每年安排600萬(wan) 元,用於(yu) 慢病患者免費服藥……
安徽省衛健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醫共體(ti) 的建設打通了醫療服務“最後一公裏”,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市縣級專(zhuan) 家診療服務。截至目前,安徽省縣域內(nei) 住院率達到85%,基層診療量占比穩定在60%,達到全國較好水平,切實緩解了縣域群眾(zhong) “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