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把革命文物保護好利用好(有的放矢)

發布時間:2022-11-17 16:0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革命文物承載黨(dang) 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曆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wei) 大曆程和感人事跡,是黨(dang) 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chuan) 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要求我們(men) 從(cong) 革命傳(chuan) 統中汲取力量、從(cong) 革命文化中汲取滋養(yang) ,充分挖掘革命文物的豐(feng) 富精神內(nei) 涵,把革命文物保護好利用好,讓革命文物“亮”起來、“活”起來、“熱”起來。

  科學保護讓革命文物“亮”起來。革命文物凝結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光榮曆史,展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英勇奮鬥的壯麗(li) 篇章,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感染力。我們(men) 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革命文物,堅持全麵保護、整體(ti) 保護,讓革命文物煥發恒久光彩。征集革命文物史料,是科學保護的基礎條件,是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我們(men) 要加強對革命文物和革命文獻檔案史料、口述資料的調查征集工作,做好館藏革命文物的認定、定級、建賬和建檔工作,建立革命文物大數據庫,推進革命文物資源信息開放共享。對外展示的革命文物,往往需要精細整理與(yu) 修複。要堅持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著力加強革命文物保護修複,讓革命文物再現曆史原貌,切實把紅色資源傳(chuan) 承好,更好發揮革命文物在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培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紅色基因代代相傳(chuan) 、革命文化傳(chuan) 承發展。

  加強闡釋讓革命文物“活”起來。革命文物記錄著革命曆史事件,記錄著革命人物的生平,記錄著革命曆史故事,有著豐(feng) 富的精神內(nei) 涵,是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重要力量源泉。強化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需要進一步深化革命文物的研究和闡釋工作,不斷提升革命文物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hui) 教育效果。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後的故事,讓一件件革命文物有血有肉、有神有魂,不僅(jin) 展現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更彰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理想追求與(yu) 使命擔當。這就要求我們(men) 用好用活革命文物,做到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展陳大綱、實物說明、講解內(nei) 容,不僅(jin) 要見物、見景,更要見人、見思想、見精神,讓革命文物“活”起來,聲情並茂講好革命文物背後的故事,讓人民群眾(zhong) 從(cong) 這些飽含溫度的故事中獲得思想感悟和精神洗禮,充分發揮革命文物服務大局、資政育人和推動發展的獨特作用。

  創新傳(chuan) 播讓革命文物“熱”起來。革命文物以無聲的形式講述著“紅色政權是怎麽(me) 來的、新中國是怎麽(me) 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麽(me) 來的”。發揮好革命文物激發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就要大力推進體(ti) 製機製、方法手段改革創新,讓革命文物在人民群眾(zhong) 中“熱”起來。例如,創新革命文物傳(chuan) 播方式,推動革命傳(chuan) 統教育進學校進教材進課堂,編纂出版係列革命文物知識讀本;用好多媒體(ti) 資源,推進“互聯網+革命文物”,對革命文物進行全景式、立體(ti) 式、延伸式展示宣傳(chuan) ;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價(jia) 值內(nei) 涵和文化元素,運用市場機製開發更多文化創意產(chan) 品;等等。通過創新傳(chuan) 播方式、拓展利用途徑,在確保革命文物的曆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的前提下,不斷增強革命文物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不斷拓展社會(hui) 教育覆蓋麵。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16日 09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