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名城保護:讓老街坊享受現代生活

發布時間:2022-11-24 17:53:00來源: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11月18日電(李博)“通過老城保護,恢複‘半城宮牆半城樹’的古都風貌,同時讓曆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wei) 一體(ti) ,讓居住在胡同和四合院落裏的老街坊、老居民能享受現代生活。”這是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hui) 總規劃師石曉冬心中關(guan) 於(yu) 未來北京老城發展的願景。

  若實現這個(ge) 美好願景,石曉冬認為(wei) ,對老城的整體(ti) 保護至關(guan) 重要。北京整個(ge) 市域麵積16410平方公裏,其中老城62.5平方公裏,雖然占比不大,但曆史積澱豐(feng) 厚。“北京老城見證了中國城市發展三千年的曆史脈絡;是中華傳(chuan) 統營城理念和建造手法的集大成者;體(ti) 現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髓;還是當代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的核心載體(ti) 。”石曉冬說,長期以來,老城一直是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

  營造新舊交融過渡的和諧風貌

  2021年1月,實施16年的《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重新製定,並於(yu) 3月正式施行,在原來基礎上更加重視老城價(jia) 值,強調了“兩(liang) 軸”,即北京傳(chuan) 統中軸線和長安街沿線構成的十字軸,以及擴大了保護範圍、鼓勵活化利用等。

  “保護老城不僅(jin) 是保護一隅一地一點,而是對其整體(ti) 結構有了清晰認知,總結為(wei) ‘兩(liang) 軸統領、四重城廓、六海八水、九壇八廟、棋盤路網’。”石曉冬解釋說,“兩(liang) 軸”“四重城廓”是老城乃至整個(ge) 北京城的總體(ti) 結構,強化了整體(ti) 的空間格局;“六海八水”“九壇八廟”是基底,彰顯了水綠精華;“棋盤路網”是骨架,延續了老城的肌理。

  在老城保護工作中,通過嚴(yan) 格控製建築高度,以及建築規模總量,加大降層與(yu) 拆除整治力度,實現新建建築高度與(yu) 曆史街區等不同控製區相匹配,逐步恢複空間秩序及高低有致的城市秩序。整個(ge) 原貌控製區以原貌保護為(wei) 主,包括傳(chuan) 統平房區、長安街、文物保護單位、有價(jia) 值的近代街坊、公園綠地等區域,約占老城總麵積的60%。外圍基準控製區基準高度按照平緩開闊要求不斷提升,營造新舊交融過渡的和諧風貌。

  圍繞看城市、看山水、看曆史、看風景的主題,北京市明確了36個(ge) 重要城市級景觀視廊和戰略級景觀視廊,營造與(yu) 自然山水和諧相融、與(yu) 曆史文化交相輝映、具有高度可識別性的城市景觀形態。

  引入社會(hui) 力量推動老城保護複興(xing)

  為(wei) 適應新時代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如今,“老城保護”新思維替代了過去的“舊城改造”,更多采取保護性修建、恢複性修建為(wei) 代表的城市更新發展模式。

  北京以中軸線申遺整治為(wei) 抓手,推動老城保護複興(xing) 。石曉冬說,通過對太廟非文物建築的拆除和騰退,以及對鼓樓至景山中軸線重要位置的北海醫院和天意市場進行降層改造,大幅改善了中軸線景觀視廊,促進了老城整體(ti) 保護和中軸線曆史風貌保護。此外,還加強了對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如對李大釗故居的挖掘與(yu) 保護再利用,對北大紅樓的品質再提升,為(wei) 紅色文化傳(chuan) 承提供了載體(ti) 。

  “根據‘不求所有、但求所保,向社會(hui) 開放’的要求,不斷加大文物的騰退、保護和再利用力度。”石曉冬介紹,皇史宬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檔案庫建築群,擁有大量珍貴的史料。通過疏解騰退,皇史宬於(yu) 2021年9月麵向團體(ti) 開放參觀。

  北京老城整體(ti) 保護,離不開政策機製創新。西城區探索“揭榜掛帥”機製,發布了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引入社會(hui) 力量,形成“政府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專(zhuan) 家把關(guan) 、市場化運作”的文物保護利用新模式、新路徑,進一步保護和拓展了像紹興(xing) 會(hui) 館、宜興(xing) 會(hui) 館、護國觀音寺、梅蘭(lan) 芳祖居等項目,實現對社會(hui) 開放。

  精細化治理持續改善人居環境

  在北京老城裏,生活和工作著大量居民。石曉冬說:“我們(men) 在老城保護工作中要以民生為(wei) 導向,在‘保護’和‘發展’之間尋找平衡,通過精細化治理持續改善人居環境。”

  通過疏解提質、“騰籠換鳥”換取老城保護與(yu) 發展的空間,破解老城整體(ti) 保護困境。在雨兒(er) 胡同、菜西片區危改中,相關(guan) 部門對保留下來的院落進行功能性改善,提升格局性和居民生活品質。通過疏解非首都功能拆除了高層建築,恢複了著名的“銀錠觀山”景觀視廊。

  2016年,前門地區以恢複三裏河水係為(wei) 契機,對流域兩(liang) 側(ce) 進行綠化、生態修複,補齊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短板,成為(wei) 廣受北京市民和外地遊客歡迎的打卡地。草廠地區胡同狹窄,在2017年新一輪整治中,考慮延續風貌保護的同時,進行了雨汙分流及電力電信等架空線入地,並對私搭亂(luan) 建進行了拆除,提升了胡同景觀和功能,獲評北京最美街巷。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