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改變北京城市副中心於家務鄉

植物工廠裏,菠菜等綠葉蔬菜在“床”上無土栽培;溫室大棚裏,太空番茄、航天辣椒垂掛在藤蔓上;鄉(xiang) 間田野裏,農(nong) 民忙著采收大白菜……金秋時節,北京城市副中心於(yu) 家務國際種業(ye) 科技園區裏一派豐(feng) 收景象。
“十年前,我們(men) 成立了國際種業(ye) 科技園區,全力打造種業(ye) 之鄉(xiang) ;十年後,園區成為(wei) 首都農(nong) 作物創新主體(ti) 集聚、人才集中、要素活躍的種業(ye) 創新基地,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帶動了農(nong) 民增收。”於(yu) 家務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陳樹立說。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十年前播下的那顆產(chan) 業(ye) “種子”經過培育和發展,如今結出甜美果實,真真切切改變了於(yu) 家務鄉(xiang) 。
攥緊中國種子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和關(guan) 鍵,若要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必須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於(yu) 家務鄉(xiang) 位於(yu) 北京城市副中心拓展區南部,麵積65.37平方公裏,下轄23個(ge) 行政村和2個(ge) 社區,“通州區加快推進南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我們(men) 一直在努力探索走一條什麽(me) 樣的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之路。”陳樹立說。
種業(ye) 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麵對國外種源挑戰,唯有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國家提出,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guan) ,打一場種業(ye) 翻身仗。北京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實施方案》提出,聚力打造“種業(ye) 之都”,建設現代種業(ye) 創新中心。
“搞育種,最需要的是符合條件、長期穩定的育種基地。然而北京市區土地稀缺,難以滿足科研需求。”一位農(nong) 業(ye) 育種領域專(zhuan) 家說。
2011年7月,北京通州國際種業(ye) 科技園在於(yu) 家務掛牌,集品種技術研發、試驗、展示示範於(yu) 一體(ti) ,聚力種業(ye) 振興(xing) 、打好種業(ye) 翻身仗。於(yu) 家務鄉(xiang) 從(cong) 此播下了種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的種子。
經過十年發展,園區建成3萬(wan) 畝(mu) 育種基地,建立了千畝(mu) 新品種展示基地,還建設了約28萬(wan) 平方米的現代化智能溫室和種苗車間,配建了一批規模化、宜機化、智能化的現代化蔬菜生產(chan) 設施設備。目前,園區已吸引60餘(yu) 家國內(nei) 外知名種業(ye) 企業(ye) 入駐。
播撒科技種子
2021年,北京市領導在於(yu) 家務鄉(xiang) 調研時強調,農(nong) 業(ye) 現代化關(guan) 鍵在科技進步,要抓好“種業(ye) ”這個(ge) 第一產(chan) 業(ye) 中的“高精尖”,積極開展重要品種選育和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guan) ,打造種業(ye) 創新高地。
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於(yu) 家務鄉(xiang) 推動科技農(nong) 業(ye) 小城鎮建設,全力打造種業(ye) 之都創新示範區。於(yu) 家務國際種業(ye) 科技園是北京市以種業(ye) 為(wei) 主的國家級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也是中關(guan) 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首個(ge) 種業(ye) 科技特色基地。十年來,高端種業(ye) 創新要素不斷向園區集聚。
於(yu) 家務國際種業(ye) 科技園區相關(guan) 負責人說:“園區與(yu) 12家國內(nei) 農(nong) 業(ye) 頂尖研究機構開展合作,建立了15個(ge) 農(nong) 業(ye) 科技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聘請多名專(zhuan) 家院士組建了顧問團隊,培育孵化了10餘(yu) 家科技型企業(ye) ,為(wei) 園區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2021年10月,園區標誌性建築——綜合服務樓啟用,建築麵積8.2萬(wan) 平方米,成為(wei) 北京市最大的種業(ye) 科技科研樓。園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作為(wei) 園區研發中心,以生物育種為(wei) 核心,匯聚種業(ye) 高端人才、龍頭企業(ye) 及種業(ye) 服務等第三方相關(guan) 機構,構建“育繁推”一體(ti) 化高端、可持續發展的種業(ye) 產(chan) 業(ye) 鏈,全力打造全國種業(ye) 科技新高地。
率先入駐的高通量分子育種技術服務平台位於(yu) 綜合服務樓三層,在這個(ge) 大平台上研發出國內(nei) 首個(ge) 高通量自動化DNA提取平台,建立了番茄等主要農(nong) 作物分子檢測技術體(ti) 係和農(nong) 作物DNA指紋圖譜庫,以及品種身份鑒定和種子質量檢驗檢測等技術體(ti) 係。
“我們(men) 借助先進的分子育種儀(yi) 器和設備,能用最短時間精挑細選出最優(you) 質的種子,提速新品種選育,助力解決(jue) 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guan) ,打好種業(ye) 翻身仗。”平台研發相關(guan) 負責人說。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地球,隨三名航天員一起返航的還有一批經曆了太空之旅的種子,部分“太空種子”被帶到於(yu) 家務國際種業(ye) 科技園區。航天育種可快速培育出突破性的優(you) 良品種,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園區入駐企業(ye) 神舟綠鵬農(nong) 業(ye) 科技公司對“太空種子”篩選、淘汰,培育出航天辣椒、太空番茄等上百個(ge) 新優(you) 品種,更多高品質果蔬端上百姓餐桌。
收獲甜美果實
播下產(chan) 業(ye) “種子”,收獲甜美果實。優(you) 質的“京”牌玉米品種推廣播種至全國,部分“京”係小麥品種走向世界,以京秋3號白菜、京葫36號西葫蘆為(wei) 代表的蔬菜新品種替代了進口品種,阻擊了跨國公司對國內(nei) 蔬菜種業(ye) 的衝(chong) 擊。
“於(yu) 家務鄉(xiang) 有1.7萬(wan) 農(nong) 業(ye) 人口,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農(nong) 民才能富裕。”陳樹立說,國際種業(ye) 科技園區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助推作用,使於(yu) 家務鄉(xiang) 實現了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公共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於(yu) 家務國際種業(ye) 科技園區通過吸引主導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科研、生產(chan) 、加工和流通企業(ye) 、合作社等入駐,形成了“龍頭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民”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利益聯結機製,相關(guan) 企業(ye) 開展適宜規模的集約化生產(chan) ,促進園區土地流轉。
“在園區發展帶動下,農(nong) 民增收渠道拓寬了,他們(men) 的經濟收入增加了,農(nong) 民能拿到土地流轉費、務工費雙收益,園區農(nong) 民每年人均增收超過萬(wan) 元。”陳樹立說。
展望未來,陳樹立滿懷信心地說:“我們(men) 以特色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我相信於(yu) 家務種業(ye) 產(chan) 業(ye) 未來發展會(hui) 更好,廣大農(nong) 民也會(hui) 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