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好教育助力共同富裕(新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zhong)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讓人民群眾(zhong) 享受良好教育,既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動力。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ti) 係中處於(yu) 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努力把基礎教育越辦越好,對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yi) 。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新時代這十年,我國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曆史性跨越。目前,全國有各級各類學校近53萬(wan) 所、在校生超2.9億(yi) 人,在實現全麵普及基礎上,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4%,全國2895個(ge) 縣全部實現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十年來,我國教育服務能力穩步提升,為(wei) 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與(yu) 智力支撐。緊扣時代脈搏,服務發展大局,助力共同富裕,教育不僅(jin) 大有可為(wei) ,而且要大有作為(wei) 。
堅持協調均衡包容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一方麵,進一步優(you) 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基礎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縮小區域、城鄉(xiang) 、校際辦學差距,如從(cong) 生均教育事業(ye) 費、基本辦學條件、教師配備標準等方麵,努力提高一些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水平。另一方麵,進一步強化基礎教育的公共屬性,降低學前教育、校外教育的成本,如持續聚焦減負、提質、增效,紮實推進“雙減”工作,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提高基礎教育質量,讓人人享有高質量教育。研究表明,規範化辦學對於(yu) 提升教育質量、培養(yang) 高素質專(zhuan) 業(ye) 性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和推動作用。在教育內(nei) 容上,進一步完善教學內(nei) 容體(ti) 係,既重視文化知識教育,又重視德育、體(ti) 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在教育方法上,既遵循教育規律,依靠科學方法辦學,又涵養(yang) 良好學風校風,培厚善思善教善學的土壤。不斷提升基礎教育育人水平,才能讓每個(ge) 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確保每個(ge) 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對基礎教育來說,這是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渠道。有條件的地方要努力實現教育教學活動的數字化,推動學校教育的智能化轉型,通過對學生進行“數字畫像”,更全麵掌握學習(xi) 動態,有針對性開展教學活動。同時,在數字環境下,教育形態、教學方式、教師結構等都發生變化,要把數字技術作為(wei) 輔助手段,對教學過程進行分析和優(you) 化,進而構建更加多樣、充滿活力、廣泛共享的教育生態。
以良好教育助力共同富裕,要走好學校家庭社會(hui) 協同育人之路。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hui) 育人機製”“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今年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要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hui) 教育緊密結合、協調一致”。這意味著,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在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基礎上,引導全社會(hui)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鼓勵各方麵力量積極參與(yu) ,共同努力,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為(wei)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