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放聚創新之勢(評論員觀察)
日前,中國和印尼合作建設的雅萬(wan) 高鐵試驗運行取得圓滿成功。作為(wei) 中印尼兩(liang) 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雅萬(wan) 高鐵建成後從(cong) 雅加達到萬(wan) 隆的出行時間將由現在的3個(ge) 多小時縮短至40分鍾,為(wei) 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帶來巨大助推力。這一兩(liang) 國人民攜手打造的民心工程,充分彰顯了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責任擔當。
開放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創新是引領世界發展的重要動力。習(xi) 近平主席指出:“曆史反複證明,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開放包容是人類繁榮進步的基本條件”“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加速科技創新和製度創新,培育新經濟、新業(ye) 態、新商業(ye) 模式”。開放與(yu) 創新相輔相成,開放添活力,創新增動力,以開放聚創新之勢,才能使科技創新成果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創新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開放為(wei) 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經濟全球化加快創新要素的全球流動,創新組織呈現網絡化、專(zhuan) 業(ye) 化趨勢,企業(ye) 加快跨地區、跨國布局創新鏈。高端供應鏈依創新優(you) 勢分工,更加專(zhuan) 業(ye) 化,相互依賴性增強,一些重要和複雜技術的供應鏈不可能在一個(ge) 國家完成。這樣的客觀情況決(jue) 定了,各國應該加強創新合作,推動科技同經濟深度融合,加強創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製約知識、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流動的壁壘,支持企業(ye) 自主開展技術交流合作,讓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新時代十年,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從(cong) 52.2%提升到超過60%,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由第三十四位上升到第十一位,國際專(zhuan) 利申請數量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一。創新驅動取得突破性進展,既是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結出的碩果,也得益於(yu) 我們(men) 始終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當前,我國已經與(yu) 16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guan) 係,簽訂110多個(ge) 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高鐵、菌草、新冠疫苗等創新成果為(wei) 更多人所及所享,成為(wei) 亮眼的中國名片。無論是“中國天眼”麵向全球開放,還是中國空間站歡迎外國航天員來訪,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正努力形成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開放不停步,創新無止境。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上,一條重達370公斤、體(ti) 長約3米的藍鰭金槍魚引人注意。因為(wei) 口岸海關(guan) 實時動態保障和檢疫許可證的加速辦理,這條藍鰭金槍魚得以快速完成通關(guan) 手續,亮相進博會(hui) 食品及農(nong) 產(chan) 品展區,從(cong) 中可以看到我們(men) 不斷推進製度創新、營造開放創新生態、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努力。堅持開放創新,促進各國開放合作,共享創新發展成果,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麵向未來,中國將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深化國家服務業(ye) 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發揮好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台作用,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不斷向前。
前不久,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論壇開幕式上發布的《關(guan) 於(yu) 國際合作的科研行為(wei) 的倡議》,向世界傳(chuan) 遞了中國科研人員“與(yu) 全球科技界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夥(huo) 伴關(guan) 係”的心聲,再次彰顯了中國開放創新的博大胸懷。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我們(men) 定能讓開放為(wei) 全球發展帶來新的光明前程,讓創新成果惠及各國人民,為(wei) 增進世界人民福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