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錦:進取型減碳戰略三支柱體係可在地方先行先試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hui) 委員、中國環境與(yu) 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hui) 中方首席顧問劉世錦24日在2022第三屆中國資產(chan) 管理武夷峰會(hui) 上表示,進取型減碳戰略三支柱體(ti) 係可在創新意願強的省、市層麵先行先試,給出一定的試錯探索空間,取得成功經驗後完善提高再推廣。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hui) 係統性變革。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製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製度。
在此背景下,中國能源和經濟綠色轉型應該走一條什麽(me) 樣的道路?劉世錦給出的答案是:應走一條“增量優(you) 先、以新代舊、激勵創新、市場驅動”的轉型之路。
劉世錦分析,現實中可以觀察到三種不同的減碳類型:第一種是衰退型減碳,通過減少生產(chan) 來減少碳排放;第二種是增效型減碳,通過提高碳生產(chan) 率,用同樣多的碳排放實現更多的產(chan) 出,或者同樣的產(chan) 出使用較少的碳排放;第三種是創新型減碳,通過創新形成新的技術、工藝、方法等,在達到相同產(chan) 出的情況下,實現低碳、零碳甚至負碳排放。
“衰退型減碳和增效型減碳主要體(ti) 現的是一種防禦型戰略,而創新型減碳則是一種進取型戰略。我們(men) 對進取型戰略已有認識和展望,但想法和做法基本還停留在防禦型戰略,要把關(guan) 注的重心轉到創新型減碳上。”劉世錦說。
劉世錦認為(wei) ,這種激勵並不限於(yu) 少數措施,而應是相互依存的製度規則和政策體(ti) 係。至於(yu) 其中的要點,他總結為(wei) :明確戰略,規劃先行;創新驅動,有序替代;發揮優(you) 勢,指標交易;總量考核,平穩轉型。在此過程中,需要統籌好增量與(yu) 存量、未來減碳與(yu) 當下減碳、創新與(yu) 安全、政府推動與(yu) 市場力量、減碳與(yu) 增長的關(guan) 係。
基於(yu) 上述分析,劉世錦建議,建立以碳排放“雙控”為(wei) 目標、減碳與(yu) 增長雙贏的核算方法和運行機製。他認為(wei) ,各地應加快落實二十大報告的要求,以碳排放“雙控”為(wei) 目標,製定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在增量和存量中的有序替代。
而要轉向進取型減碳戰略,劉世錦認為(wei) ,還需要建立起三支柱體(ti) 係:第一個(ge) 支柱是建立全方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的創新型“碳替減”市場,第二個(ge) 支柱是形成區域自主減排責任體(ti) 係,第三個(ge) 支柱則是加快碳核算、碳賬戶為(wei) 重點的綠色微觀基礎製度建設。
據介紹,所謂創新型“碳替減”市場,是指依托綠色技術替代而相對減少碳排放,也可稱為(wei) 替代性減碳,也就是運用低碳、零碳和負碳技術,在獲取相同產(chan) 出的情況下,與(yu) 原有的高碳基準生產(chan) 方式相比,所減少或抵消的碳排放量交易而形成的市場。在劉世錦看來,起步階段地方可以從(cong) 各自實際出發,建立“碳資產(chan) 池”或“綠碳銀行”,開展創新型碳替減的核算和交易。
對於(yu) 區域自主減排責任體(ti) 係建設,劉世錦認為(wei) ,可借鑒國際上巴黎協議的原則,鼓勵各個(ge) 地方的主動性,提出既合乎本地實際又有一定挑戰性的減排目標,與(yu) 下一步陸續出台的落實雙碳目標“1+N”政策相配合,形成省、市、區縣和開發區等層麵的區域減排計劃和可追溯的減排責任要求。
而對於(yu) 以碳核算、碳賬戶為(wei) 重點的綠色微觀基礎製度建設,劉世錦建議,在碳核算的起步階段,可以采取從(cong) 上而下的方法,先把基本情況摸清楚。同時要普遍建立碳賬戶,包括企業(ye) 和其他機構的碳賬戶,有條件的地方也可建立個(ge) 人碳賬戶。在企業(ye) 中廣泛推廣ESG評估,率先在上市公司和大型企業(ye) 中形成穩定規範的ESG評估披露製度。
“促進綠色創新,既有技術創新,也有製度政策創新,綠色創新和轉型麵對大量未知和不確定因素,仍然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劉世錦說,在國家頂層設計指方向、劃底線的前提下,鼓勵地方、基層、企業(ye) 和個(ge) 人的積極性、創造性,通過積極探索,找到有創意、可落地、能管用的政策和做法。(記者 馬常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