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複興,複興!“鋼區煤城”變“山水美城”

發布時間:2022-12-01 21:52:00來源: 人民網-河北頻道

 

  雖時已入冬,但是走在河北省邯鄲市複興(xing) 區觀嶺山景觀大道上,放眼望去,盛花期已過的粉黛亂(luan) 子草依然氤氳著“粉色煙霧”,在藍天白雲(yun) 的映襯下搖曳生輝,展現出一幅和諧美麗(li) 的生態畫卷。

  然而在以前,這裏可沒有如此美景。“原來這兒(er) 都是煤山,大大小小十幾家煤礦,環境特別差。現在治理得挺好,遍地是景,我和老伴兒(er) 沒事兒(er) 了就來這看風景。”正在觀嶺山景觀大道遊玩的市民趙風蘭(lan) 說。

  作為(wei) 邯鄲的傳(chuan) 統工業(ye) 區,複興(xing) 區的鋼鐵、煤炭、化工、建材等行業(ye) 一度非常發達,高耗能、高汙染、低效益的發展方式,給複興(xing) 區的形象蒙了“塵”。

  複興(xing) ,要複興(xing) !“近年來,複興(xing) 區不斷探索實踐,在構築綠水青山、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下簡稱“兩(liang) 山”)轉化和建立長效機製等方麵取得良好成效,‘兩(liang) 山’指數20項建設指標均穩定提升,走出了一條具有複興(xing) 特色的老工業(ye) 區轉型升級、綠色發展之路。”複興(xing) 區委書(shu) 記李少鋒說。近日,複興(xing) 區還成功入選了全國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除舊布新 優(you) 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成效顯著

  “‘拎包入住’還能分期付款,節省下來的資金,我們(men) 安裝了節能感應電爐,同時提升了製作工藝。現在車間是無塵車間,生產(chan) 幾乎是零汙染排放,真的要感謝複興(xing) 區政府拉了我們(men) 一把。”河北匯和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郭麗(li) 君感慨地說。

  據了解,河北匯和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專(zhuan) 業(ye) 生產(chan) 、加工機械設備及備件的公司,原生產(chan) 工藝中包含燃焦炭衝(chong) 天爐,被要求整改。入駐複興(xing) 經濟開發區的綠色製造產(chan) 業(ye) 園代建廠房後,企業(ye) 通過環保設備投入和自主研發,打造了智能化、智慧化工廠。“脫胎換骨”後,公司的產(chan) 值首次突破1000萬(wan) 元。

  向汙染宣戰、向落後產(chan) 能宣戰。“我們(men) 先後關(guan) 停了縱橫鋼鐵、裕泰煤化工、陶二煤礦、亨建煤礦等支柱企業(ye) ,累計壓減鋼鐵產(chan) 能477萬(wan) 噸、煤炭焦炭產(chan) 能317萬(wan) 噸、火電產(chan) 能5.1萬(wan) 千瓦。”複興(xing) 區發展和改革局黨(dang) 組書(shu) 記王子明說,截至目前,共拆除“散亂(luan) 汙”和“兩(liang) 高一低”企業(ye) 861家,拆除各類違建7000處、300萬(wan) 平方米,騰退土地1.5萬(wan) 畝(mu) 。

  除舊布新。此後,複興(xing) 區確立了“鋼後延伸及高端裝備製造、生態文旅康養(yang) 、新經濟、現代汽貿、現代物流”五大產(chan) 業(ye) 體(ti) 係,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帕克軌道交通、海盾智聯、宏貫路橋等一批生態友好、競爭(zheng) 力強的產(chan) 業(ye) 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建成投產(chan) 。

  在河北宏貫路橋科技有限公司1號車間內(nei) ,一件件軌道交通建設的預埋件正在加緊生產(chan) 。據了解,該公司今年3月份才落戶複興(xing) 區,短短5個(ge) 月就實現了試生產(chan) 。“我們(men) 生產(chan) 的軌道交通預埋件屬於(yu) ‘吃鋼’產(chan) 品,作為(wei) 國家工信部首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我們(men) 的鐵路橋梁附屬鋼結構係列產(chan) 品取得了75項國家專(zhuan) 利。”河北宏貫路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強說。

  “同時,我們(men) 還先後建設了小微產(chan) 業(ye) 園和科技創新基地,積極引導有技術、有市場、低能耗、零排放、符合產(chan) 業(ye) 政策的中小企業(ye) 入園聚集、‘抱團’發展。”複興(xing) 區經濟開發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管委會(hui) 主任薑仲春說,今年以來,已經有總投資311.5億(yi) 元的恒盛智穀、四達電機、沁潤“隱廬”等29個(ge) 項目成功簽約。不僅(jin) 如此,複興(xing) 區經濟開發區還榮獲了2021年度全省開發區綜合考核A類等次,在省級層麵實現了考核成績從(cong) “C”到“A”的跨越式進步。

  修複生態 構建全域旅遊基本格局

  眼下,在複興(xing) 區沁河沿線,蘆葦蕩漾、鴨鷺成群。尤其是被譽為(wei) “鳥中大熊貓”的全球瀕危鳥類——震旦鴉雀現身沁河,成為(wei) 當地生態保護的活指標。

  “從(cong) 2017年開始,我們(men) 對沁河及其沿岸開展了集中清理整治,實施河道疏浚、景觀綠化,全麵修複沁河水生態。”複興(xing) 區水利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趙海彬介紹說,他們(men) 在沿河打造了槐香柳韻、岩崳尋芳等10多個(ge) 景觀節點,形成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動景象,帶動沿岸20餘(yu) 個(ge) 村莊整體(ti) 提升,重塑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文景觀,2021年,還榮獲了河北“秀美河湖”的稱號。

  不隻是沁河,近年來,複興(xing) 區在全域實施了生態修複、生態建設,建成了園博園、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等生態功能區,構建了“全域旅遊”的基本格局。

  位於(yu) 複興(xing) 區齊村水庫區域的園博園,是河北省第四屆園林博覽會(hui) 、河北省第六屆旅發大會(hui) 和邯鄲市第五屆旅發大會(hui) 的舉(ju) 辦地,總占地麵積4242畝(mu) 。“這裏曾經是‘散亂(luan) 汙’企業(ye) 的聚集區,堆滿了各種工業(ye) 礦渣和建築垃圾,環境汙染問題很突出。現在,園博園的環境每一處都透露著文化氣息,景色特別美。”複興(xing) 區居民艾女士說。

  “在改造過程中,我們(men) 遵循‘城市雙修、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理念,圍繞生態涵養(yang) 和濕地保護、中水利用和土壤淨化、水係疏通和海綿修複、工業(ye) 遺址改造利用等四方麵實施生態修複。”園博園景區服務中心負責人郭一冰介紹說,園博園重點打造了山水邯鄲、礦坑花園、清渠如許等“園博十景”,並將“吃住行、遊購娛、學康養(yang) ”融為(wei) 一體(ti) ,走出一條市場化經營的良性發展道路。

  振興(xing) 鄉(xiang) 村 助力群眾(zhong) 家門口致富增收

  在複興(xing) 區西部,有一家占地麵積約1900畝(mu) ,以農(nong) 耕文化為(wei) 主題的都市農(nong) 業(ye) 休閑園區。“我們(men) 原來是一家建設公司,2017年想向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當時正好趕上複興(xing) 區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理念一拍即合,隨即投資建園。”德豐(feng) 都市農(nong) 業(ye) 休閑園區副總經理付強說,目前德豐(feng) 園一期已經開園,二期正在加緊施工中,“我們(men) 力爭(zheng) 把園區打造成為(wei) 邯鄲乃至周邊地區第一家具有主題IP的田園綜合體(ti) 景區。”

  謝浩江是複興(xing) 區牛叫河村村民,也是德豐(feng) 園的一名老員工了,平時在園區從(cong) 事綠化維護工作。“以前都是在市裏打零工,有時候有活兒(er) 幹,有時候沒活兒(er) ,特別不穩定。自從(cong) 德豐(feng) 園建在我家旁邊之後,我把家裏的十幾畝(mu) 土地流轉給了企業(ye) ,一畝(mu) 地一年能有1500多塊錢收入。我現在也在園區上班,一個(ge) 月能掙將近3000塊錢。”謝浩江聊起自己的工作很開心。

  據了解,像謝浩江一樣,在德豐(feng) 園直接實現就業(ye) 的村民還有200多人。“2021年,園區實現收入1500餘(yu) 萬(wan) 元,帶動周邊農(nong) 民增收約1200萬(wan) 元。項目建成後,還可吸納更多周邊富餘(yu) 勞動力就業(ye) ,通過景區輻射作用可直接帶動周邊餐飲、服務、導遊、工藝品銷售、農(nong) 家樂(le) 等各項經濟產(chan) 業(ye) ,預計可直接或間接提供2000個(ge) 就業(ye) 崗位。”付強說。

  據複興(xing) 區文化和旅遊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崔哲介紹,複興(xing) 區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累計吸引了元寶楓產(chan) 業(ye) 園、朝露玫園、河北潤正中草藥基地等超40億(yi) 元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融合項目,實現了由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特色農(nong) 業(ye) 、休閑農(nong) 業(ye) 、文旅農(nong) 業(ye) 的轉變。

  統計顯示,2021年,園博園及周邊景區吸引遊客達70萬(wan) 人次,帶動旅遊消費約1億(yi) 元;元寶楓項目、朝露玫園項目帶動周邊農(nong) 民種植各類經濟作物,大大提高了農(nong) 民收入;沁河郊野公園串聯起沿河23個(ge) 村莊,帶動農(nong) 家樂(le) 、民宿等旅遊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促進農(nong) 民致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僅(jin) 牛叫河村日均接待遊客超1000人次,旅遊收入累計超千萬(wan) 元。

  在綠色轉型過程中,複興(xing) 區實現了轉型不失速、換擋再加速。2021年,全區地區生產(chan) 總值245.3億(yi) 元,同比增長6.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942元,同比增長8.2%;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41元,同比增長12.3%;三產(chan) 占比由2015年的31%提高到2021年的41%,綠水青山的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生態效益正在日益擴大。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