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遼寧康平縣近年來盤活閑置資產30餘處——幫企業落地 促產業升級

發布時間:2022-12-02 10:1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幫企業(ye) 落地 促產(chan) 業(ye) 升級

  核心閱讀

  《關(guan) 於(yu) 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chan) 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提出,“有序盤活長期閑置但具有較大開發利用價(jia) 值的項目資產(chan) ”,為(wei) 各地結合地方特色搶抓發展機遇進一步提供了施策重點、聚焦靶向。近日,記者走進遼寧省沈陽市康平縣,探訪當地如何開發利用閑置資產(chan) ,幫企業(ye) 落地,促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

  近百米的生產(chan) 線上,機器轟鳴,一條條聚丙烯腈原絲(si) 經過預氧化加工,最終變為(wei) 耐高溫、穩定性強的碳纖維絲(si) ……

  初冬時節,遼寧省沈陽市康平縣,沈陽富萊碳纖維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裏一片繁忙。“現在是24小時不停生產(chan) ,今年前三季度營收超2.6億(yi) 元。”董事長張永福說,自己也沒想到,接手這處曾閑置多年、雜草叢(cong) 生的廠區,如今能帶來這般景象和效益。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chan) 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提出“有序盤活長期閑置但具有較大開發利用價(jia) 值的項目資產(chan) ”。這給康平縣開發利用閑置資產(chan) 進一步提供了施策重點、聚焦靶向。

  康平縣距沈陽市區100多公裏,位置相對偏遠。全縣有不少資產(chan) 由於(yu) 種種原因閑置,僅(jin) 開發區就有閑置資產(chan) 40處,涉及土地約2400畝(mu) ,廠房麵積近28萬(wan) 平方米。2020年以來,全縣陸續盤活其中30餘(yu) 處,占地1500餘(yu) 畝(mu) ,廠房麵積近20萬(wan) 平方米。閑置資產(chan) 找回開發利用價(jia) 值,為(wei) 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動力。

  契合產(chan) 業(ye) 、匹配需求,政策“立交橋”便捷暢通

  富萊碳纖維落戶康平縣,是一次美麗(li) 的邂逅。張永福是遼寧人,早年在大西北從(cong) 事碳纖維生產(chan) 。2019年底,他準備擴大生產(chan) 規模,想著將公司遷回老家遼寧。

  無巧不成書(shu) ——康平縣正好有一處曾經的碳纖維生產(chan) 廠區,占地280餘(yu) 畝(mu) ,建築麵積近4萬(wan) 平方米,但因經營不善破產(chan) ,廠區和設備閑置。

  “先後有七八家企業(ye) 有意向接盤,但我們(men) 很慎重,想找到產(chan) 業(ye) 契合、需求匹配的,最好還是生產(chan) 碳纖維。”康平縣委書(shu) 記李旭臣說。

  “有天晚上11點,我接到康平縣的電話,提到一處閑置資產(chan) ,希望我們(men) 落戶盤活。”經不住對方再三邀請,張永福決(jue) 定實地考察。但眼前,是一家破產(chan) 企業(ye) ,廠房缺少房產(chan) 證、資產(chan) 拍賣多次流拍、設備閑置多年,恐怕麻煩事兒(er) 少不了。

  “隻要你能用,剩下的事兒(er) ,我們(men) 來辦!”得知張永福的顧慮後,縣裏果斷給出了這樣的承諾。

  盤活程序啟動,縣裏協調銀行、律所和原企業(ye) 等多方參與(yu) 協商。競拍順利完成,2020年3月營業(ye) 執照辦下,5月企業(ye) 正式入駐,10月投資1億(yi) 元的改性碳纖維氈及碳纖維製品項目正式投產(chan) ,12月企業(ye) 成為(wei) 規上企業(ye) 。2021年,該公司外地設備全部搬至康平,追加1.1億(yi) 元投資建設二期項目。2022年,公司產(chan) 品入選沈陽市“揭榜掛帥”項目……入駐康平兩(liang) 年多,企業(ye) 也實現了大跨越。張永福說,公司二期項目預計明年一季度投產(chan) 。

  閑置資產(chan) 涉及多方主體(ti) ,各類因素交織。康平縣吃透政策,撮合各方,協調銀行等金融機構與(yu) 企業(ye) 加強對接,在行政、法律、市場、經濟等方麵架起便捷暢通的政策“立交橋”,推動資產(chan) 處置者、購買(mai) 者、拍賣者的三方共贏。

  “接盤是市場行為(wei) ,但企業(ye) 的信心是政府給的!我們(men) 在盤活各類閑置資產(chan) 時,建台賬、析原因,想對策、解難題,讓企業(ye) 更有信心。”康平縣副縣長朱連順說。

  招商為(wei) 要、服務為(wei) 先,項目“大管家”有效有力

  “企業(ye) 在一個(ge) 地方紮根,關(guan) 鍵看前三年發展。征地新建,周期太長;盤活閑置,能快速見效。”順利落戶康平縣後,遼寧合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卡利談起感受。

  今年4月,縣裏通過招商引資,引入合宏新環保高分子複合新材料項目,盤活占地352畝(mu) 、廠房近1.5萬(wan) 平方米的閑置資產(chan) 。總投資10.2億(yi) 元的項目從(cong) 招商到落地,僅(jin) 1個(ge) 月時間。憑啥這麽(me) 快?答案無外乎:招商有效、服務有力。

  呂卡利選擇康平縣,因為(wei) 當地有塑料產(chan) 業(ye) 基礎且物流發達,有利於(yu) 企業(ye) 發展。更吸引他的,還是眼前這處閑置資產(chan) 。“有廠房、宿舍、食堂,有研發中心,有預留空間,簡單裝修後就可以投入使用,節省了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呂卡利說。

  康平開發區招商引資部全程跟進、紓解困難,工作人員張森說,為(wei) 企業(ye) 幫辦各種手續,解決(jue) 廠房漏雨、路麵不平等問題,第一時間上門,確保項目推進。

  翻新廠房裏,切粒機、熱變形測定儀(yi) 等精密儀(yi) 器已經到位;臨(lin) 時展廳裏,布滿五彩繽紛的高分子塑料顆粒圖案及產(chan) 品。合宏一期項目計劃12月底前全部投產(chan) ,明年預計銷售收入超4億(yi) 元,帶動就業(ye) 超400人。“我們(men) 正協助康平‘以商招商’,導入上下遊企業(ye) ,爭(zheng) 取在這裏形成全產(chan) 業(ye) 鏈。”呂卡利說。

  接盤隻是第一步,盤活才是關(guan) 鍵點。康平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白宇明說,政府必須要做好服務,解企業(ye) 後顧之憂,助力企業(ye) 更好發展。康平縣當好項目“大管家”,建立一企一策落實清單,第一時間為(wei) 企業(ye) 排憂解難,並推出小額電價(jia) 、平價(jia) 取暖等優(you) 惠政策,確保企業(ye) 留得住、發展好。

  培育產(chan) 業(ye) 、調整結構,發展“催化劑”源源注入

  廠房排列整齊,外牆粉刷一新。走進遼寧華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仿佛走進了一座嶄新工業(ye) 園。

  這裏曾是一家鋁業(ye) 公司,土地和廠房長期閑置。2020年4月,華坤公司與(yu) 康平縣東(dong) 關(guan) 街道簽約,通過銀行拍賣形式買(mai) 受該片土地及地上物,投資1.8億(yi) 元,建設農(nong) 林固體(ti) 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

  “這麽(me) 大宗的工業(ye) 用地很難找,閑置真是可惜。我們(men) 的新項目能盤活它,既有發展空間,也能節省建設時間。”公司總經理姚宇寧說,從(cong) 考察評估到對接洽談,再到舉(ju) 牌拍賣,政府和銀行一路跟進。

  長長的管道貫通車間,汙泥等廢棄物經過烘幹、發酵等程序,變身為(wei) 土壤改良劑等高附加值產(chan) 品……如今,華坤公司實現產(chan) 值3000萬(wan) 元,正在建設二期項目。

  盤活一個(ge) 項目,帶動一個(ge) 產(chan) 業(ye) 。康平縣將盤活閑置資產(chan) 作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催化劑”:一方麵,引進重大項目,推動主導產(chan) 業(ye) 延鏈拓鏈;另一方麵,鼓勵原有產(chan) 業(ye) 用好存量資產(chan) ,推動轉型升級,形成名企帶動、競相發展、科學合理的產(chan) 業(ye) 結構。

  康平縣中心街旁的幾棟樓宇裏,工人師傅緊鑼密鼓地抓緊裝修。這裏是原康平國際商貿城一期項目,因項目停建,3.4萬(wan) 平方米的房屋及土地使用權被法院判給項目建設方沈陽東(dong) 亞(ya) 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拿到了這些房屋,一直沒想好怎麽(me) 開發,但也不能閑置啊!”東(dong) 亞(ya) 公司副總經理曹炳炎一度很糾結。

  得知情況後,康平縣有關(guan) 部門專(zhuan) 門組織調研論證,從(cong) 全縣角度謀劃,提出可以打造當地二手車、物流、建材綜合大市場,進而補齊當地產(chan) 業(ye) 短板。

  東(dong) 亞(ya) 公司研究後,也覺得這個(ge) 方向可行,在原工程基礎上,決(jue) 定再投資1.5億(yi) 元,建設綜合大市場。

  “閑置資產(chan) 不是包袱,而是財富。”李旭臣說,康平縣近年來盤活的30餘(yu) 處閑置資產(chan) ,已成為(wei)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今年以來,康平縣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59.7%、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17%、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增長7.4%,3項指標增速均創曆史新高。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