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丨江蘇鹽城:治理鹽堿地 菌草來助力

發布時間:2022-12-06 10:5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題:培育種植菌草,降低土壤含鹽量,江蘇鹽城——

  治理鹽堿地 菌草來助力(美麗(li) 中國)

  核心閱讀

  江蘇鹽城自古有“環城皆鹽場”之稱。目前,鹽城共有沿海灘塗約683萬(wan) 畝(mu) ,約占江蘇省鹽堿地總麵積的70%。

  自去年4月開始,在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與(yu) 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鹽城通過種植菌草,降低土壤含鹽量,嚐試破解土地鹽堿化治理的難題。

  車停在距離試驗田幾百米開外的小路前,一行人沿著小路步行不到5分鍾,眼前便出現了一片茂密的菌草。

  這些菌草通體(ti) 翠綠,看上去得有五六米高。“這還不算高,在熱帶地區,它可以長得更高。”鹽城師範學院濕地學院教授劉伯斌說。

  這是江蘇鹽城沿海的灘塗。

  “這裏的鹽堿地麵積太大了,望不到邊!”2017年10月,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第一次來到鹽城沿海灘塗時,發出了這般感歎。

  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張全興(xing) 在福建平潭長江澳的菌草實驗基地了解到菌草頑強的生命力及其生態、經濟價(jia) 值後,向林占熺提出在江蘇沿海灘塗種植菌草的想法。

  2021年4月,鹽城開始種植菌草。一年多過去了,菌草已經給鹽城的沿海灘塗帶來了一些變化。

  開展種植試驗,培育適合鹽城自然條件的菌草品種

  前兩(liang) 天,劉伯斌起了個(ge) 大早,帶著兩(liang) 個(ge) 學生驅車前往鹽城大豐(feng) 區草廟鎮。鹽城大麵積種植菌草的試驗田就在這裏,目前栽種的菌草品種叫巨菌草,共有150畝(mu) 。

  跟隨劉伯斌穿梭在這片茂盛的草叢(cong) 中,很難想象,這裏曾經鹽霜遍地、寸草不生。“來嚐嚐,什麽(me) 味道?”劉伯斌揪下一片菌草葉遞給記者。把菌草放入嘴中,有鹹有甜,鹹的滋味更多一點。

  “這就對啦,地裏的鹽都跑到菌草裏麵啦!”劉伯斌說。甜,是菌草本身的味道;鹹,是因為(wei) 菌草吸收了土地的鹽分,降低了土壤含鹽量。

  收割後的巨菌草,上半部分留在地裏給根部保溫,剩下的儲(chu) 藏起來,為(wei) 來年留種。實驗小組將曬幹的巨菌草秸稈蓬鬆地鋪在菌草根部,以待菌草來年萌芽。除了收割、留種之外,實驗小組還將農(nong) 田的土壤收集留樣,送回實驗室,檢測種植菌草之後土地含鹽量的變化。

  今年6月,福建幸福洋灘塗鹽堿地傳(chuan) 來了喜訊,林占熺團隊在含鹽量曾高達14.7‰的重度鹽堿地種植了兩(liang) 種菌草——綠洲1號和巨菌草,3年後,這裏的土壤含鹽量降低至1.3‰。

  培育適合鹽城自然條件的菌草品種,是下一步大規模種植菌草、治理鹽堿化土地的關(guan) 鍵。“鹽城氣候與(yu) 平潭存在差異,對菌草的耐寒性有更高要求。”在實驗室裏,南京大學鹽城環保技術與(yu) 工程研究院生態低碳技術研究所所長刑立群邊說邊用不同濃度的鹽水澆灌菌草。他正在進行的是巨菌草耐鹽實驗:在相同的環境裏,設置不同的含鹽量梯度,觀察巨菌草的生長情況。破解鹽城土地鹽堿化治理難題的密碼,或許就藏在其中。

  改善土壤生態,為(wei) 豐(feng) 富鹽堿地的生物多樣性打下基礎

  從(cong) 草廟鎮驅車向東(dong) 20公裏,在閩蘇合作的另一塊試驗田中,綠洲1號正在茁壯成長。這是一個(ge) 比巨菌草更高、更耐鹽堿的品種。

  由於(yu) 緊鄰大海,周圍鹽堿地含鹽量已達到9‰以上,這塊鹽堿地屬於(yu) 重度鹽堿化地區。繁茂的菌草群與(yu) 周圍荒蕪的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菌草株下方生長著野生草本植物和灌木,開出的粉色小花,為(wei) 灘塗添了幾分生機。

  這片試驗田位於(yu) 江蘇大豐(feng) 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據不完全統計,灘塗沿線地帶棲息著7000多頭麋鹿,其中3000多頭屬於(yu) 野生麋鹿種群。

  麋鹿以禾本科、苔類及其他多種嫩草和樹葉為(wei) 食,如何保證動物群體(ti) 的食物來源,是近幾年保護區一直在研究的問題。同屬禾本科的菌草,被認為(wei) 是替代傳(chuan) 統飼料的一種新選擇。

  一年前,保護區將收割下來的菌草分別投喂到半散養(yang) 和圈養(yang) 兩(liang) 種飼養(yang) 模式的麋鹿種群中,觀察它們(men) 的進食效果。“我們(men) 根據麋鹿的進食狀態判斷,麋鹿對菌草還是非常喜愛的。”鹽城市麋鹿研究所副所長賈媛媛說。

  賈媛媛介紹,菌草是否能作為(wei) 麋鹿的日常飼料,還需要進行科學論證和實驗。如果可以,不僅(jin) 能大大降低麋鹿的飼養(yang) 成本,還會(hui) 為(wei) 野生麋鹿種群提供更為(wei) 豐(feng) 富的食物來源。

  鹽城還擁有鹽城濕地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和條子泥濕地公園,吸引了許多鳥類停歇、棲息。“菌草根係周圍的酶活性反應,對於(yu) 土壤的養(yang) 分和微生物的變化起到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林占熺說。今後,菌草在鳥類的繁衍、棲息以及食物來源等方麵,都有望發揮作用。

  菌草固氮能力強,固碳前景廣闊

  在鹽城市一家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種植的菌草地四周,圈養(yang) 著不少牲畜家禽,不遠處還有一口魚塘——這片不大的地方,均勻分布著許多常見的養(yang) 殖品類。

  “養(yang) 殖多品類動物,是為(wei) 了實踐菌草‘種養(yang) 加’模式。”這家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種養(yang) 加”模式,指的是種植、養(yang) 殖、加工的生態農(nong) 業(ye) 模式。

  這種模式下,如何讓土壤持續保持較高的養(yang) 分和肥力?靠的就是菌草強大的固氮能力。

  對此,刑立群說,巨菌草區別於(yu) 一般作物依靠外界補充氮元素的情況,菌草可以通過自身光合作用,利用固氮菌將空氣中的氮元素固定在土壤之中,提高土地肥力,降低化肥的使用量。

  除了固氮增加土壤肥力,菌草還具有強大的固碳能力,可有效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ti) 。“如果鹽城廣大灘塗可以推廣種植菌草,我們(men) 就能把空氣中的碳牢牢抓在地下!”林占熺說,這是他和團隊在鹽城種植菌草的目標。

  “以巨菌草為(wei) 例,研究數據表明,巨菌草的光合作用效率是闊葉樹的4至21倍,一畝(mu) 巨菌草年吸收二氧化碳6噸至6.7噸。”林占熺說,今後,如果在鹽城680餘(yu) 萬(wan) 畝(mu) 灘塗上推廣種植菌草,固碳前景將非常廣闊。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