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道在瓦甓”戰國兩漢瓦當藝術特展在杭開展

發布時間:2022-12-06 11:12:00來源: 杭州日報

  12月1日,“道在瓦甓”戰國兩(liang) 漢瓦當藝術特展在中國印學博物館和西泠印社遁庵開展。

  展覽由西泠印社主辦,中國印學博物館、山東(dong) 九宮閣齊國文字博物館承辦。西泠印社秉持“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shu) 畫”宗旨。百年社慶以來倡導“重振金石學”,近年又提出“大印學”概念。此展為(wei) 西泠印社首次以瓦當為(wei) 主題的專(zhuan) 題性展覽。

  瓦當是中國古代傳(chuan) 統建築頂簷上的一種建築裝飾構件,最早創用於(yu) 西周,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曆史。古稱“瓦”“當”或“瓦當”,“當”之本義(yi) ,或謂器物之底,或謂“擋”之初文,即有遮擋、阻擋之意。瓦當的作用是保護屋簷的椽頭不受風雨的侵蝕。其樣式主要有圓形和半圓形兩(liang) 種。瓦當的造型千姿百態,不但是繪畫、書(shu) 法、工藝和雕刻相結合的中國藝術,也是實用性與(yu) 美學相結合的產(chan) 物,在古建築上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此外,瓦當還是中國書(shu) 法、篆刻、繪畫等方麵的寶貴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各個(ge) 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jia) 值。

  千百瓦當,蔚然大觀,匯集古國精華,傳(chuan) 承金石之風,弘揚中華文化。展覽展出戰國兩(liang) 漢時期瓦當80件和精拓數種。選取的瓦當造型精美、圖案稀有、寓意美好、文字巧妙。展品以臨(lin) 淄齊地瓦當為(wei) 主,臨(lin) 淄齊瓦是中國瓦當藝術最主要的品類之一,是齊文化的重要元素,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真實反映了從(cong) 戰國至兩(liang) 漢時期齊地社會(hui) 經濟、典章製度、風俗人情、繪畫風格、宗教哲學和美學思想,再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齊地瓦當藝術獨樹一幟,紋飾題材豐(feng) 富,既有神秘色彩的乳釘、雲(yun) 雷、卷雲(yun) 、山形、青龍、朱雀等,也有崇尚自然的樹木、山峰、鳥鳳、走獸(shou) 、人物等,還有一些是由幾何圖形構成的抽象圖案。文字瓦當版別多樣,書(shu) 體(ti) 優(you) 美,極盡變化。如千秋萬(wan) 歲、千秋安樂(le) 、大吉宜官、富貴萬(wan) 歲、長樂(le) 萬(wan) 歲、高遷富貴、延年益壽這一類的吉祥語。還有一種齊瓦獨有的“天齎瓦”,是齊地祭祀天主的祠廟之瓦,為(wei) 齊瓦中的珍品。

  展覽期間,山東(dong) 九宮閣齊國文字博物館館長王令波分別向西泠印社和中國印學博物館無償(chang) 捐贈《山東(dong) 九宮閣齊國文字博物館藏齊國瓦當珍品原拓》,延綿無私奉獻的西泠精神,彰顯新時代傳(chuan) 承文化、捐贈西泠的嘉行。

  展覽將持續至12月15日。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