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以生態“含綠量”鑄發展“含金量”
在“雙碳”目標驅動下,黃山市圍繞生態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生態農(nong) 業(ye) 和新型工業(ye) ,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種好“搖錢樹”、打好“特色牌”。
行走黃山的山水之間,隨處可見的茶園裏,漫山遍野的“小黃板”點綴其間。“小黃板”其貌不揚,卻是茶農(nong) 省錢省力,提高茶葉質量和價(jia) 格的一大“法寶”。
“小黃板”其實是利用昆蟲對於(yu) 黃色敏感趨向性而研發的一種黃色粘蟲板,具有引誘力強、粘捕率高、無毒、無害、無汙染等特點。2020年,黃山市在重點產(chan) 茶鄉(xiang) 鎮試點“小黃板”,試點茶區農(nong) 藥配送量大幅下降。到2021年,黃山市實施全域茶園綠色防控,插放黃板2800餘(yu) 萬(wan) 張,實現全域覆蓋。
黃山休寧新安江源頭,一家以新安源命名的茶葉生產(chan) 企業(ye) ,傾(qing) 注於(yu) 有機茶生產(chan) 。這裏有6800畝(mu) 茶園連續多年通過歐盟和國家有機標準認證。
據初步統計,2015年來,這家企業(ye) 通過有機茶生態基地建設,僅(jin) 在新安江源頭流口區域就減少農(nong) 藥、除草劑使用量1000多噸,化肥2.5萬(wan) 噸,有效地控製了農(nong) 村麵源汙染。
2012年,在財政部、原環境保護部的大力推動下,皖浙兩(liang) 省在新安江啟動全國首個(ge) 跨省流域生態補償(chang) 機製試點。十年時間,黃山從(cong) 補償(chang) 機製試點的實踐中,鍛造出了以生態保護補償(chang) 為(wei) 抓手,以生態環境保護為(wei) 根本,以綠色發展為(wei) 路徑,以互利共贏為(wei) 目標,以體(ti) 製機製建設為(wei) 保障的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新安江模式”。
新安江補償(chang) 機製蝶變著黃山產(chan) 業(ye) ,也為(wei) 黃山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現實路徑。
在黃山,泉水養(yang) 魚日漸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特色產(chan) 業(ye) 。“這種魚,一斤能賣80元!”讓人嘖嘖稱奇的養(yang) 魚方式,如今每年給黃山帶來超7億(yi) 元的綜合產(chan) 值。
旅遊,是黃山的底色。而如今,黃山的旅遊不止於(yu) 山水人文間的賞玩。產(chan) 業(ye) 是城市的靈魂。黃山不滿足標誌性的文旅產(chan) 業(ye) ,一大批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正落戶於(yu) 這座生態旅遊城市。
“雙碳”背景下,黃山產(chan) 業(ye) 向“新”而行。近年來,該市確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新能源和汽車電子、新材料和綠色軟包裝、人工智能等九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構建與(yu) 黃山生態環境相適應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黃山,生態的“含綠量”,正漸變成發展的“含金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