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出行 低碳高效(傾聽)
核心閱讀
自行車專(zhuan) 用路建設持續推進,新能源公交車加速推廣,軌道交通線網越織越密……各地深入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通過多樣化方式,提升市民綠色出行體(ti) 驗,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推進實現“雙碳”目標,綠色交通大有可為(wei) 。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打造高效銜接、快捷舒適的公共交通服務體(ti) 係,積極引導公眾(zhong) 選擇綠色低碳交通方式;到2030年,城區常住人口100萬(wan) 以上的城市綠色出行比例不低於(yu) 70%。
怎樣提供高質量的綠色出行服務?如何增強人們(men) 綠色出行的意願?記者進行了采訪。
騎車通勤,健康快捷成為(wei) 新選擇
已經73歲的嶽清蓮,最近迷上了騎自行車,而這一切都源於(yu) 她家附近的那條自行車專(zhuan) 用路。
“既能鍛煉身體(ti) 也能看看風景,每天不去騎上一圈,就覺得少了點什麽(me) 。”嶽清蓮家住北京市昌平區龍澤園街道龍澤苑社區,退休前是一名司機。離她家不到10分鍾的路程,就是2019年5月31日開通的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zhuan) 用路。
全長6.5公裏的自行車專(zhuan) 用路,其中5.5公裏為(wei) 全封閉非助力自行車專(zhuan) 用路,禁止行人、電動自行車及其他車輛進入,騎行限速為(wei) 15公裏/小時。
“路兩(liang) 邊都是綠植,還有各種景觀,讓騎行很享受。”嶽清蓮坦言,其實對騎行這件事,家裏人一開始還有些擔心,“畢竟我年齡大了,家人怕不安全;後來知道我是在專(zhuan) 用路上騎,才放下心來。”
東(dong) 起昌平區回龍觀文華路,西至海澱區後廠村路。這條自行車專(zhuan) 用路,一頭連著著名的超大型居住社區,一頭接著北京的互聯網企業(ye) 聚集地。騎車通勤,成為(wei) 很多市民的優(you) 先選項。
頭盔、手套、騎行服,加上酷炫的自行車,小張的騎行裝備看上去相當專(zhuan) 業(ye) 。作為(wei) 一名互聯網從(cong) 業(ye) 人員,騎行是小張除工作外為(wei) 數不多的愛好,“以前總是開車上下班,怎麽(me) 也得1個(ge) 小時,現在騎車半個(ge) 多小時就到了。”
昌平區自行車專(zhuan) 用路管理中心負責人劉爽介紹,像小張一樣,在自行車專(zhuan) 用路上騎行的通勤群體(ti) ,約1.16萬(wan) 人。據統計,截至2022年11月底,自行車專(zhuan) 用路上的累計騎行量已達649萬(wan) 人次,日均騎行量4000—9000人次,平均騎行距離為(wei) 3.8公裏。
“通勤時間相比開私家車、坐公交車分別節省32%和50%,年累計貢獻碳減排量超1500噸。”劉爽介紹,目前,自行車專(zhuan) 用路正在進行東(dong) 拓、南展施工,“建成後,將形成串聯昌平、海澱、西城的慢行係統,為(wei) 更多市民提供低碳、高效的出行選擇。”
綠色公交,轉型升級跑出加速度
工作日一大早,出小區右轉,安徽省合肥市市民項凡直奔公交站台。
項凡坦言,以前坐公交車總感到不舒服。自從(cong) 300路公交更換為(wei) 新能源車,發動機的轟鳴聲沒有了,車輛起停更加平穩,就連車廂都變得寬敞,乘車舒適度大幅提升。如今,不光是日常通勤,周末,他也樂(le) 意乘公交出行。
這得益於(yu) 近年來合肥市積極踐行綠色出行理念,大力推廣使用新能源公交車。合肥市交通運輸局客運管理處負責人介紹,2018年起,合肥市新增、更新的公交車均采用純電動車型。至2020年末,合肥市中心城區公交線路營運車輛已全麵實現新能源化。
數據顯示,合肥公交集團目前在用的新能源公交車為(wei) 3440台,占比達98%。該集團技術管理部經理楊海兵向記者算了一筆賬:2021年,合肥市公交車輛累計減少排放15.57萬(wan) 噸二氧化碳,“按一棵樹一年可以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來算,我們(men) 減排的二氧化碳相當於(yu) 多種了850多萬(wan) 棵樹。”
深夜,走進合肥公交集團和平路充電站,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停放的新能源公交車。另一側(ce) ,7台充電樁一字排開,充電工孫琳不停地在其間忙碌穿梭,刷卡、連接、充電。
“每天夜裏,是充電工們(men) 最忙碌的時候。”楊海兵告訴記者,為(wei) 合理使用電力資源,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他們(men) 正在推行“錯峰填穀”充電策略,盡量利用低穀電給回場公交充電。
倡導綠色低碳出行,僅(jin) 優(you) 化車輛能源結構還不夠,還要在線網優(you) 化上下功夫。
合肥公交集團智慧指揮中心內(nei) ,一塊巨大的電子屏上,實時顯示著合肥公交所有線網站點、客運量、車輛行駛情況等信息。“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我們(men) 能夠實現線路運力的精準調配,給市民帶去最大便利,也有助於(yu) 節能減排。”合肥公交集團營運管理部經理卜澤祥說。
“下一步,合肥市將繼續在公交出行的‘小快靈’上下功夫。一方麵,要推動公交車輛往小型化發展,擴大線網站點的覆蓋麵,讓更多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搭上公交;另一方麵,加快推動地麵公交與(yu) 軌道交通兩(liang) 網融合,解決(jue) 沿線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裏’難題。”合肥市交通運輸局客運管理處負責人說。
軌道交通,織密線網釋放新活力
空間主體(ti) 造型融入“樹”的概念,牆麵展現成都玉林片區街景風貌……走進成都地鐵8號線芳草街站,整個(ge) 車站看起來清新脫俗。
“以前從(cong) 城南到城北要花1個(ge) 多小時,現在坐地鐵隻要半個(ge) 多小時,出行更便捷了。”市民劉女士在成都生活多年,見證了成都地鐵從(cong) 無到有再到加速發展的過程。
近年來,成都積極推進軌道加速成網,線網規模快速增長。
“成都已開通運營13條軌道交通線路,運營裏程達558公裏。未來,成都軌道交通線路還將不斷延伸,力爭(zheng) ‘十四五’末期,線網在建及運營裏程突破1000公裏,實現雙機場軌道交通直達,基本形成半小時軌道交通通勤圈。”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日益密織的軌道交通線網,讓地鐵通勤這一綠色出行方式,成為(wei) 更多人的選擇。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成都軌道交通線網累計客運量突破90億(yi) 乘次,曆史單日最大客運量超722萬(wan) 乘次,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超60%,正點率99.99%,各項指標持續位居國內(nei) 行業(ye) 前列。
成都地鐵的智慧化服務持續升級。成都軌道集團在國內(nei) 率先全線網、一體(ti) 化推行“智慧安檢、智慧票務、智慧測溫”,實現12條地鐵線路、287個(ge) 地鐵車站所有閘機及安檢點全覆蓋,較傳(chuan) 統閘機檢票速率提高20%以上。智慧票務服務上線,市民乘客可享受成都地鐵全線刷臉過閘,優(you) 化乘客出行體(ti) 驗。
各項貼心服務也相繼展開。“目前,成都地鐵已有11條線路推出列車分區控溫服務,為(wei) 孕婦、哺乳期婦女提供的地鐵母嬰室已超過80間,在部分車站增設乘客呼叫鈴,保障殘疾人等特殊群體(ti) 乘車,提供無障礙預約服務。”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此外,成都地鐵還將深化軌道與(yu) 公交“站站融合”,增開5條旅遊專(zhuan) 線、協調優(you) 化20餘(yu) 條公交接駁線;同步積極改善地鐵站點與(yu) 周邊交通、商圈一體(ti) 化銜接,完成14個(ge) “同站過街通道”車站功能改造,切實提升市民出行體(ti) 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