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樞紐工程如何“顯身手”

發布時間:2022-12-06 19:09:00來源: 安徽日報

  本月,備受矚目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引江濟淮工程將實現試通水通航。“江淮大運河”貫通後,長江、淮河將實現世紀“牽手”。

  在這條長700多公裏的輸水線路中,巢湖是重要節點。引江濟巢成為(wei) 整個(ge) 工程的關(guan) 鍵一步。

  長江水是怎麽(me) 從(cong) 東(dong) 、西二線“雙線引江”,然後一路奔騰注入巢湖?幾大樞紐工程如何發揮“調節”作用?近日,記者趕赴沿線部分樞紐工程,展開實地探訪。

  廬江“大閘門”——

  保輸水保防洪

  12月1日,記者駕車駛達廬江縣萬(wan) 山鎮S319新線橋附近的廬江樞紐。該樞紐包括節製閘及船閘,廬江節製閘佇(zhu) 立河中央。閘以南是來自長江和菜子湖的水,閘以北的河流則通往巢湖。

  “廬江樞紐主體(ti) 工程已完工,目前正在進行室內(nei) 裝修和綠化建設。剛過去的10月,菜巢線廬江段成功通水,實現長江水入巢湖,目前已調水1.38億(yi) 立方米,發揮了重要的抗旱效益。”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廬江建管處處長陳飛說。

  保輸水,是廬江節製閘的日常功能。此外,它還有一個(ge) 重要作用——保障巢湖防洪安全。

  “廬江節製閘能輸水也能防洪,正常輸水時菜子湖方向來水通過該閘進入羅埠河北上,調節閘門開度可以控製輸水量及菜子湖區水位;當菜子湖或巢湖流域發生洪水時,該閘關(guan) 門,菜子湖或巢湖流域各自維持原有的防洪體(ti) 係”。陳飛形象地向記者作解釋,簡單來說,正常輸水時閘門打開,渠水自南向北流,不需輸水或發生洪澇時閘門關(guan) 閉,兩(liang) 邊水係不相往來。

  引江濟淮的引江線路分為(wei) 兩(liang) 條:一條線路為(wei) 利用現有的鳳凰頸—西河—兆河—巢湖輸水線路,稱為(wei) “西兆線”;另一條從(cong) 樅陽閘引江水入菜子湖經調蓄後,北上利用其主源孔城河上溯輸水,穿過與(yu) 巢湖流域的分水嶺後,入巢湖支流羅埠河,再接白石天河入巢湖,稱為(wei) “菜巢線”。

  在菜子湖與(yu) 巢湖之間,廬江境內(nei) “菜巢分水嶺”相當於(yu) 流域分界線,分別向南北兩(liang) 個(ge) 方向自流。但這個(ge) “分水嶺”卻成為(wei) 菜巢線輸水線路的阻礙,引江濟淮工程“劈”開了菜巢分水嶺,運河從(cong) 中穿越。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條暢通的人工運河靜靜流淌,河岸上一級一級的護坡貝聯珠貫。

  菜巢線首站的樅陽樞紐抽提江水後,注入菜子湖,一路向北到達廬江節製樞紐。

  菜巢線既是輸水通道,也是“黃金水道”。未來,這裏將出現百舸爭(zheng) 流的繁榮盛景。記者在現場看到,節製閘的相鄰處,船閘已完全成形,12月底可以試通航。

  入巢“開關(guan) ”——

  “生態把關(guan) ”

  又經過一小時左右車程,記者來到位於(yu) 巢湖西南側(ce) 白山鎮的白山樞紐。這裏是菜巢線、西兆線及小合分線在巢湖口交匯處的控製性工程,包括白山節製閘、白山控製閘及白山船閘。菜巢線、西兆線引江水各以150立方米/秒的流量在這裏匯集,在白山樞紐控製下,再以300立方米/秒的流量經小合分線河渠北上流入肥西派河口。

  放眼望去,白山控製閘立在小合分線進口處,雙線引江的水在該處匯合進入小合分線,是保障引江濟淮工程輸水的重要“咽喉”。目前該閘正在進行內(nei) 部裝修,已基本完工,即將投入使用。站在白山控製閘下,不遠處就能看到小合分線新挖的輸水河道,清澈的水麵在陽光照射下泛起陣陣漣漪。

  白山節製閘有一個(ge) 關(guan) 鍵功能——“生態把關(guan) ”——這要追溯到前期設計時提出的“小合分線”方案。該方案建立在規避巢湖西部湖區汙染水體(ti) 和利用南部湖區良好水質的基礎上,濟淮期間西兆河線江水入湖、菜子湖線江水不入湖,非濟淮期間江水可從(cong) 兆河口、白石天河、派河口注入巢湖,年均入湖江水約20億(yi) 立方米以上。

  引江濟淮可研及初設階段經過專(zhuan) 家反複論證,最終確定了“小合分線”方案。因此,白山節製閘是一道關(guan) 鍵的“開關(guan) ”。當巢湖水質較差時,白山節製閘關(guan) 閉,從(cong) 菜子湖線所引江水,將直接通過小合分線北上,不再進入巢湖,保證一江清水北上;引江濟淮需求引水量較大,當巢湖水質達到標準時,西兆線江水入湖後,打開白山節製閘,從(cong) 白石天河口引巢湖水入小合分線。

  中午時分,白山節製閘施工現場正在打樁,呈現一派繁忙景象。據該工程施工單位介紹,白山節製閘預計明年年底竣工。屆時,通過小合分線的銜接和白山節製閘的“開關(guan) ”作用,將構建一套輸水與(yu) 生態雙促進的輸水廊道。

  工程建設者——

  攻堅克難繪就藍圖

  地質複雜、疫情影響、洪澇侵襲……在工程建設的這幾年裏,引江濟淮的建設者們(men) 克服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困難,確保工程按質按量完成。

  “戰線長、體(ti) 量大、任務重、地質情況複雜、工程種類多,這些都是我們(men) 麵臨(lin) 的考驗與(yu) 挑戰。”陳飛告訴記者。

  考驗麵前,是堅守,是奮進。“2020年洪澇災害影響很大,當時周邊破圩,我們(men) 全線停工,每天做的都是搶險、巡堤、運物資。洪災過去後又拚盡全力搶工期,那時候大家都非常辛苦。”中國水利水電十二工程局引江濟淮菜北水利施工標段項目部總工程師蔣永亮說,季節性暴雨是很大的障礙,項目部通過采取界外導流及強製性排水的技術措施,短時間內(nei) 搶工,有力保障了基坑施工安全。

  流塑性淤泥質土,是建設樅陽樞紐和白山樞紐中遇到的共性技術難題。由於(yu) 河道的淤泥質土過於(yu) 鬆軟,無法承受過多重量,施工方采用水泥土雙向攪拌樁技術,在河道堤防底部打滿10米至30米深的樁,然後才能在樁上構築堅固的堤防。“工程難度很大,白山船閘光地基基礎處理就花了近1年半時間,打了30多萬(wan) 根樁。這相當於(yu) ‘在豆腐上插筷子,在筷子上頂個(ge) 餅子’。”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廬江建管處綜合辦負責人劉平說。

  在白山船閘附近,朝著河道方向放眼望去,一個(ge) 個(ge) 靠船墩排列開來。在不久之後,將會(hui) 有一艘艘船隻在這裏停靠、排隊。裝載貨物的船隻,將沿著“工”字型水運網揚帆起航。

  未來,人們(men) 不應忘記,在奔湧的河渠下,在一座座高大的樞紐建築物中,曾有來自祖國各地的建設者,克服了重重困難,用他們(men) 的智慧、心血與(yu) 汗水,共同繪就“一河清泉水、一道風景線、一條經濟帶”的美好藍圖。(記者 王弘毅 見習(xi) 記者 許昊傑)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