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PM2.5平均濃度降幅均達60%以上
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與(yu) 2013年相比
京津冀PM2.5平均濃度降幅均達60%以上
12月15日,京津冀三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召開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線上新聞發布會(hui) 。從(cong) 發布會(hui) 上獲悉,在三地的共同努力下,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三地PM2.5年均濃度首次全部步入“30+”階段;2022年以來,三地PM2.5平均濃度繼續同比下降,與(yu) 2013年相比降幅均達到60%以上;重汙染天數均大幅消減、優(you) 良天數大幅增加。
近年來,三地生態環境部門逐步建立完善協同機製,聯合立法、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協同治汙,生態環境協同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水環境質量方麵,三地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麵水質優(you) 良比例均動態達到“十四五”國家目標要求,且全麵消除劣V類斷麵。生態質量方麵,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高,北京密雲(yun) 水庫入選全國首批美麗(li) 河湖優(you) 秀案例、天津海河河北區段入選全國首批美麗(li) 河湖提名案例、河北秦皇島灣北戴河段入選全國首批美麗(li) 海灣優(you) 秀案例。
大氣聯防聯控,藍天白雲(yun) 成常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三地大氣汙染防治按下“加速鍵”。十年來,三地分類整治“散亂(luan) 汙”企業(ye) 16.3萬(wan) 餘(yu) 家、三地農(nong) 村及城鎮地區散煤清潔能源改造近1580萬(wan) 戶,北京市實現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天津市燃煤鍋爐和工業(ye) 窯爐基本完成清潔能源替代,河北省基本淘汰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2022年,在生態環境部的指導下,三地連續第六年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區域能源結構持續優(you) 化升級。
強化流域共治,共護一灣碧水。北京市率先消除城市黑臭水體(ti) ,天津市、河北省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ti) ,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近岸海域水質優(you) 良比例大幅提升。2022年,三地堅持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健全流域生態補償(chang) 機製,京冀兩(liang) 地政府簽訂新一輪密雲(yun) 水庫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協議,津冀兩(liang) 地政府即將簽訂引灤入津上下遊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協議(第三期)。1至11月,密雲(yun) 水庫(北京)、於(yu) 橋水庫(天津)、潘家口水庫(河北)、大黑汀水庫(河北)水質穩定達到水源地水質要求。深化渤海綜合治理,天津市完成68個(ge) 入海排汙口整治,河北省46條入海河流全部達到V類及以上水質。
試點示範先行,協同推進區域綠色低碳發展。京津冀是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guan) 鍵區域之一。近年來,三地圍繞能源、產(chan) 業(ye) 、交通、建築等領域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十三五”期間,三地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比例分別達到26%、23%、25%,均超額完成國家任務目標。對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三地多措並舉(ju) 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
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是係統工程。今年,三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合製定京津冀地區環評會(hui) 商辦法,明確會(hui) 商的範圍、各方責任、程序等,進一步完善區域環評會(hui) 商機製。落實京津冀生態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製,省(市)級、區(市)縣各層麵密切聯係,共同打擊交界地區生態環境違法行為(wei) 。下一步,三地生態環境部門將以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以減汙降碳協同增效為(wei) 抓手,圍繞區域綠色低碳發展、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水環境聯保聯治、聯動執法等領域,推動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邁向更高水平,推動區域協同綠色高質量發展。(記者馬朝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