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社區服務更精細(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發布時間:2022-12-17 13:4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穿上西裝、打好領帶,86歲的陳可明(化名)顯得精神了許多。

  “一會(hui) 兒(er) 要去驛站表演節目呀,開心吧!”湊到陳可明耳邊,老伴李為(wei) 梅大聲說道。

  鎖好門,兩(liang) 位老人牽著手,緩步走向上海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xing) 路街道第一分站。“距離很近,七八分鍾就到。這裏每天都有活動、有餐食,就像我們(men) 的‘第二個(ge) 家’。”

  通過合理布局市民驛站、長者照護之家、社區食堂、智慧健康小屋等,如今嘉興(xing) 路街道已形成15分鍾社區養(yang) 老服務圈,為(wei) 老年人就近就便提供日托、助餐、助潔、助醫等服務。

  “2018年11月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xing) 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時指出,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養(yang) 老服務工作,要把政策落實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嘉興(xing) 路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劉俊說,“我們(men) 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將持續完善社區為(wei) 老服務體(ti) 係,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打造15分鍾養(yang) 老服務圈

  上午9點,推開市民驛站二樓日間照料中心的門,歌聲飄然而至。陳可明神情陶醉,正指揮幾位老人排演。一旁,李為(wei) 梅舉(ju) 著手機,為(wei) 他們(men) 拍照留念。

  去年,陳可明罹患阿爾茨海默病。兒(er) 女不在身邊,李為(wei) 梅一人照顧老伴。“得虧(kui) 有這市民驛站,不然真熬不住。”李為(wei) 梅說。得知市民驛站開設了日間照料中心,老兩(liang) 口幾乎每天都來,“早上8點半來,下午4點離開,有護理員全程帶著做手指操、表演節目,老陳還在合唱隊裏當起了指揮。”

  老伴有人照護,李為(wei) 梅也有了空閑時間,跟著幾個(ge) 老姐妹跳起了扇子舞。

  在虹口區,市民驛站贏得了眾(zhong) 多老年人點讚。“現在每個(ge) 街道都至少建有3到4個(ge) 市民驛站,為(wei) 老年人提供日托、助餐、助潔、助醫等服務。”虹口區養(yang) 老服務發展中心主任王青介紹,各街道把最大的市民驛站作為(wei) 樞紐式的“社區綜合為(wei) 老服務中心”,形成15分鍾社區養(yang) 老服務圈。

  “現在我們(men) 街道有12個(ge) 社區助餐點。不管從(cong) 街道的哪個(ge) 小區出發,10分鍾內(nei) 就能吃上熱乎飯。”沒法出門的時候,李為(wei) 梅會(hui) 申請上門送餐。

  嘉興(xing) 路街道著力推進為(wei) 老服務精細化。“以市民驛站嘉興(xing) 路街道第一分站為(wei) 例,驛站的診所增加了多個(ge) 中醫養(yang) 生項目;日托所增加了熱療床、智慧養(yang) 老設備。”劉俊說,“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推動實現全體(ti) 老年人享有基本養(yang) 老服務’要求,我們(men) 將優(you) 化服務供給,分類提供養(yang) 老保障、生活照料、康複照護、社會(hui) 救助等適宜服務。”

  探索“管家式”養(yang) 老服務

  之前,80歲的羅阿婆家裏用的是磚砌的浴缸。隨著年齡增長,洗澡越來越費勁,特別擔心摔著碰著。

  利用嘉興(xing) 路街道開展適老化改造契機,與(yu) 羅阿婆結對的養(yang) 老顧問潘海峰幫老人遞交了浴室改造申請,拿到3000元補貼,並全程代辦相關(guan) 手續。之後,施工隊進場施工,一周多時間就改造完畢。

  在虹口區,像潘海峰這樣的養(yang) 老顧問已有474名。虹口區進一步打造“管家式”養(yang) 老服務,製定服務清單。

  “我們(men) 在市民驛站、居委會(hui) 設置養(yang) 老顧問點,對街道的高齡、獨居、失能老人開展排查摸底,組織282名誌願者、網格員與(yu) 養(yang) 老顧問一起逐戶上門問需,並與(yu) 上千位有需求的老人結對。”劉俊介紹。

  29歲的潘海峰是嘉興(xing) 路街道飄鷹居委會(hui) 的老齡事業(ye) 專(zhuan) 職幹事,自兼任養(yang) 老顧問以來,共與(yu) 54位老人結對。說起養(yang) 老顧問為(wei) 老服務的事,他如數家珍:飄鷹花苑小區中心處新改建了花園、增加了健身器材;一些居民樓入口新建了無障礙坡道……

  虹口區還積極推動養(yang) 老顧問點從(cong) 市民驛站向居民區延伸,並充分發揮社區誌願者和社會(hui) 組織作用,為(wei) 符合條件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浴、陪醫就診等一對一上門服務。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ju) 措,著力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虹口區副區長章維表示,將采取更多措施持續提升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關(guan) 愛服務體(ti) 係

  下午,72歲的周平峰在市民驛站旁的和平公園內(nei) 快走2公裏。一圈下來,他直奔公園西側(ce) 的室外智能體(ti) 測儀(yi) ,根據提示音熟練操作。不一會(hui) 兒(er) ,身高體(ti) 重、體(ti) 成分、靜態心率等指標已測出。

  前不久,一些老年人向嘉興(xing) 路街道辦事處反映:“在公園裏鍛煉完,能不能有個(ge) 儀(yi) 器檢測一下身體(ti) 情況?”一套多功能室外智能體(ti) 測儀(yi) 定價(jia) 10多萬(wan) 元,還要協調公園提供安裝空間,單憑嘉興(xing) 路街道的力量,解決(jue) 難度大。

  嘉興(xing) 路街道著力推進黨(dang) 群服務陣地融合發展,統籌協調駐區單位、“兩(liang) 新”組織、誌願者等力量和資源,共同為(wei) 轄區群眾(zhong) 解難題。最終,區綠化市容局、區體(ti) 育局、街道辦事處等單位黨(dang) 組織共同發力,促成室外智能體(ti) 測儀(yi) 落戶和平公園,並由誌願者隊伍負責日常維護。

  開展互助養(yang) 老,是嘉興(xing) 路街道健全老年人關(guan) 愛服務體(ti) 係的又一舉(ju) 措。

  嘉興(xing) 路街道推出“老夥(huo) 伴計劃”,由228位低齡健康老人結對上千位有需求的老人,通過上門探訪、情感支持和參與(yu) 社區活動等形式開展互助服務。

  市民孫東(dong) 娣與(yu) 5位高齡老人結對,每天都要挨家挨戶走一趟,幫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我是有52年黨(dang) 齡的老黨(dang) 員,也要出一份力。”孫東(dong) 娣說,現在提供互助服務,等自己高齡時也能享受這種服務,“我覺得這也體(ti) 現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16日 01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