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家保管好每一粒糧食(逐夢)
河北柏糧糧食儲(chu) 備有限公司,是享譽全國的國有大糧庫。
倉(cang) 庫裏,溢滿醇厚的麥香。幾十萬(wan) 噸小麥,靜靜地貯藏在這裏。
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這裏走走,那裏看看,摸摸又聞聞……他叫尚金鎖。
一
1951年10月,尚金鎖出生在河北省柏鄉(xiang) 縣的一個(ge) 偏僻農(nong) 村。兄妹八人,他排行第七。因為(wei) 饑荒,家裏不時斷糧,常以野菜樹葉為(wei) 食。
對於(yu) 饑餓,尚金鎖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小時候經常饑腸轆轆的他,後來個(ge) 頭剛剛達到1.6米。
似乎是命運的安排,1974年,尚金鎖被調到公社糧庫當臨(lin) 時工。由於(yu) 他初中畢業(ye) ,喜歡數理化,便被安排做會(hui) 計工作。
這個(ge) 糧庫始建於(yu) 1963年,占地4畝(mu) ,倉(cang) 容不足百萬(wan) 斤,是河北省基層糧庫中很小的一個(ge) 。
因為(wei) 設備差、技術弱,糧庫經常發生蟲咬鼠盜等儲(chu) 糧不安全現象。見此情景,尚金鎖主動請纓,擔任糧食保管員。
“當保管?又累又髒。會(hui) 計多好啊,又輕巧又清閑。”人們(men) 都笑他傻。
尚金鎖憨憨一笑,也不爭(zheng) 辯。
從(cong) 此,23歲的尚金鎖,開始了糧食保管員的生涯。
糧食保管,使命如山。
這份工作雖不起眼,但尚金鎖充滿了幹勁兒(er) 。一上崗,他就把倉(cang) 庫內(nei) 外打掃得幹幹淨淨,蟲咬鼠盜明顯減少。當年,他就戴上了大紅花。
蟲害是糧食的最大敵人,也是所有保管員的最大對手。
當時各地糧庫,大都是年紀較大的保管員負責倉(cang) 儲(chu) 保管,而尚金鎖是保管員中最年輕的。
他虛心向老師傅學習(xi) 。一些常規治蟲技術確實有效,但他發現:有些蟲子明明已經殺死,過一段時間卻又活蹦亂(luan) 跳。這是為(wei) 什麽(me) 呢?尚金鎖決(jue) 定一探究竟。
凡是糧庫中能找到的蟲子,他都收集起來。玉米象、赤擬穀盜、雜擬穀盜、鋸穀盜、大穀盜、麥蛾、印度穀蛾……他選出了27種,分別養(yang) 在大大小小100多個(ge) 瓶子裏。每個(ge) 瓶子都貼上標簽,仔細觀察其生活習(xi) 性和繁殖過程。
蟲子在什麽(me) 環境下可以生長,需要什麽(me) 樣的溫度、濕度條件……
養(yang) 蟲子看似簡單,卻是一門高深學問。為(wei) 了掌握這門學問,了解蟲子的習(xi) 性,尚金鎖每天和蟲子待在一起,可以說是陪著蟲子一起吃飯,一起睡覺。
蟲子產(chan) 卵了,一個(ge) 個(ge) 針尖大小,陽光下圓潤飽滿、五顏六色。幼蟲破卵而出了,一個(ge) 個(ge) 生龍活虎……
整整3年,尚金鎖摸清了各種害蟲在不同環境下的生活習(xi) 性、繁殖過程、耐藥性和危害規律,掌握了少用藥或不用藥的科學依據,並研製出3種低藥技術。
國家規定,每立方米糧食的磷化鋁殺蟲藥劑用量為(wei) 6—9克。而尚金鎖,隻用1—2克,且殺蟲效果更好。
害蟲經過卵、幼蟲、蛹、成蟲4個(ge) 生命階段,一般需要45天。尚金鎖根據成蟲、幼蟲抗藥力差的特點,應用磷化氫緩釋技術,把藥物投放到紮有針孔的塑料袋裏,讓藥效緩慢釋放,藥效期可長達60天。如此,一次用藥就能徹底殺死各期害蟲,糧食便可常年保鮮。
國家規定,小麥儲(chu) 存期一般為(wei) 3—5年。常規殺蟲一年熏蒸一次,而采用緩釋法,整個(ge) 儲(chu) 存周期隻需熏蒸一次。
用藥再少,不如無藥。
尚金鎖敏感地意識到,確保糧食品質安全,需要更加科學、無害的手段。
為(wei) 了全麵掌握科學保糧規律,尚金鎖設計了一套大型綜合實驗方案:三溫(糧溫、倉(cang) 溫、氣溫)三濕(糧濕、倉(cang) 濕、氣濕)變化實驗。他要弄清一年中每月每天的氣候變化與(yu) 蟲、黴、鼠、雀危害糧食的關(guan) 係,從(cong) 中找出規律,拿出防治辦法。
觀測數據:淩晨2點、早晨8點、下午2點、晚上8點,這是固定時間。堅持了整整6年,他沒有落下一次記錄。
6年,尚金鎖沒有在家裏住過一天,沒有回家過過一個(ge) 春節。
6年,尚金鎖沒有睡過一個(ge) 囫圇覺。每天淩晨2點,別人睡得正香,他卻在屏息凝神地觀察思考。
6年,2192個(ge) 日夜,8768次觀測。尚金鎖總共記錄了6.9萬(wan) 個(ge) 數據,把糧庫6年來的大氣溫度、濕度,天氣風速、雨晴,不同類型倉(cang) 庫的糧溫、倉(cang) 溫、氣溫、糧濕、倉(cang) 濕、氣濕,不同季節蟲、黴、鼠、雀等給糧食造成危害的各種變化規律,全部統計了出來。
尚金鎖把這些數據用坐標形式繪製成圖,標明一年當中各個(ge) 時節保糧的措施與(yu) 重點,直觀明了,淺顯易懂。為(wei) 了便於(yu) 操作,他還寫(xie) 出1萬(wan) 多字的說明書(shu) 。
這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糧食保管一年早知道示意圖”,長3.1米、高1.26米,揭示了安全儲(chu) 糧的十大規律,為(wei) 尚金鎖以後的科學保糧實踐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準確的數字依據。
中國糧油學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糧食保管一年早知道示意圖”對科學保糧具有極強的指導性和實用價(jia) 值,填補了國內(nei) 空白。
二
持續6年的“糧食保管一年早知道”試驗終於(yu) 結束了。這一年,尚金鎖早早地就和妻子約好,在家裏過春節。
妻子和兩(liang) 個(ge) 孩子異常高興(xing) ,6年來,終於(yu) 可以過個(ge) 團圓年了。
可是,大年二十七,尚金鎖托人捎信:“單位有事,春節不回家了。”
原來,糧庫出現麻煩:一個(ge) 倉(cang) 庫儲(chu) 存的15萬(wan) 公斤玉米出現結露現象。結露,即覆蓋的塑料薄膜內(nei) 出現密密麻麻的小冰點。
糧庫主任大驚失色:國家規定13個(ge) 水分為(wei) 安全範圍,他們(men) 收購時已經嚴(yan) 格控製,怎麽(me) 還會(hui) 出現這種情況?
糧庫主任緊急請示上級領導和專(zhuan) 家,決(jue) 定按照傳(chuan) 統慣例,馬上倒倉(cang) ,即做降溫處理,並把糧食全部翻晾,另處入庫!
這是一個(ge) 大動作。
尚金鎖建議緩一緩。頭一天晚上,他一夜未眠,在觀察,在思考。結露,是由於(yu) 外界冷空氣侵入糧倉(cang) ,糧堆遇冷形成溫差而致。如果給糧堆采取壓蓋保溫措施來縮小溫差,是不是能夠解決(jue) 問題?他決(jue) 心試一試。
尚金鎖說,你們(men) 回去過年,我盯著,如果情況不好,我馬上報告。
根據氣流平衡原理,他決(jue) 定反其道而行之,對糧食增溫。他把庫存的麻袋、棉門簾、破棉被統統加蓋到糧麵,足足10厘米厚。
果然,春節過後,結露慢慢消失,一切回歸正常。
尚金鎖,在糧庫度過了第七個(ge) 春節,為(wei) 國家保住了15萬(wan) 公斤玉米。
1987年,臨(lin) 時工尚金鎖被破格提拔為(wei) 糧庫主任。
1993年,尚金鎖所在的糧庫被國家糧食儲(chu) 備局確定為(wei) 國家糧食儲(chu) 備庫。
身份在變,但他探索糧食儲(chu) 藏技術的初心不變。
老百姓糧食豐(feng) 收後,由於(yu) 沒有科學儲(chu) 糧技術,辛辛苦苦打下的糧食極易發生蟲咬、鼠盜、黴爛變質現象。這是農(nong) 家的損失,更是國家的損失。
尚金鎖花了一年半的笨工夫,研究設計出適合農(nong) 家的熱沙壓頂、草木灰壓頂等8種儲(chu) 糧技術。
按照國家規定,糧食水分13%以下是安全糧,超過15%就容易黴爛變質,可農(nong) 戶晾曬不便,交來玉米的水分大多超過16%,最高達到23%。而玉米胚部大,水分大,呼吸旺盛,容易發黴。
鑒於(yu) 這種情況,許多糧庫拒收。但尚金鎖深知農(nong) 民辛苦,堅持敞開收購。此舉(ju) ,雖然解決(jue) 了農(nong) 戶賣糧難問題,卻把山大的困難搬進了自己家門。
如何解決(jue) 高水分玉米儲(chu) 存難題?
自然是通風、晾曬、烘幹,但糧庫人手有限、麵積有限,而且晾曬、烘幹成本不菲。
“金鎖,20個(ge) 水分的玉米,你也敢收!”上級領導嚴(yan) 厲地批評他。
“我想辦法。”
果然,尚金鎖經過5年試驗,終於(yu) 發明了一種最簡單、最有效的儲(chu) 存法。
他根據不同水分、不同儲(chu) 存環境,將高水分玉米裝入正常麻袋後,直接入庫,隻是在碼垛時采取不同標包,且上下錯落,留有通透風道。這樣,不用晾曬,不用烘幹,就可以達到自然降水、保鮮、保質的目的。
秋後收下玉米,馬上是冬天,天氣寒冷,壞不了;春天氣溫升高,可風多風大,通過風道,便會(hui) 將水分基本吹幹。
這就是聞名全國的“金錢孔”通風垛技術。
別看這一技術簡單,可如何準確掌握,卻有一套學問呢。有限的場地,巨量的麻袋,如何碼垛?如何留孔?如何保證孔孔通透?皆有奧秘。
這一簡單適用的技術,與(yu) 國際通用降水方式相比,晾曬成本降低50%,烘幹成本降低70%左右。
2000年,“金錢孔”通風垛技術被國家糧食部門正式命名為(wei) “高水分玉米自然通風降水技術”,在全國推廣。
30多年來,尚金鎖先後完成16項科學發明,其中3項填補國內(nei) 空白,4項填補省內(nei) 空白。
三
大豆,古稱菽,五穀之一。
隨著國民消費結構的改變,國內(nei) 市場對大豆需求日盛。但是,大豆不易保管,倉(cang) 儲(chu) 溫度超過25攝氏度就會(hui) 顏色變紅、產(chan) 油率低、油質下降、蛋白質量劣變、脂肪酸變質。
2009年,國家安排從(cong) 東(dong) 北跨省移庫一批大豆,分配給尚金鎖3萬(wan) 噸儲(chu) 存任務。
地處華北平原南部的柏鄉(xiang) 縣,夏季氣溫一般在36攝氏度左右,最高可達40攝氏度,而且從(cong) 來沒有大量儲(chu) 存大豆的先例。
3萬(wan) 噸,可不是小數目!
麵對這一特殊任務,尚金鎖毅然接受,並表示:不僅(jin) 要保證不劣變,還要保持新鮮!
糧食行業(ye) 的口號是“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可尚金鎖平時的口頭禪是“寧流千滴汗,保鮮粒粒糧”。存糧保糧,不能僅(jin) 僅(jin) 滿足於(yu) 不壞,讓人吃飽,還要保鮮,讓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
可是,“保鮮粒粒糧”談何容易!
尚金鎖曾用棉被覆蓋增溫技術,解決(jue) 過玉米結露難題。當時,他就發現,被包裹的玉米,溫度很低;隻要倉(cang) 庫環境基本恒溫,玉米內(nei) 部溫度也會(hui) 基本恒定。這,其實就是過去老太太賣冰糕采取的保溫方式。
麵對這批東(dong) 北大豆,如何保證低溫儲(chu) 存?尚金鎖反複試驗,決(jue) 定在傳(chuan) 統辦法上進一步提升。
於(yu) 是,他批量購買(mai) 大批棉被,一塊一塊地縫成一體(ti) ,形成一張張寬厚的“天衣”。
大豆入庫後,經曆冬季自然降溫,在春季氣溫回升前用兩(liang) 層棉被和塑料薄膜壓蓋密封,度過整個(ge) 夏天和秋天;進入11月,再將棉被和塑料薄膜打開,利用當地冬季寒冷氣候降溫;次年春季回暖前,再次壓蓋密封。這樣,大豆便會(hui) 在低溫中長期保存。即使三伏天,溫度也能保持在8—24攝氏度之間,安全度夏。
沒有任何強製製冷,沒有任何外在措施,節能、環保、綠色。
經過嚴(yan) 格測驗,休眠3年5個(ge) 月之後,這些大豆粒粒如新,不但沒有走油,發芽率還保持在95.5%以上。
這個(ge) 數字,創造了東(dong) 北大豆在華北地區儲(chu) 存保鮮的新紀錄!
一個(ge) 老太太賣冰糕的土辦法引發的靈感,讓尚金鎖攻克了大豆儲(chu) 藏難題。土辦法,大突破!
四
幾十年來,隨著多種儲(chu) 糧技術特別是玉米、大豆儲(chu) 存技術的一一突破,尚金鎖已成為(wei) 著名的“糧庫保管員”。
但是,他的心底,還有一個(ge) 隱隱的遺憾。
那就是小麥保鮮技術。
小麥,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口糧,但極難儲(chu) 存,不僅(jin) 容易發黴,而且害蟲太多。自古以來,小麥儲(chu) 存就是一個(ge) 難題。鑒於(yu) 此,國家規定,小麥儲(chu) 存期在南方和北方分別為(wei) 3年和5年,屆時推陳儲(chu) 新。而且,傳(chuan) 統儲(chu) 存,皆需要藥物熏蒸。這樣,國家每年都要投入巨額的儲(chu) 藏和輪轉費用。
尚金鎖想,是否可以探索一條少用藥或不用藥且保鮮時間更長的路子呢?
小麥是熱的不良導體(ti) 。隻要合理利用大自然賦予的免費冷源,隻要做好冬天蓄冷、春季保冷、夏秋穩冷的密閉隔熱措施,且控製嚴(yan) 密,便可使其長期處於(yu) 冬眠狀態。
真正理想的小麥保鮮,是要使其始終保持一個(ge) 有活力的健康狀態,隻是在“睡覺”,隨時可以“喚醒”。
原理很簡單,但實踐太難,實現更難。糧堆內(nei) 部,看似安靜,也是一個(ge) 小宇宙,有狂風暴雨,有電閃雷鳴,必須要控製。隻有創造一個(ge) 蟲黴無法生長繁殖的環境,才能實現理想效果。
為(wei) 此,尚金鎖已經準備了20多年,他曾進行過各種試驗:冷沙壓頂、棉被壓頂、試用各種保溫材料……雖然有效果,但投入太大,都不能推廣。
再後來,他改變思路,不做加法,改用減法——不壓蓋任何保溫材料。
經過反複試驗,終於(yu) 找到了一個(ge) 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倉(cang) 庫吊頂;倉(cang) 牆加厚50—70厘米,外牆噴一層白色泡沫進行隔溫,陽麵25厘米,陰麵20厘米;門窗嚴(yan) 格做好密閉隔熱。
2020年,他正式向著這個(ge) 難題衝(chong) 鋒。
這一年,他試驗儲(chu) 存1萬(wan) 噸,分兩(liang) 個(ge) 倉(cang) 庫。
6月中下旬,小麥收獲,淨幹處理後,按常規程序入庫。進入冬天後,采集大自然冷風。選擇最寒冷且幹燥的日子,機械通風兩(liang) 次,每次三五天,使倉(cang) 庫溫度降到零下3至零下5攝氏度。而後,密閉隔熱,嚴(yan) 格監控。
這樣,第二年7、8月,即使外界高溫接近40攝氏度,倉(cang) 內(nei) 溫度最高也隻有15攝氏度,糧堆內(nei) 部最低溫度仍保持在2攝氏度左右。小麥常年冬眠,殘存的害蟲更是處於(yu) 冷麻痹狀態,無法生長繁殖。
整套管理,萬(wan) 千細節,滴水不漏,密不透風。
尚金鎖希望,這項保鮮技術成功之後,中國糧倉(cang) 裏的小麥儲(chu) 藏輪換期從(cong) 3—5年延長為(wei) 8—10年,而且不用任何藥物。這樣,每噸小麥的儲(chu) 藏和輪換費用可降低50%左右。
兩(liang) 年過去了,1萬(wan) 噸小麥粒粒如新。
從(cong) 各種數據來看,一切正在抵近理想目標。一項全新的“小麥低溫綠色保鮮儲(chu) 存技術”實驗,正在順利進行!
五
全國有數千家糧食儲(chu) 備庫。一座座巨大的糧倉(cang) ,像一個(ge) 個(ge) 巨大的穩壓器,在無形中穩定著市場,穩定著社會(hui) 。
對於(yu) 國內(nei) 外糧食形勢和糧食安全問題,尚金鎖有頗多思考。
尚金鎖連續多年提出增加地方糧食儲(chu) 備的建議。這一建議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2014年,國務院決(jue) 定增加地方糧食儲(chu) 備500億(yi) 斤,進一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從(cong) 2018年開始,他連續多年提交加快製定糧食安全保障法的建議,得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的重視。
尚金鎖,是一個(ge) 糧儲(chu) 科學家,是一名黨(dang) 員,是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他站在黃土地上,把自己在基層的真實感受,報告給國家。
的確,他的關(guan) 於(yu) 糧儲(chu) 和“三農(nong) ”方麵的多項建議,大多都被采納。
他始終抱有這樣的信念:倉(cang) 廩實,天下安。守好糧倉(cang) ,才能牢牢地端好中國飯碗。
製圖:趙偲汝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19日 20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