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堅持“四化”並舉,打造人才工作新高地
近年來,吉安職業(ye) 技術學院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聚焦引才有政策、育才有良方、用才有舞台、留才有溫度,奏響人才工作“引育用留”四部曲。短短八年,辦學規模從(cong) 8000人到21000餘(yu) 人,教職工從(cong) 不滿400人到突破1000人,實現了專(zhuan) 業(ye) 布局不斷優(you) 化、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科研水平不斷提升、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為(wei) 吉安市“三區”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拓寬引進渠道,實現高端化引才
該校堅持“人才強校、人才興(xing) 校”理念,創新多渠道人才引進方式,按“高學曆、高職稱、高技能”標椎引進人才。一是堅持“不為(wei) 所有、但為(wei) 所用”原則,柔性引進深圳職業(ye) 技術學院7名優(you) 秀管理人員駐點幫扶,負責不同層麵的管理工作。在校級層麵,由吉安市委直接任命擔任學校實職校長、教學副校長;在中層幹部層麵,擔任教務處長、二級學院院長。在專(zhuan) 業(ye) 層麵,柔性引進深圳職業(ye) 技術學院25名專(zhuan) 業(ye) 帶頭人擔任專(zhuan) 業(ye) 主任,每年邀請專(zhuan) 家來校交流100餘(yu) 人次。二是聚焦“1+4+N”重點產(chan) 業(ye) ,結合學校發展需求,用好用活“廬陵英才”政策,出台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引進優(you) 秀青年博士和企業(ye) 高級工程師100餘(yu) 人。三是科學製定人才招聘方案,嚴(yan) 把人才招聘條件,有效保證了人才引進入口關(guan) ,近年來,共麵向社會(hui) 公開招聘30餘(yu) 次,引進碩士研究生500餘(yu) 人,人才隊伍總量持續增加。
遵循成長規律,實現多元化育才
該校秉承“缺什麽(me) 、補什麽(me) ,幹什麽(me) 、練什麽(me) ”理念,構建“1+2+X”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不斷提高教師職教能力和綜合素質。一是選派優(you) 秀青年人才赴深圳職業(ye) 技術學院跟崗鍛煉,每年定向選派20名以上優(you) 秀青年教師和30名學生赴深職院跟崗進修半年。二是通過普惠、專(zhuan) 項與(yu) 重點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持續開展教學技能、學工管理、領導能力等校內(nei) 三大“培訓年”專(zhuan) 題活動。深入推進教師職教能力測試與(yu) 培訓,全麵落實5年1周期全員輪訓和5年6個(ge) 月教師赴企業(ye) 實踐鍛煉。三是每年劃撥教師培養(yang) 培訓專(zhuan) 項經費500萬(wan) 元,校內(nei) 培訓1500餘(yu) 人次,赴企業(ye) (學校)實踐鍛煉1000餘(yu) 人次,參加國培和省培100餘(yu) 名。四是創建“一新一師”的傳(chuan) 幫帶機製,開展教學、科研等創新團隊建設,推進“正高人才”“教學名師”“專(zhuan) 業(ye) 帶頭人”“名輔導員”等培育工程,打破專(zhuan) 業(ye) 、學院界限,打造科研創新團隊20個(ge) ,培養(yang) 學術帶頭人20名,培養(yang) 省市級專(zhuan) 家20名,人才隊伍整體(ti) 水平顯著提高。
精準人才配置,實現立體(ti) 化用才
實現人崗相適、人事相宜,是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的關(guan) 鍵之要。一是根據人才專(zhuan) 業(ye) 領域、成長經曆、服務誌願等,給崗位、交任務、壓擔子,把各類人才推向教育教學、行政管理、學生管理等一線崗位成長曆練,學校中層幹部實現年輕化發展,其中85後占比達60%。二是聚焦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雙師型”教師占比達70%以上。常態化選派500餘(yu) 名教師赴木林森、合力泰、立訊、井岡(gang) 山農(nong) 高區、市中心人民醫院等掛職鍛煉,加快了校企合作步伐,切實提高教師的專(zhuan) 業(ye) 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三是針對首位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井岡(gang) 蜜柚富民產(chan) 業(ye) 等重點攻關(guan) 領域,選派博士團隊與(yu) 木林森技術骨幹在LED封裝製備及應用方麵聯合研發新產(chan) 品,產(chan) 生直接經濟效益2000萬(wan) 以上,同時引進國內(nei) 領先的第三方檢測平台,開發係列井岡(gang) 蜜柚精深加工技術,獲得3項國家發明專(zhuan) 利,加強研發團隊專(zhuan) 業(ye) 訓練。
完善保障措施,實現製度化留才
引進人才,不僅(jin) 要“引得進”“育得強”“用得好”,更要“留得住”。一是堅持黨(dang) 管人才,確保正確政治方向。發揮學校黨(dang) 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黨(dang) 對人才工作統一領導,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履行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職責。健全黨(dang) 管人才體(ti) 製機製,製定人才引進、培養(yang) 、使用、激勵等配套政策,創新黨(dang) 管人才方式方法。二是強化人才激勵,改進人才評價(jia) 。實施教師崗位分類管理,分類評價(jia) 、分類考核、分類聘任,建立以能力和業(ye) 績為(wei) 導向的人才評價(jia) 機製,完善多元化評價(jia) 考核體(ti) 係,創新探索係統化的成果評判標準,充分尊重教職工勞動成果,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三是創優(you) 環境留才,提升人才幸福指數。提供了300餘(yu) 套教師公寓及過渡住房,投入近20萬(wan) 元興(xing) 建教師之家,建設幼兒(er) 活動室、紅色影院和附屬幼兒(er) 園,解決(jue) 了青年教師的後顧之憂。(曾誌珍、眭姍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