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黨建引領接訴即辦改革論壇韌性治理平行論壇舉辦 探索基層韌性治理模式
人民網北京12月19日電 (池夢蕊)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首次提出“韌性城市”的概念後,“韌性”一詞引起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熱議。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什麽(me) 是“韌性城市”?如何建設韌性城市?如何提高城市韌性治理水平?北京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部署要求,結合首都特點積極探索實踐,在全國範圍內(nei) 率先提出空間韌性、工程韌性、管理韌性和社會(hui) 韌性四個(ge) 維度的建設目標,將韌性城市建設寫(xie) 入總體(ti) 規劃。與(yu) 此同時,為(wei) 千家萬(wan) 戶解決(jue) 千頭萬(wan) 緒問題的“接訴即辦”,正在成為(wei) 韌性城市建設的“數據富礦”,垂直扁平多點位的群眾(zhong) 訴求,為(wei) 韌性城市建設提供精準的發力方向,以群眾(zhong) 訴求驅動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實踐”,全麵加速著韌性城市建設的發展進程。
城市的主體(ti) 是人民,韌性治理的目標也是服務人民。通過韌性治理一係列未雨綢繆的考量,真心實意地把群眾(zhong) 的事放在心上、落到實處,做到“想群眾(zhong) 之所想,急群眾(zhong) 之所急”。在防汛工作中,北京市應急局、北京市政務服務局將近年來出現群眾(zhong) 訴求的積滯水點位進行分類後落點落圖,匯聚降雨和水位監測信息,繪製出“北京市涉訴積滯水點位地圖”,既輔助應急指揮調度,又提升群眾(zhong) 訴求響應效率。在地下管線建設中,為(wei) 了保障北京的供排水、電力、通信、熱力、燃氣、廣播電視、工業(ye) 等正常運轉,北京市規自委收集了8.6萬(wan) 公裏管線信息,實現了地圖定位、管線查詢、通用分析、輔助規劃、應急保障等功能應用。同時,除了各部門自身運轉調節更新,各區的高新科技支撐也為(wei) 城市生命線持續賦能。石景山區推動“熱線+網格”融合發展,通過開展智能分析和動態研判,提早發現、主動治理,提升了城市應對災害風險的能力。懷柔區韌性城市建設監測平台,可針對城市消防、地質災害、積水內(nei) 澇、生態環境等進行風險監測預警。通過接訴即辦改革和韌性城市建設,我們(men) 也發現更多黨(dang) 員幹部從(cong) 群眾(zhong) 訴求出發,眼睛向下、腳步向前,憑著“拉家常”的智慧、“跑斷腿”的誠懇,贏得群眾(zhong) 信任,構建起守護人民幸福生活的堅固城池。
記者從(cong) 北京市政務服務局獲悉,此次韌性治理平行論壇,由北京大學承辦,石景山區委、區政府協辦,支持單位包括市應急局、市政務服務局、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委、市城市管理委。平行論壇設置領導致辭、主題演講、成果發布及圓桌對話等環節,邀請多位政界、學界資深專(zhuan) 家就全麵建設首都特色韌性城市的戰略規劃、全麵深化黨(dang) 建引領接訴即辦改革,有效提升接訴即辦在促進北京韌性城市建設、提升韌性治理水平中發揮的作用以及接訴即辦改革本身韌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實現路徑等內(nei) 容進行交流研討,共同探索超大特大城市韌性建設發展思路與(yu) 方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