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自動化碼頭的“中國智慧”:連鋼和他的共產黨員創新團隊

發布時間:2022-12-22 19:02:00來源: 人民網-山東頻道

  整齊有序、井井有條,沒有一名工人,隻有如同被賦予了生命一般的藍色設備在靜悄悄地自動運行,行雲(yun) 流水般地裝卸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集裝箱......這是山東(dong) 青島港前灣港區南岸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真實寫(xie) 照。

  2022年6月28日,一項新的世界紀錄誕生——橋吊單機作業(ye) 效率突破每小時60.18自然箱,山東(dong) 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第9次刷新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這個(ge) 紀錄背後,是山東(dong) 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別專(zhuan) 家、中共二十大代表張連鋼和他的“連鋼創新團隊”完全自主開發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智能指揮管控係統為(wei) 效率帶來的科技支撐。

  “我們(men) 這個(ge) 團隊是老中青搭配的知識型、技能型、複合型創新團隊,全部是山東(dong) 港口青島港土生土長的‘土專(zhuan) 家’。其中核心骨幹成員25人: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1人,正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工程師、工程師19人。這25個(ge) 人全部為(wei) 共產(chan) 黨(dang) 員,這個(ge) 團隊就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創新團隊。”

  “以科技報國”“敢叫日月換新天”是“連鋼創新團隊”始終擁有的壯闊氣魄。

  “我還記得碼頭建設之初,中國在全球十大港口中占七席,但是還沒有一座自己的自動化碼頭。當時,我們(men) 就有一個(ge) 信念,要給中國人在這個(ge) 行業(ye) 爭(zheng) 口氣。”張連鋼說,2013年,山東(dong) 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立項時,誕生於(yu) 歐洲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已經運營20年,而亞(ya) 洲卻沒有一座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我們(men) 是落後,但一直在創新。”為(wei) 補齊中國港口短板,當時剛剛做完肺癌手術不久的張連鋼毅然挑起設計建設自動化碼頭的重擔。在他的帶領下,“連鋼創新團隊”僅(jin) 用3年半時間完成國外碼頭8—10年的研發建設任務,不僅(jin) 實現當年投產(chan) 、當年達產(chan) 、當年盈利,還創出了多個(ge) 全球“首創”技術,攻堅了一批世界級的原創性科研成果。

  張連鋼始終記得,在設備製造最吃緊的時候,設備監造組的同誌們(men) “兵分四路”進駐製造基地,一待就是半年。一支手電筒、一把遊標卡尺、一個(ge) 筆記本電腦是他們(men) 工作上的“三件套”;方便麵、榨菜、辣椒醬是他們(men) 生活上的“三件套”。白天頂著酷暑鑽大梁、爬高空,晚上回到辦公室,對照圖紙研究第二天的監造重點,每天都要忙到夜裏10點以後。到了測試階段,設備需要48小時不停運轉,他們(men) 也是48小時連軸轉。在流程優(you) 化組,同誌們(men) 不斷完善係統功能,拿著秒表盯在現場,對流程作業(ye) 一個(ge) 環節一個(ge) 環節地測算,一秒鍾一秒鍾地細摳,不斷提升作業(ye) 效率。

  一開港便創下了橋吊單機效率26.1自然箱/小時的全球自動化碼頭開港最高紀錄,後又9次刷新紀錄,創出了橋吊單機效率60.18自然箱/小時的世界最高紀錄,在自動化碼頭建設運營領域實現了從(cong) 跟跑歐美到領跑世界的嬗變。

  “弘揚民族誌氣、勇爭(zheng) 世界一流”是“連鋼創新團隊”始終堅定的家國情懷。

  “我們(men) 以前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學習(xi) ,讓自己處於(yu) 落後的地位,但虛心學習(xi) 的目的是為(wei) 了趕超。”張連鋼說。

  在碼頭立項之初,為(wei) 了掌握第一手資料,團隊先後奔赴荷蘭(lan) 、德國等國外自動化碼頭考察。但國外同行並不展示核心技術和關(guan) 鍵數據,團隊成員隻能走馬觀花地遠望,考察交流沒有取到“真經”。當時國外企業(ye) 也曾提出規劃設計方案,但卻開出了天價(jia) ,並且附帶有係統不開放等條款,一旦接受,就會(hui) 陷入國外企業(ye) 的掣肘。

  張連鋼和團隊深刻認識到,“真經”難求,核心技術買(mai) 不來,成功隻能依靠自己!團隊定下目標:要靠我們(men) 中國人自己的力量,建設屬於(yu) 我們(men) 自己的自動化碼頭!

  懷揣著為(wei) 國爭(zheng) 光的情懷,團隊成員千方百計搜集信息,如饑似渴“惡補”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知識,夜以繼日地苦幹,不到兩(liang) 年累計召開了三千多個(ge) 專(zhuan) 題分析論證會(hui) ,每個(ge) 專(zhuan) 業(ye) 都形成了上萬(wan) 字的論證報告。張連鋼帶領團隊集思廣益,大膽探索,對項目組織設計實行“並行協同”,即規劃設計、建設集成和商業(ye) 運營“三位一體(ti) ”,使每個(ge) 參與(yu) 者都全流程承擔谘詢師、設計者、建設者和經營者等多職責角色,扁平化矩陣式統籌推進全流程工作。

  隨著信息的匯總和無數次碰撞、討論,經過反複不斷地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碼頭輪廓一點點成型。僅(jin) 僅(jin) 是集裝箱卡車出入碼頭的閘口,團隊就前後設計了40多稿布局方案。就這樣,團隊僅(jin) 僅(jin) 用了15個(ge) 月就拿出了完全符合青島口岸實際的碼頭規劃設計集成方案,不僅(jin) 打破了西方技術壟斷,而且實現了全麵超越。

  以碼頭堆場建設為(wei) 例,堆場混凝土梁麵平整度,業(ye) 內(nei) 允許誤差控製在15毫米以內(nei) ,但為(wei) 了能讓自動化設備在抓取集裝箱時,定位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團隊硬是把這個(ge) 標準控製到了正負2.5毫米的極限,相當於(yu) 一枚硬幣的厚度,因此創造了一項新的行業(ye) 標準;針對自動導引車的供電模式,團隊大膽采用先進的鈦酸鋰電池替代鉛酸電池,設計製造了不用換電池的導引車,作業(ye) 過程中自動完成充電,續航裏程無限製,不但節能環保,而且減重十幾噸,大大降低了運行成本,並節省換電站建設成本過億(yi) 元;全球首創軌道吊“一鍵錨定”係統,解決(jue) 了大型機械防瞬間大風的全球性難題;全球首創“氫+5G”智慧碼頭建設等等。

  “忘我拚搏奉獻、擔當時代使命”是“連鋼創新團隊”始終堅守的崇高境界。

  團隊深知:創新往往是九死一生。麵對自動化碼頭這個(ge) 陌生的技術領域,“張連鋼團隊”沒有一人退縮,他們(men) 拿出靠上、拚上、豁上的信心和勇氣,全身心撲在項目上。

  白天跑現場爬設備、開會(hui) 研討攻關(guan) 難題,晚上聚在一起修改方案、查源代碼。團隊每個(ge) 人都將自己對工作的熱忱和負責發揮到了極致。張連鋼作為(wei) 團隊主心骨,身先士卒,帶著病軀始終堅守在工作一線;被稱為(wei) 拚命三娘的女漢子李永翠,剛進項目組時女兒(er) 隻有5歲,因為(wei) 長時間撲在項目上,無暇照顧女兒(er) ,年幼的女兒(er) 一聽到“自動化”三個(ge) 字就會(hui) 生氣地捂住耳朵;負責網絡係統的徐永寧,在碼頭數據中心調試的關(guan) 鍵時期妻子確診癌症,在隨後的一年多時間裏,晚上陪床,白天照常上班,從(cong) 沒有耽誤過工作;堆場組的管廷敬,在老母親(qin) 的最後時刻正是碼頭最後攻堅決(jue) 勝階段,都沒第一時間趕回去見上最後一麵。

  麵對一道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一項項苛刻的限製條件,整個(ge) 團隊就像一團火,不斷釋放著激情、激揚著鬥誌。一幅碼頭總平麵布局圖,團隊對9種方案、16種派生形式以及8個(ge) 要素,進行反複綜合比較,得出最優(you) 方案;堆場設計,通過對16個(ge) 因素進行多次綜合平衡優(you) 化後,確定最終選擇;自動化流程的測試案例多達7000多個(ge) ,在17套環境中進行了十幾萬(wan) 次測試......這一組組數據的背後,是團隊成員們(men) 一次次群策群力、一次次挑戰極限。

  截至目前,團隊已受理和授權專(zhuan) 利150餘(yu) 項,發表科技論文90餘(yu) 篇,取得軟件著作權30餘(yu) 項;參與(yu) 研製國家、行業(ye) 和團體(ti) 標準10餘(yu) 項,構建了國內(nei) 首個(ge) 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標準體(ti) 係。

  創新成就未來,創新贏得尊重。2018年,“連鋼創新團隊”應邀參加在倫(lun) 敦舉(ju) 行的全球自動化碼頭峰會(hui) 。從(cong) 前,像這樣的交流從(cong) 來不邀請亞(ya) 洲港口,現在,中國不僅(jin) 參加了,還以主報告人的身份登場,實現了從(cong) “跟跑”到“領跑”的飛躍!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作為(wei) 二十大代表,張連鋼不僅(jin) 倍受鼓舞,還對港口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站在山東(dong) 港口一體(ti) 化改革發展的廣闊舞台上,張連鋼和他的“連鋼創新團隊”將繼續砥礪前行,擔當作為(wei) ,創造出更多的中國“智”造、中國速度,為(wei) 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